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真的内容告诉学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6
/ 2

把最真的内容告诉学生

魏树辉

淮南市第二十四中学 安徽省 淮南市 232007

摘要:日常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课本中提供的文章进行教学。因为这些文章可能会因为时间、地点、人物自身等原因,并不能完全体现真实的一面。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补充相关资料,把最真的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了解真相之后,自己展开思考,明辨是非,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关键词:真实 学生 三观

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教版的高中课本中,专家选入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对于引导学生树立端正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非常适合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文中人物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事情上做法却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补充一些相关人物的资料,供学生思考,让学生以一颗持平之心去评论那些历史车轮中的过客,也许更有利于学生树立端正的三观。

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一位杨荫榆女士,鲁迅先生的笔下是这样描述的“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刘和珍君是进步青年的代表,被女子师范大学的校长杨荫瑜女士开除,这就给人一种感觉,那就是这个校长杨荫榆是反动势力的一份子。在这里的第一句话中,鲁迅先生的文笔还显得比较客气,称其女士。但是第二句话就用了“广有羽翼”来形容,这就是明显的讽刺加批判了。我们当老师的在本文的教学中,肯定也是赞美刘和珍等进步学生的英勇担当,批判反动当局的残暴卑劣的。此时,在学生的脑海中,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观点,这个杨荫榆女士是反动势力的一份子,是阻碍学生追求进步的绊脚石,是反动当局的走狗。那么杨荫榆女士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是不是把她归为反动当局的一份子进行批判呢?

杨荫榆女士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是钱钟书先生爱人杨绛先生的亲姑姑。至于她和谁是亲戚,并不代表她的人品,只是为了方便学生了解。可以说,在担任校长期间,杨荫榆女士的管理理念的确是与学生追求进步格格不入的,不然,鲁迅先生也不会一篇又一篇文章的口诛笔伐,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也不会出现“驱杨风潮”。

但是,我们再看看后来发生在杨荫瑜女士身上的事情。杨荫榆女士被免去女师大校长一职后,回到苏州继续从事教育工作,由于恶名在外,颇多坎坷。但是她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不减,自己出钱,利用私宅,创办女子补习学校二乐女子学术社。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杨荫榆女士勇于抗争,保护同胞,最后被日军残忍杀害。如果我们把这段真实的情况告诉学生,我相信不要说学生,就算我们自己也不能将“反动”二字直接扣在杨荫瑜女士的头上。当代作家陈群写过一篇文章《杨荫榆之死》,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抗日,有各种方式,有拿枪的,有徒手的,有杀敌的,有斥敌的,杨荫榆的行为,不愧是抗日英雄的行为。”我想,我们教师有必要把这些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任何人的一生都是有可能犯错误的,但是并不能因为一个人曾经犯过错误就全盘否定,功是功,过是过,如何评定,学生自己决定,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在《滕王阁序》一文中,我们看到了王勃的旷世才情,当读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时,很多学生对王勃不能得到重用,都深深叹息,觉得一定是皇帝昏庸,奸臣当道,才会出现这种渴望出仕的才子被埋没的情况。真相如何呢?

王勃16岁进士及第,经主考官推荐,担任沛王府修撰,并赢得了沛王李贤的欢心。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以此为沛王助兴。文章传到高宗手里,高宗大怒,下令将他逐出长安。这是王勃仕途中的第一次坎坷,刚入官途,即将开启辉煌的人生之路,就遭遇挫折,看似冤屈,实则不然。身为王府修撰,已是朝廷官员,应当为国事,为百姓着想。沛王、英王斗鸡,本身就嬉戏玩乐之事,难登大雅之堂,王勃竟然写了一篇檄文,如果文章传之四海,百姓如何看待诸位王爷?王勃毕竟年轻,身上还带着孩童般的玩乐之气,此次受挫,对于他的成长未必是坏事。但是,不久以后,王勃又闯祸了。咸亨二年,王勃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他先将罪犯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杀死曹达掩盖罪行,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亏遇大赦,王勃才没有被处死。我们看这件事,先是身为朝廷官员,窝藏罪犯;后来害怕罪行暴露,杀人掩罪。这种做法无论在哪个朝代,能够重用这样的人?虽然有旷世才情,但是德不配位,知法犯法,岂是好官?幸好遇到大赦,不然必死无疑。此事株连其父,其父被贬交趾。才有了后来王勃南下探亲,参与滕王阁盛会一事。

就流传后世的诗文来看,王勃是个奇才;就王勃仕途轨迹来看,德不配位,难堪大任。把这些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判断是非,不能因为一篇《滕王阁序》,让学生只知为他叫屈。

语文课本中,诸如上述内容还有很多,不一一赘述。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中,就有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我们把最真实的内容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展开思考,明辨是非,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参考文献:

[1]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2] 王勃《滕王阁序》

[3]陈群《杨荫榆之死》

[4]《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