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医科院校东盟留学生培养现状与发展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6
/ 3

我国高等医科院校东盟留学生培养现状与发展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何慧敏 黄莹莹 黄雪铭 张海英(通讯作者)

广西医科大学,广西 南宁 530021

摘要:“一带一路”政策引导下广泛吸纳合作国家在医学教育、医学理论方面的新观点、新思路、新理念。通过开展广西医科院校东盟留学生培养模式现状研究,对广西医学专业留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方案,为中国-东盟合作培养医学领域国际化人才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医学教育;东盟留学生;“一带一路”

2013年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及深入实施,为推动区域教育开放、合作、交流提供了新机遇与新挑战。医疗公共卫生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密切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领域。《国家卫计委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3年实施方案(2015-2017)》提出要依托广西、新疆等省(区)建立高水平医疗卫生人才培训基地,目的在于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与医疗卫生领域相关的教学、科研以及人员交流活动[1]。广西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是我国与东盟国家的主要国际大通道,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圈的结合部,也是我国唯一与东盟陆地和海洋相连的省区。广西政府制定面向东盟国际化教育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以及一系列相关政策。同时,广西医科院校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探求中外合作办学机遇及定位,并积极合理规划和实施合作办学模式,推进了传统医学教育转型的同时也丰富了教育资源,进一步提升了广西医学教育的国际关注程度[2]

一、广西医科院校东盟留学生教育发展概况

(一)广西医科院校开展留学生教育的历史沿革

广西自治区具有经济的稳健发展、地处东盟枢纽地带拥有更多机会等优势吸引大量东盟留学生,主要以本科生为主。广西地处中国西部地区,经济水平对比于发达地区不算突出,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广西医科大学作为广西最早招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于1958年开始招收医学专业留学生,主要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以及药学专业,教学模式分为全英授课、汉语授课两种形式。自1994年起,广西中医药大学开始招收东盟硕士研究生,于1995年开始招收本科东盟留学生,并于2008年开始面向东盟及港澳台地区招收传统中医专业留学生[3]。除此之外,自2008年起,桂林医学院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及护理专业留学生。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医疗卫生环境较差,需要大量的医学生,但印度医学院校较少,每年本国毕业的医学生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据学者研究调查发现,2014年印度381所医学院校中私立学校就占了205所。众所周知,印度私立学校收费昂贵,是很多家庭没办法承担的,而到中国医学院校留学收费较印度本国私立学校及欧美等国家低,因此到中国医学院留学成为印度留学生的首选。2016年据研究数据发现,来中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前10个国家中,有5个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别是:泰国、巴基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4]

(二)开展特色医疗专业

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中国与东盟诸多国家很早就建立了相互沟通的桥梁。从宋朝开始,东南亚诸多国家就把传统民族医学作为当地主要的医疗资源。据泰国卫生部统计,泰国有60%的人信懒于中医药及当地传统医药疗法。东盟国家缺乏中医学人才,再加上中医学医疗体制欠缺,因此许多东盟国家中医药医师希望能够在中国学习更系统、更规范的中医药知识。广西拥有丰富的医药遗传资源以及渊远流长的传统民族医学知识,广西医科大学拥有国内一流医药研究与安全评价中心,具有药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硕士点。而广西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高等中医药教育为主的医学院校,集教学、科研、医疗以及中成药生产为一体[5];该校并于2008年开设了面向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中医专业本科班,在课程安排上中医类必修课程占总必修课程约63%,同时也设置临床技能培训、临床见习等临床实践课程[6],目的在于培养能在本国本地区医疗卫生领域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具备扎实中医知识理论、较强中医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的高水平中医药人才。在历次中国-东盟双方会议中,各国一致强调要在医学教育、传统医学、重大传染病等方面密切合作。由此可见,我国及东盟国家对中医药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广西医科院校响应国家号召,遵从政府政策,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应东盟国家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并广泛招收东盟医学留学生。

