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6
/ 2

面向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 

刁孝亚 1 吴相兵 2 黄昌伦 2 李福容 2 鄢春密 2

1. 双福第二小学 重庆 402260 2. 李市中学 重庆 402274

摘要核心素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当前教育重点教育内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使学生语言、学习、思维品质发展。文章以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对如何利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教育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思维品质

引言:随着新课改发展,有越来越多新的教学方法、方式被运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并且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核心素养作为当前教育的重点,如何利用语文课程,实现学生素质培养,是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1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语文核心素养重要组成,是学生学好语文学科知识的影响因素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活动中,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获得一些额外的收获,提升自身知识学习效果[1]。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的差异,在课本知识学习中会存在一些差异,无法保证每个学生学习进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基础,课堂表现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并在探究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品质。这样一来, 不仅凸显出学生主体地位,同时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使班级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以《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为例,该文章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了解中朝人民之间的友谊,了解文章中对亲人的定义。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就文章题目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亲人”的定义是什么,并引申出教材内容。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亲人?学生1:爸爸妈妈就是我的亲人。学生2:我认为有血缘关系的人,才是亲人。教师:那你们知道文章为什么会以再见的口吻对亲人说话吗?学生纷纷摇头。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了解文章中的“亲人”,并思考作者为什么将文章的题目设计为“再见了,亲人”。当学生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就作者的情感设计学习任务,使学生了解在抗美援朝期间我国人民的付出,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教师: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我国革命战士为了帮助朝鲜人民而付出的一切,并且在与朝鲜人民建立非常浓厚的友谊,你们认为作者想要通过这一事件告诉我们什么?你们觉得作者在写作的过程内心的情感是什么样的呢?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思考教师提出问题,获得更多的感悟。通过师生互动及学生独自思考,不仅实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同时提升学生课本知识学习效果,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形成。

2加强学生语言构建能力培养,提升学生语言素养

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的重要载体。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创建语言交流情景,鼓励学生尽情的表达,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得到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包含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文化理解与传承。当学生语言构建能力得到提升后,学生的学习过程会因此变得简单,其他方面的核心素养内容也会因此得到培养。以往教学中,学生很少有主动交流表达的机会,课堂上多数是教师讲,学生听[2]。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升学生语言素养,结合课本内容,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建交际情景,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与想法。该方法的运用,为学生提供课堂上交流的平台,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促使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发展。

例如,学习《少年闰土》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每个学生身边的人展示在投影仪上,并对学生说道: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儿时玩伴——闰土,介绍了他们相识,玩耍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正如投影仪中播放的视频一样,你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一下让你记忆深刻的朋友吗?留出1分钟自由讨论时间。经过一段时间交流中,学生1举手说道:在我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我的一个同桌,我们因为在同一个班级,相邻的座位才认识,后来经过我们不断的交流,在一起玩耍,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我认为他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非常的活泼,对学习这一活动非常坚持,不会因为困难而放弃,是值得我学习的好榜样。学生2:我比较喜欢的一个玩伴,就是我的邻居,她和我一样大,每天放学后我们会一起写作业,一起出去玩耍。我觉得她是一个非常内敛的人,她的眼睛就像一只小鹿一样,非常可爱。当学生表达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朋友以文字的方式介绍出来,以此提升学生表达效果,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语言能力得到提升。

3进行情感教学,培养学生文化传承意识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非常多有趣的文章,是学生了解中华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学生情感交流,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意识,使学生在探索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促使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形成。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单一,多数以课本知识为主,很少进行课本知识外的互动。这对于学生文化传承意识培养十分不利,无法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个性

[3]。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情感教学的方式,增加与学生思想上的互动,展示出中华文化的特点,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意义,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出示下阩文化传承素养形成。

例如,学习《开国大典》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关于开国大典的影视资料,并将此整理成3分钟的短视频呈现在课堂上,并对学生问道:看到这一景象,你们内心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情感。当学生交流结束后,教师可以将我国革命展示为民族自由、国家和平发展做出的奉献,借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情感与爱国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和平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当前的生活,以此实现学生爱国情感培养,促使其文化传承意识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思维品质、语言构建与运用、文化传承培养,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提升学生文化知识学习效果。教育工作者,加强核心素养研究,利用不同方法进行教育,构建高效课堂同时,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君.浅析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才智,2020,(06):19.

[2]姚立娟.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02):191-192.

[3]陈党贤.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2020,(0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