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以观往 洞见未来——对高考模拟命题的一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5
/ 2

反以 观往 洞见未来 ——对高考模拟命题的一点思考

宋赢赢

深圳市松岗中学 深圳 518000

2019年深圳市高考模拟命题比赛告一段落,笔者有幸参与其中,且一路从校赛、区赛、市赛最终荣获深圳市高考模拟命题比赛一等奖。下面将自己的命题思路分享给大家,望广大同人批评指正。

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面对美国在贸易领域掀起的狂风巨浪,中国早已表明态度:我们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

硬气回应,底气何在?

我想这就是组委会选择人民日报刊文:《中国经济底气所在》作为本次命题素材的初衷。我取题《反以观往 洞见未来》旨在敦促自己多研究高考题,总结规律,助力科教兴国。

作为一名高三老师,在命题之初,我其实只有三个简单的想法:一是重视基础,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有用的;二是突出考察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让普通学生有机会得分,让有能力的学生与其他人拉开差距。

下面我以自己的命题过程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取材与整合——对比与改进——立意与设问——评估与创新。

一、选择题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航船历经多次险滩暗礁,风浪越大,掌舵越重要,我党坚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定海神针作用,做令行禁止的“定盘星”。该做法( )

①加强党的领导,使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②坚持舆论导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③加强理论武装,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

④强化文化统一,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一)取材与整合

首先我们来看一道选择题,这道题我选择了“统一领导”这一切口,考察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一《文化生活》新修订的考点,从取材上讲,体现了全国卷政治试题反映国家意志和时代特征的特点。

(二)立意与设问

这道题的设计初衷,主要源于习近平的一句话,“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

“风浪越大,掌舵越重要”,从培育核心素养的角度,让同学们体悟到:面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复杂局面,我党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决心,引领政治认同,培育科学精神。

从能力考察的角度来看,这道题主要考察同学们在分析试题情境逻辑、设问指向、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准确调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序号①②③均来自课本语言,相似度比较高,需要学生读懂材料中的“该做法”是什么样的做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然后进行推理与论证,普通学生可以排除“文化统一”这一错误表述项,但要排除舆论导向,需要有较高的论证和辨析能力,提高了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

(三)评估与创新

指标预估:均分:2.3,难度系数:0.57,区分度为0.39

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考察能力的设置上:既能渗透核心素养,达到立德树人,又注重能力考察的梯度,服务于人才选拔。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航船前后历经多次险滩、暗礁,面对错综复杂形势,我们一如既往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

材料一

风浪越大时,掌舵越重要,领航越关键。只要紧跟党中央的调控号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南,完善规划与布局,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高经济工作的能力水平,步调一致地落实好“工具箱”中各项政策,我们定能无畏严冬酷暑,上下同心、攻坚克难,打开宏观调控新局面,赢得中国经济新机遇。

材料二

从治理“洋跃进”,到防范“硬着陆”,从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到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我国之所以能一次次转危为安、化危为机,最重要的是我国政府主动作为、成功实施了数轮宏观调控。我国政府具有把握宏观大局的定力,既会打政策“组合拳”,更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深入调研,科学规划,不搞一刀切,精准有效的为中小企业降成本、补短板,通过“定向输血”为转型升级添动力;完善相关政策机制,为实体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项体制机制建设更加成熟、定型,构成了中国经济防范和化解不确定性的坚实屏障。

(1)(初命)说明中国经济攻坚克难的过程中意识是如何发挥作用。

(修改)运用意识能动性的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风浪越大,领航越关键。

参考答案:

①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指导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们应该重视意识的作用。(4分)

②党中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南,不断完善规划与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对精准应对经济发展形势具有指导作用;党中央树立正确的认识,在新思想、新理念的指导下,提高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落实各项政策,攻坚克难,赢得中国经济新机遇。 (6分)

(2)(初命)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构建中国经济防范的坚实屏障,转危为安的?(12分)。

(修改)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精准宏观调控,构建中国经济防范的坚实屏障的?(12分)

参考答案:

①我国政府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切实履行职能,主动作为并成功实施宏观调控。(3分)

②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为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3分)

③政府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精准有效的助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3分)

④不断深化改革,提高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使得各项体制机制更成熟更完善。(3分)

(一)取材与整合

接下来我们看一道非选择题,我本着创情境-设提问-铺路径-立价值-筛资源的思路,对1250字的原材料进行有效筛选与整合,形成477个字的试题情境。

当然,由于时间有限,初次命题时主要关注点放在了每一则材料的筛选上,对两则材料之间的逻辑性和过程性的把握还有些遗憾。为此,我再次审视材料后,将材料一与材料二的顺序互换,调整后从材料一党的意识统领出发,到材料二政府精准的宏观调控,使材料的情境性与过程性相结合,富有结构上的逻辑美;二是再次精简了材料,将原来单纯的点对点的材料,变成总分加并列关系的一则“美文”,问题及其解决条件内生于情境,学生在好情境的吸引下,去思考、去发现、去探寻。

(二)对比改进

基于以上情境,我命制了两问:

第一层设问:“运用意识能动性的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风浪越大,领航越关键”。为设问披上了情境的外衣,指向更精巧,立意更具思考性。

第二层设问是“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精准宏观调控,构建中国经济防范的坚实屏障的?”同样,这是我进一步审视材料后作出的创新处理,在如何构建前增加了“宏观调控”这一个经济学概念,用经济概念考察政治问题,考察学生细心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同时使设问有起点有落点,逻辑生成更加通畅。

(三)立意与设问

这个设问仍然是从培育学科素养出发,中国经济面临重重挑战,如何有效防范,引领学生模拟公共参与,培育社会责任感。

从能力考察的角度,我着眼于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考察学生用学科语言“翻译”生活情境并形成完整认识的能力。同时,第二层设问在第一层设问的基础上考察现实情境的解决路径,以政府宏观调控为起点,以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为桥梁,融合教材原理和时政语言,最终搭建起主体保障、政策护航、转型自强的经济防范屏障。

其次,在答案的设置上,我既注重逻辑关系,讲究理在题中,又融合三种语言,注重能力生成,三语交融,有明显的学科语言支撑,让普通学生有机会得分,保持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同时也有信息概括水平要求高的情境语言,让有能力的学生与其他人拉开差距,改变以往看到关键词即可得分的机械评价误区,细化对学生论证和推理能力的要求,凸显评价的科学性与公平性。

)评估与创新

指标预估:这道题均分:6.54,难度系数:0.55,区分度为0.38。

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材料的整合上:过程性与情境性相结合具有结构美,总分加并列使层次更分明富有逻辑美;答案设置梯度分明,凸显公平性。

三、感悟与思考

通过这次命题,让我感悟到,作为年轻教师,既要有仰望星空的教育理想,更要有脚踏实地研究态度,我们每一个人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中国最大的底气。


作者简介:宋赢赢(1983.09.20),女,汉族,河南开封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问题化”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