(三)广西医学院校与东盟国家医疗交流与合作

近几年来,广西与东盟各国在医疗领域上保持良好的交流与合作。首届中国一东盟国际口腔医学论坛于2008年在南宁召开,该论坛由国家卫生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并由广西医科大学承办,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6届,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口腔医学领域召开的专门论坛,据统计共有20多个国家口腔医学领导,高校院长、专家学者1700余人次参会。2009年,中国一东盟传统医药高峰论坛于广西南宁成功举办,这是中国与东盟各国首次在传统医学领域举行高规模政府层次的医疗论坛,提倡双方在未来的传统医学领域立法、人才培养模式管理、医疗卫生保健、科学研究开发等方面开展密切交流与合作

[7],该论坛由我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民委、广西自治区政府共同主办,广西中医药大学承办。此后,分别于2011年、2013年、2016年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中国东盟传统医药论坛。

这些由广西医科院校承办的医学国际会议,为我国与东盟各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科研、医学教育、学术交流与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提高了广西医科院校在东盟国家的知名度,进一步开阔国际医学教育市场。

二、广西东盟医学留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目标过于笼统

培养目标是学校对于人才培养方式的向导,明确的培养目标能够为高校留学生培养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广西医科院校东盟留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教育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但高校在制定留学生培养方案时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以同化管理为主。若没有针对留学生的特点制定培养方案,将会直接影响留学生的教育质量。培养目标缺乏国际化,没有对东盟国家医学教育、医学卫生现状及卫生管理政策、相关医师证书考试政策进行深度和广度研究,有研究学者在对东盟留学生及管理人员进行访谈中,不少被访谈者提出希望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与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结合,多增加有关医学国际化讲座,培养国际化医学人才,便于了解更多国际化新资讯,有助于未来回国就业,提高留学毕业生就业率。

(二)教学管理存在不足

教育教学水平决定学生教育质量。①在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方面,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学生就像一个空容器,教师不断往容器输注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这种单一的授课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易引起学生焦虑、烦躁的心理,从而失去学习兴趣。②在师资方面,专业教学质量及教学理念有待进一步提高。广西位于经济后发展地区,难以吸引外籍优秀师资,再加上现有留学生教师存在培训机制不足,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广西医科大学是广西唯一被授予全英教学的高校,拥有造诣较高、国外留学经验的教师,但也存在与东盟学生沟通障碍的问题。③在课程设置方面,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存在没有与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有效结合,教学内容落后,教材质量不高,不够系统等问题。大多数院校选择在中国学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添加了语言课程,这种方式不利于国际化医学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④在临床实践上,存在沟通语言、文化习俗差异障碍。东盟留学生汉语沟通能力有限,留学生入学要求上虽对汉语成绩做出了要求,但大多数留学生的汉语听力水平及表达能力仍差强人意,无法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再加上不同文化习俗及宗教信仰的差异,影响了临床教学质量。

(三)学生管理制度未完善

东盟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及地区,不同的阶层,拥有不同的文化及信仰,但高校对学生特性研究不足,未针对这些特性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学生纪律方面,大部分留学生表现优秀,但少数学生纪律散漫,缺勤逃课等现象时有发生,给学生教育管理带来了困难;在学生内部环境方面,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及地区,与中国学生在文化习俗及宗教信仰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内部关系不和谐,再者医学生学业繁重,校内文艺活动相对于其他综合性高校较少,组织东盟文化的课外活动少之又少,使得留学生缺乏归属感。

三、广西东盟医学留学生教育管理发展对策

(一)增强国际意识,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

深入研究面向东盟各国医疗卫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育教学方式等人才培养模式,及东盟国家医疗卫生现状、医疗卫生改革政策及医师资格证书考试政策等方面,主动调整适应本校医学留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与方法等,积极与生源国的医疗卫生现状管理、医学教育等进行政策对接,以确保培养的医学留学毕业生适用于东盟各国医疗卫生领域。除此之外,中国-东盟国际论坛每年都会在广西首府-南宁举办,高校应合理利用资源,鼓励东盟留学生参加中国-东盟医药卫生学术论坛,为国际医学人才培养、医学学术交流与合作提供更高的平台。同时,当地政府及教育机构应加大力度联合东盟各国教育部门,举办以医学为主题的学术交流和教育交流的研讨会议,吸引国内外医学领域专家和学者参加,为进一步扩大学生国际化视野。

