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4
/ 2

1 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体会

梁富荣

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 北京 100020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肺部感染、围手术期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而言。脑血管造影是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必须的重要手段,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早行造影能及时明确动脉瘤大小、部位单发或多发,有无血管痉挛、畸形及侧支循环情况。蛛网膜下腔出血经全脑血管造影90%可确定其解刨原因。此病为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患者常因大量出血、再出血和并发血管痉挛而死亡。做好急性期护理对制止出血或减少复发、缓解血管痉挛、改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科于2020年6月4日收治的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术后病情平稳,36天后出院,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王某某,女,65岁,家属诉:患者入院前约3小时30分钟,突发意识不清,家属立即呼叫救护车送至当地医院,行气管插管,查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破入脑室系统;胸部CT示:双肺大量误吸表现。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急诊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Ⅳ)”,收入我科,期间呕吐数次,患者自发病以来,未进食水,二便未解。既往高血压病史约20年,平素规律服用降压药;糖尿病病史约10年余,平时规律服用降糖药。来时查体,神志中昏迷,GCS5分,双侧瞳孔左:右=3:3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无法检查。完善术前准备后,在急诊全麻下行:“右侧侧脑室穿刺,置管外引流术+气管切开术”及“主动脉弓造影+锁骨下动脉造影术+全脑血管造影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手术顺利,术后返回监护室继续治疗,2020-6-9给予颅内压监测;2020-6-12医生给予拔除头部引流管;2020-6-15遵医嘱停止呼吸机;2020-6-25更换气切金属套管;2020-6-28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2020-7-4患者神志朦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2020-7-6患者神志嗜睡医生给予拔除气管切开插管;2020-7-10患者神志清楚,双侧瞳孔左:右=3:3mm,对光反射灵敏,右侧肢体肌力Ⅰ级,左侧肢体肌力Ⅴ,生命体征平稳,转入当地医院继续康复治疗。

  1. 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2.1.1严密观察病情 给予持续心电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尿量的变化,注意有无高血压、慢心率、慢呼吸。

2.1.2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持续呼吸机应用,每2小时翻身、叩背,按需吸痰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误吸、窒息。

2.1.3皮肤护理 术前常规备皮,保持双侧腹股沟,会阴部清洁、干净,防止皮肤感染。

2.1.4碘过敏试验 术前静脉注射碘海醇2ml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及口唇麻木、流涎、眩晕、荨麻疹等反应,确认为阴性方可行脑血管造影术,同时及时准确做好各项辅助检查。

2.2术后护理

2.2.1病情观察及护理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尿量的变化,如有高热,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给予吸氧,改善脑组织的缺氧状态。使用颅内压监测仪,动态监测颅内压。术后2-3天为脑水肿高峰期,每30分钟观察一次,与术前对比若出现喷射状呕吐、瞳孔大小不等,血压升高,呼吸脉搏减慢等,有可能再次出血或脑疝,应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做好抢救准备。

2.2.2术后创口及引流管护理 本例患者两次手术,脑室穿刺术后头部1处引流管,引出淡红色血性液体量,注意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或扭曲成角造成引流不畅引起急性颅内压增高,变换体位或搬动患者时,注意妥善放置引流管及引流袋。术后第七天医生给予拔除头部引流管,另外,注意保持创口无菌干燥,及时更换渗湿的伤口敷料;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平卧24h,右侧下肢制动24h,股动脉穿刺部位局部加压包扎,用沙袋压迫止血6h, 肢体制动期间注意观察手术部位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出血、血肿形成、术侧血运情况,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是否良好,皮肤温度是否正常及脚趾活动情况。

2.2.3肺部感染的护理 患者入院时存在严重肺部感染,医生给予行气管切开术;严格每2小时翻身扣背,给予雾化吸入并及时有效吸痰;严格无菌操作,每周进行呼吸道分泌物检查;保持房间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患者出院时肺部感染明显好转。

2.2.4用药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可有一过性反应性血压升高,应注意监测,血压过低会导致脑组织灌注不足,过高则有再出血的危险,故因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尼莫地平是一种钙拮抗剂,可预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血管痉挛。因有轻微的降压作用,在泵入中同时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根据血压及血管痉挛的程度来调节速度,使血压相对稳定,如出现血压下降,面色潮红,则应减慢速度或停止输液并报告医生。

2.2.5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保证营养素的供给,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遵医嘱记录24h出入量,每日复查电解质及时补充水及电解质,保证体液平衡。

2.3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2.3.1预防再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很高,常见诱因:血压波动明显,情绪激动,血管痉挛等给予床头抬高30°,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持续吸氧、改善脑供氧,降低脑耗氧量 。

2.3.2注意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并发症,继发于出血后3~14天,这是出血后病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如果患者病情由稳定转入恶化,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体征,应警惕有血管痉挛的可能,要及时通知医生,争取治疗时间。

2.3.3预防眼部疾病的发生 患者处于中昏迷状态,每天给予两次眼部护理;眼睑不能闭合,为保护眼角膜给予水胶体应用,患者清楚后未感眼部不适。

2.3.4预防压疮的发生 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每日给予患者温水擦洗2次皮肤,使用气垫床,每2小时翻身叩背1次,合理使用翻身垫,班班交接皮肤。

2.3.5预防泌尿系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无菌碘伏棉签擦拭会阴及尿管外露部;密切观察尿液颜色及性状,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脱离危险期后给予间断夹闭尿管,病情允许给予拔除。

2.3.6预防便秘 患者长期卧床,排便习惯改变,应多饮温开水;定时给予顺时针按摩腹部,加强肠蠕动;给予粗纤维,高蛋白饮食;

必要时给予开塞露,灌肠。

2.3.7预防下肢血栓的发生 患者长期卧床,给予抗血栓弹力袜应用;康复科给予行康复治疗。

小结: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神经外科常见的危重症疾病之一,且发生肺部感染、再出血或血管痉挛的危险性较高。护士应熟练掌握本病的术前、术后护理,有效的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密切关注患者意识、瞳孔、血压、心率的变化,加强与患者进行沟通,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及满意度,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患者变化,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改善预后。得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 维 治 .神 经 病 学[M]. 第4 版. 北 京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2007:150.

[2]常晓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1,1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