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的视角——公共性民生教育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6
/ 2

公共政策的视角——公共性民生教育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探析

曾祥辉

重庆皇利皇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在当前社会建设发展中,保障基本民生是一个重要的任务。民生教育问题是一种常见的基本民生问题,指的是民众获取教育产品及分享教育权益过程中的问题。其实质上是个人教育困扰转变为群体教育困扰的过程。在公共性民生教育问题中,涉及到很多方面,如具有较大外部性、大众面临且个人无法解决、涉及到法律道德规定等。政府应当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出发,分析和解决公共性民生教育问题,从而保障民众的教育权益。

关键词:公共政策;公共性民生教育有问题;解决对策


前言:国家和社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保障基本民生。民生问题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是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问题。公共性民生教育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对于保障民生有着关键性的意义。努力解决好民生教育问题,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意义重大。因此,应当在公共政策视角下,明确个人教育问题向公共性民生教育问题的转化,明确具体存在的问题表现,进而通过有效的公共政策加以解决。

一、个人教育问题向公共性民生教育问题的转化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会遇到各种教育问题,进而带来一定的困扰。个人教育问题中私人性比较明显,以自我救助机制和社会性救助机制为主要解决办法。而很多个人教育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因而可表现为向公共性民生教育问题的转化。转化的条件主要包括,至少两个人或多个人面临的相通教育问题,具有群体性的特点;在解决方面无法采用自我救助机制和社会性救助机制;面临相通教育问题的群体,对解决问题都要迫切的需求和愿望。公共性民生教育问题,已经超越了个人局部环境及个体内心世界冲突,具有较强的社会普遍性[1]

二、公共性民生教育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方面

(一)社会道德法律不容许且个人家庭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一类的问题普遍存在负面的社会影响,或属于超越社会道德法律底线的恶性事件。例如校园欺凌现象和教师体罚学生现象,虽然在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屡禁不止。部分教师以促使学生上进、提高学习成绩为理由,使自己的体罚“合法化”,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公共性民生教育问题。校园欺凌事件在当今校园内也频繁发生,学校和教师管理不力,对弱势群体保护不到位,因而使学生受到较大的伤害。这些问题都是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的公共性民生教育问题。

(二)公众普遍面临的且个人家庭无力单独解决的问题

个人面临的教育已困扰,如果集中呈现,就会表现出很多共性教育问题,在很多人身上发生的,就是公共性民生教育问题。例如,一座城市中只有一名学生辍学,通常属于个人困扰,可以通过个别对待的方法进行解决。但是如果城市中出现了一百名甚至更多学生辍学,同时辍学比例不断增长,严重性超出人们预期,就无法采取一对一救助的方式解决,就形成了公共性民生教育有问题。此类问题具有较大的普遍性,在很多城市和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都很常见。对于这类问题,就需要从公共政策的视角解决[2]

(三)具有较大外部性且个人家庭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

还有很多公共性民生教育问题,无法由个人或家庭解决,只能通过外部机构的整体协调规划,以及相关公共政策的指定才能解决。例如一些个人教育问题,涉及到很多社会领域,需要大量动用社会资源才能解决。例如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其教育问题就无法通过个人解决,需要依靠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就业、主方等多个部门综合协调才能处理。虽然国家在教育资源调整配置和学校布局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改变,但是仍然无法满足需求,学校吸纳随迁子女入学的能力还非常有限,因而还需要依靠公共政策进一步调整。

三、公共政策视角下公共性民生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政策问题认定

公共性民生教育问题,与民众的生活生计关系密切,民众对此感受颇深。因而在政策问题认定方面,应当鼓励民众积极表达自己的诉求。以往民众作为弱势群体,组织化程度不足,其利益诉求也难以充分表达。对此,社会应当注重针对公共性民生教育问题,建立民众向政府机构转达的有效机制。社会公共组织及政府部门,建立在专门的信访中心、信息分析中心、咨询机构,专门负责收集民情民意,集思广益,明确社会中普遍存在、重点关注的公共性民生教育问题,进而为政策问题认定提供依据,明确解决问题的公共政策方向。

(二)政策方案规划

政策方案规划需要采取多主体共同治理的方式,由政府部门主导,其它社会多元主体积极参与[3]。在聚集民智、汇集民声、反映民情、尊重民意的基础上,政府及社会公共组织进行统筹安排、长远规划、系统思考,进而保证公共性民生教育与问题政策方案规划的精准性和系统性。政府部门需要做好发起、组织、帮助等方面的规划,民间组织及民间团体等社会多元主体,要对自己的专长充分发挥,在政策规划中积极参与。通过合法集会、听证会代表、建立政策分析组织等方式,实现民意民智的汇集,为政策方案的合理规划提供参考。

(三)政策确定

公共政策的确定应当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确保政府部门可以充分发挥主导性的作用。还要积极动员组织民众,在民生教育相关决策信息反馈方面积极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政府,所以需要承担管理责任,在决策中发挥主导作用。在政策制定中,对民众的参与程度和参与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采取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征询意见。对于预算、规章、技术约束较高的问题,可适当降低参与程度,以民众意见为主要参考。而对约束相对较少的问题,可增加民众直接参与程度,让民众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四)政策评价

政策评价需要充分体现出对民意的尊重和对预期目标的实现,政策评价主要是针对政策制定、实施、结果等方面效果的评估。在评价内容上,主要对政策实施之后,对目标群体及目标以外群体发挥的作用效果,对近期和未来情况的改善效果等。利用动态化的评价形式,可体现出对原有政策决策过程的有延续,也能促进公共政策决策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政策评价主体需要同时纳入技术评价水平较高的专业人员和政策直接发挥作用的民众。专业人员通过测量公共产品服务的成本收益,评价政策实施成效。民众通过自身处境变化和切身感受,判断政策实施的效果好坏。

结论:教育是当今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内容,对于人才培养及社会国家发展都非常重要。不过当前社会上存在着较多的公共性民生教育问题,对公众接受教育的权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个人无法解决的公共性民生教育问题,应当从公共政策视角加以分析和解决,采取有效的对策解决相关问题,为公众受教育权益提供更大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明,赵凌,杨飞华,等.论公共性民生教育问题及其解决:公共政策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6,30(19):8-14.

[2]衣华亮,苏晓佳,徐西光.转型期教育政策执行偏离探析:政策网络视角[J].江苏高教,2017,18(7):121-123.

[3]周柏春,娄淑华.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探究[J].农村经济,2017,19(8):1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