(二)完善教育教学体系

广西各医科学院应积极总结经验,调整及完善教育教学体系。①在教学方式上,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到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术探求能力,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及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新型教学模式。②在师资方面,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其目的是提高教师掌握其专业领域国际前言知识和信息动态的能力,并增强国际交流和双语教学能力。着眼于高层次人才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致力于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型国际化师资队伍。以此同时,要采取稳定、培养、引进相结合的人才工作措施,大力引进高水平的留学归国专家学者,并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为留学生作专题讲座。建立青年教师教学科研项目计划,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条件,设立中青年教师培养基金,定期派中青年教师骨干到国外高水平的科研院进行深造,丰富教师国外留学背景,提高整体素质水平。③在课程设置上,构建面向东盟国际化医药卫生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广西医科院校应积极调整国际医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主动依托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学科,改革教学内容,注重培养跨文化知识水平,为东盟各国培养优秀的国际化医学人才。④在语言沟通方面,鼓励留学生多与中国学生交流,学习语言的最佳方式就是主动投入到语言环境中,学院可以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文化活动,鼓励留学生主动加入到中国学生活动队伍中,不仅汉语口语得到了锻炼,而且加深了国内外学生的相互认识,也使留学生有了归属感;除此之外,多加开设中文医学专业术语课程,特别是对于即将进入临床实践的留学生是很有必要的,有助于在临床实践上减少不必要的语言障碍。⑤在临床实践教学上,为提高临床实践教育教学质量,采取互帮互助形式,中国学生与东盟学生组成一个实习小组。在教学过程中,中国学生帮助留学生与患者交流等,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其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帮助留学生克服工作中各种交流困难,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三)建立健全学生管理体系

使用现代管理技术及管理方法对留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为建立留学生网络管理信息平台,将留学生管理信息数字化,通过互联网络快速获取留学生相关信息,如国籍、年龄、学习状况、宗教信仰等,全面掌握学生动态。同时,不断完善人性化的留学生管理规章制度,修订符合本校留学生管理特点的管理手册,加强留学生考勤、心理问题等方面的管理。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文化冲突,需加强与留学生沟通,同时加强了解与尊重留学生所在国的文化与习俗,理解文化差异,并能够真正地给予留学生关怀与帮助。

参考文献:

[1]陆文娴, 王红宇, 韦潇湘.“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与东盟国家的医学信息学人才交流探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9(6):89-93.

[2]宋瑛琦, 王奇岩, 李杉杉.“一带一路”背景下医学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3):44-45.

[3]黄文杰, 文娟, 岑思园, 等.中医院校面向东盟国家及港澳台地区本科中医学课程体系调查研究-以广西中医药大学为例[J].亚太传统医学,2017,13(18):161-164.

[4]滕夏虹.广西医科大学医学本科专业专业印度留学生社会文化适应性和管理对策研究[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8.

[5]胡振.广西医学专业东盟留学生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0.

[6]岑思园, 文娟, 陈婧怡, 等.我校东盟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生源的本科中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亚太传统医学,2018,14(4):202-204.

[7]周桂香, 贾引狮.广西民族医药开拓东盟市场的知识产权问题思考[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8(5):33-36.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详细信息]何慧敏(1973-),女,湖南岳阳,博士研究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医科大学信息与管理学院院长兼副书记,研究方向:医学信息管理

[第二作者信息]黄莹莹(1996-),女,广西崇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学信息管理

[第三作者信息]黄雪铭(1997-),女,广西崇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学信息管理

[通讯作者简介]张海英(1973.10-),女(汉族),籍贯:海南省海口市、博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9JGA144);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No.JGY20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