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特点与临床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6
/ 2

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特点与临床治疗

杨率 董金灵 马馨宇

华北理工大学   06321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我国传统中医学已经逐渐获得良好的发展,而中药注射液就是中医学发扬光大的代表药物。中药注射液具有见效快以及利用效率高等良好特点,因此在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中在恶性肿瘤的治疗、循环系统疾病治疗以及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中效果较为理想。随着中药注射液的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所出现的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数量也随之增多,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同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临床治疗

前言

我国传统医学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此发展背景下,我国的中医药学研究人员将我国传统中医药理知识与现代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经过不懈的努力,获得了一定的成就,获得了相关的单方有效物质或是复方有效物质,并且将这些物质注射到机体之中,这类制剂就是所说的“中药注射液”,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以及独创性。中药注射液具有极快的反应速度,并且生物利用效率较高。所以,在一些重症疾病的治疗中,其所发挥的效用十分显著。有相关研究报道指出,与西药注射液相较而言,中药注射液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但是,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一些关于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道也开始逐渐显现,在2004年的相关研究报道中,在葛根素注射液的治疗过程中,病人出现溶血并发症。2005年莲必治注射液的治疗中,病人在注射之后发生不良反应。2006年,关于鱼腥草注射液治疗疾病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例子高达五千多例。因此,本文主要对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研究,同时提出相关的对策。

  1. 中药注射液常见的不良反应

第一,过敏反应:在重要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过敏反应,通常情况下,在注射后半小时之内就会发生。病人的主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红疹[1],少部分病人出现唇部变青紫色呼吸急促、胸部胀闷以及情绪不安易怒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发生血压急剧降低等过敏性休克症状。

第二,不良反应会危及多个系统以及多个器官,注射之后病人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胃肠道器官、心血管系统以及皮肤黏膜等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继而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第三,静脉损伤,出现这类不良反应病人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注射位置产生严重的疼痛之感,或者是身体温度极速升高或降低等。

2.中药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

2.1中药注射液质量不够稳定

中药的生产质量与很多因素有密切的联系,如:气候的变化、收获的季节、药物的产地以及当地的土壤质量等等。假如生产地不同,则同一种药物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时,不同的生产厂家的制作技术以及制作流程也各有差异,导致同种中药注射液之间的纯度也大不相同,在这些原因的作用下,造成中药药材的质量不够稳定。在一些中药中,其自身的药物成分和相关杂质之间的化学性质比较接近,甚至为同分异构体,所以,在生产的药物过程中,分离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和杂质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造成所制的中药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

2.2中药注射液的适应病征不够规范

现阶段中,一些生产中药注射液的企业对中医注射液的研究不够全面、深入,继而造成所生产的中药注射液的适应病征不够规范,在2016年[2],我国相关部门修改了茵栀黄注射液的相关使用说明书,重新规定了禁忌症的范围,表明幼儿以及新生儿不能茵栀黄注射液。在这之前,每年所销售的茵栀黄注射液数量极其庞大,并且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广泛应用,由此说明,在中药注射液生产企业生产中药注射液的过程中,因为对中药注射液的研究不够全面深入,从而使药物的适应病征标准不够规范,最终导致在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药物的适应病征超出标准,继而引发大量的不良反应。

3.降低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对策

3.1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管控

在申请中药注射液的过程中,必须明确该注射液的使用目的,严格按照我国药物监管局所出台的相关文件中的要求及标准来开展中药注射液的研发工作。在对中药注射液的剂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的理论以及要求来进行设计,假如口服型的制剂的效果更为理想,则可将药物制成口服型。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制定并且完善相关的中药注射液治疗判断指标,对相关药物的产地以及药材进行强制规定[3],从源头上解决中药注射液的质量问题,同时,积极完善相关中药质量问题检测图谱技术,使用这项技术来评估判断药物的质量,继而使药物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相关部门应当严格审核药物质量,根据相关的要求以及标准来检测制剂的成分,继而明确制剂中每一项成分所含的毒性剂量以及安全剂量,评估其造成不良反应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应当强制要求中药注射液生产企业在生产药物的过程中,必须运用微孔过滤技术来剔除药物中存在的杂质。

3.2医院加强质控管理以及对医护人员的培训

医院应当积极组织开展相关的中药注射液知识培训,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医护人员对中药注射液的相关知识以及不良反应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以及认识,将医护人员对中药注射液的错误认知纠正,使其形成良好的防范意识,在培训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使自身的操作更具规范性,在配制注射液的时候,医护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药物的使用说明书来进行操作,对药物的相关注意事项、理化性质以及药理作用有充分的了解之后,选择合适的溶媒,切不可任意更改溶媒。确保给药的速度以及药物的剂量均具有一定合理性,没有特殊要求时,不可将中药注射液混合另外的药物一起使用

[3]。一般情况下,病人的食欲均不佳,但是由于空腹给药极易造成病人的胃肠道发生不良反应,所以医护人员在给药之前应当先让病人适当进食,以此来降低病人胃肠道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医护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无菌操作意识,在配置药剂之前应当戴好口罩、认真洗手,确保自身不会对药剂造成污染,同时对药物的外观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药物不存在漏气、浑浊、沉淀、变色等相关质量问题,此外,还应当检查药物的保质期以及生产日期,假如中药注射液中存在沉淀物质,或是其颜色发生改变,应当立即停止使用。病人的输液环境应当具有一定的卫生性以及安全性,医护人员应当定期对输液室以及配液室进行消毒,确保输液室和配液室的环境卫生,在对病人用药之前,必须先提前对病人的过敏史以及病史进行深入、详细的了解,在输液过程中,必须根据药物的使用说明书来调整滴速,在对病人用药之后,相关医护人员必须严密观察病人的体征变化以及反应,假如发生不良反应,应当马上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医院在采购药物的时候必须严格把关药物的质量,确保所合作的药物生产企业具有一定的资质且质量可靠。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降低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医院应当严格把控药物的质量,积极组织相关培训活动来加强医护人员对中药注射液的认识以及了解,提升其专业水平,使其操作更具规范性,药物生产企业应当深入研究中药注射液,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以及规定来生产中药注射液,从而提升中药注射液的治疗安全性,促进我国中医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启航,张小丽,宋延平.中药注射剂的现状及出路[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6):185-188.

[2]刘清尧.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管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3):48.

[3]陈淑群,段小夫.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影响分析[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01):95-96.

[4]刘乔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类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J].中国处方药,2018,16(10):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