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增强高中语文教学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5
/ 2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增强高中语文教学效果

刘从敏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博雅高级中学 222100

摘要:高中语文学科教育工作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保证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学科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基于此,本文将对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效果


1 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堂效率较低

语文学科作为高中素质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语文教育的整体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然而,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单纯以“填鸭式”教学法推进语文教育,这样虽然能够保证学生学习质量,但却无法保证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不利于学生日后的进阶学习。

1.2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兴趣始终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就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模式而言,其在实际教学开展过程中未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同样未能得到良好的激活。究其原因,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未能注重师生互动的开展,久而久之便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欲。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未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注重趣味性元素的融入,教学手段陈旧僵化。

2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增强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策略

2.1 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的语文任课教师必须更加地重视对教材内容的把控,对课本知识的内涵深入地挖掘,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够仅仅按照教学大纲“强灌”知识给学生,按照一定的策略方针,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无限探索的乐趣,教师必须为学生们着想,这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本身必须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思考,从而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此提高高中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地解答问题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答案。

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时,任课教师可以引导本班的学生来想想对《红楼梦》的见解,让本班的学生仔细地思考这一问题,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形式诠释鲁迅先生对这本书的评价,让本班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激烈的讨论,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欲望,有利于语文学习的开展,促进他们语文思维的发展,这样能极大地促进班级内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让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始终保持新鲜感,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让本班的学生带着求真、探索的心理进入课堂学习,能充分地激发探究性思维。

2.2 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深化学生思维见解

比如在屈原《离骚》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应结合情境创设法增进学生对古文情感的理解,而不仅是生字词汇学习及课文背诵,确保学生能在学习中感受课文中心思想并准确把握。教师可主要聚焦于课堂环境的创设,以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楚乐,营造起苍凉的教学背景,并播放关于屈原经历的视频短片,将爱国爱民的伟岸形象树立在学生心目中,增进学生对屈原人生经历的感受;随后教师可以举办一场古文朗诵活动,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起《离骚》课文,结合楚乐背景,更能增强学生对“长叹息以掩涕兮”首句的感慨,认识到屈原的伟大爱国情怀;同时,教师还要多结合一些引导性问题,如“文中主要表达出哪些思想情感?”“你觉得哪一句最发人深省?”等等,以此使学生在朗诵过程中也能进一步对各种问题加以分析,更多从屈原角度探究文章情感。

2.3 强调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合作学习是高中语文教学在改革和创新中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是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交流讨论,获得知识,因此只有互相借鉴,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长补短,彼此提高,不断自我完善,同时也会让学生们之间的学习也更加丰富了,会让枯燥的课堂生动活泼起来。

例如,在《月是故乡明》的教学之中,任课教师可以先让本班的学生进行通读课文知识,由于本班的学生缺少一定的故乡情怀,我们教师可以从本地的乡俗出发,让本班的学生合作式交流当地的风俗习惯,让他们深深地体会到自己故乡的价值,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找寻不同呈现的方式,同时在让学生们以《滕王阁序》为例,让本班的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自主地进行学习,进行合作探究,寻找出文中的佳句,使其得到发展,这对发展其个性有很大帮助,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出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使他们的语文之思迸发于课堂。

2.4 丰富教学方式,提升学习的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丰富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语文素养和感悟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采用构建阅读情境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领会文章思想,有利于学生领会到语文阅读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举办阅读分享会或探讨会的相关活动,就某一主题如现代诗歌的常用手法、文言文的常用语法、文章的逻辑性和记叙特点的体现方式等展开充分的探讨,让学生结合其阅读经历,畅所欲言,最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又如在诗歌的教学中,很多内容可以采用阅读情境构建的方式来展开,让学生想象不同作品所营造的特定场景,感受到语文文字的表现力和魅力,从而形成更深刻的理解。而在戏剧和小说,例如《雷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课文的教学当中,教师则可以让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和跨媒介阅读,一方面更全面地了解整部作品的架构,在阅读中获取文章核心内容,便于对所选部分有更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可通过对不同形式的同一作品进行的比较,在比较中提高阅读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减少学生阅读的限制因素,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语文素养。

2.5 开展对分课堂,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开展对分课堂,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借助这样的教学,可以增加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通过自主的探讨得出结论,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有助于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构建。

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首先,教师需要结合高一学生在文言文方面的基础把课文中重点的词汇、固定的一些搭配,还有特殊的句式进行整理,然后分解成为两个部分完成讲解。上课后,教师可以拿出将近1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对内容的讲解,然后给学生留出一些时间,让他们在刚才讲解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翻译。对于一些学生不太能够独立理解的内容,教师要进行标记,然后再给学生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讨论,专门解决学生刚才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教师再拿出剩下的时间,让学生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在后面课程的讲解中,学生基本已经熟悉了课文的内容。这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抛出具体的问题:烛之武从哪几个方面劝说的秦君,并分析烛之武这个人物,然后让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和小组探讨,从而得出个性化的答案。学生通过对原因的分析进一步思考烛之武这个人物形象就显得更加容易了。学生认识到烛之武是一个顾全大局、谦虚和富有勇气和担当的人。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文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点科目之一,高中老师的教学策略要与时俱进,要向学生有利的方向去改善,同时要结合当下的教育时政来有效地进行,引导学生成为真正地学习主人,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作用,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洋.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核心要素与实践路径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

[2]单美丽.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3]戚彩红.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