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呋喃妥因在泌尿系感染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6
/ 2

浅谈呋喃妥因在泌尿系感染的效果评价

李洁

普洱市思茅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云南 思茅 665000

摘要:目的 嘱泌尿系感染患者服用呋喃妥因进行治疗,观察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在我就诊的96例泌尿系感染且为下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呋喃妥因治疗,并对治疗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 经过治疗后,96例患者中痊愈例数47例,显效例数31例,有效例数15例,无效例数3例,总有效率为96.88%;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皮疹不良反应的共1例,胃肠道不良反应有2例,头晕或头疼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结论 将呋喃妥因应用到治疗泌尿系感染患者尤其是下尿路感染患者当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呋喃妥因;泌尿系感染;效果

泌尿系感染(UTI)是以尿道为细菌温床由此出现的感染性疾病,在女性患者中极为常见。如果治疗过程中缺乏规范性,则极易导致此疾病的反复发作,甚至还会引发肾脓肿、泌尿系统结石,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呋喃妥因是针对泌尿系感染疾病时的最早用药,通常用于治疗下尿路感染,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在细菌氧化还原酶的基础上达到破坏细菌壁和杀菌的效果。为了探索和研究呋喃妥因应用到泌尿系下尿路感染患者中的效果,此次研究主要将2019年1月~2020年4月作为时间段,并随机挑选了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主要随机选取了我院在2019年1月~2020年4月间收治的96例下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女性患者64例,男性患者32例,患者最小年龄27岁,最大年龄69岁,平均年龄(44.96±6.7)岁,所选患者症状均与全国肾脏病会议制定的泌尿系感染标准相符。排除标准:选择患者时排除孕妇、哺乳期妇女;排除肾、心、肝等功能不全患者;排除对呋喃妥因过敏的患者。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行呋喃妥因治疗,用药方式为口服,每次计量为100mg,每日4次,治疗时间为7~14天。除了给药治疗外,还要嘱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多饮水、多排尿,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并保证私处的卫生。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疗效判定

经过治疗后,患者泌尿系感染症状完全消失,视为痊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视为显效;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减轻视为有效;而治疗后临床症状并无显著改善甚至较治疗前更为严重则视为无效。总有效率计算方式为:(痊愈患者例数+显效患者例数+有效患者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检验,软件版本为23.0。计数资料均借助%表示。

2.结果

2.1患者服药后的疗效

通过服用呋喃妥因治疗后,痊愈例数47例,显效例数31例,有效例数15例,无效例数3例,总有效率为96.87%,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服用呋喃妥因治疗后的疗效[n(%)]

患者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96

47(48.76)

31(32.29)

15(15.62)

3(3.13)

93(96.88)

2.2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率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得知,患者并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而轻微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疹、胃肠道不适、头晕和头痛等症状。其中,出现皮疹不良反应的共1例,胃肠道不良反应有2例,头晕或头疼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服用呋喃妥因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患者例数

皮疹

胃肠道反应

头晕/头疼

不良反应发生率

96

1(1.04)

2(2.08)

1(1.04)

4(4.17)

3.讨论

泌尿系感染(UTI)也被称为尿感,主要是因细菌侵入尿路而引发的[1]。集多发性、普遍性、复发性和治疗时间缓慢等特征为一体的疾病,属于感染性疾病的范畴。通常,感染发生后无论是上泌尿道还是下泌尿道都会受到影响,但是由于在定位过程中存在较大困难,因此以尿感统称。据了解,现下所有致病菌都是引发尿路感染的因素所在,如格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等。近年来,UTI发病率呈现出了逐年上涨的态势,不仅危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相关研究了解到,UTI在女性当中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男性,一旦发病,不仅患者机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和有机酸分泌会出现降低,而且雌性激素和局部免疫功能也将会受到直接影响。分析UTI发病机制可知,其主要是病原体侵犯导致的,而加之后续治疗过程中药物使用不合理、治疗规范性有待提升,都会导致UTI复发率较高,且治疗难度也会较初次治疗前更大

[2]

针对UTI治疗时,抗菌药物使用最多,效果也较为突出。然而,如何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也是当前医务人员着重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呋喃妥因又名呋喃坦丁,是临床中使用最早且传统的合成药物,在抗菌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抗菌面也十分广泛。此外,呋喃妥因还具有费用低、不易耐药的特性,对大多数泌尿系感染患者而言都可以使用。其作用机制为:以抑制细菌内多种酶为路径,干扰细菌内还原酶系统的产生,这样细菌碳水化合物代谢也因此被阻断;呋喃妥因还会对细菌内渗透压产生作用,而渗透压的变化又会直接对细菌细胞壁造成破坏,从而达到杀死细菌的目的[3];另外,黄素蛋是药物代谢后产生的,其在进入到细菌体内且经过多重反应后可以同时破坏细菌核糖体蛋白代谢和其他大分子物质,并在直接介导作用辅助下利用破坏细菌DNA来打破DNA链,综合上述作用赋予了呋喃妥因显著的杀菌效果。呋喃妥因浓度在血清中和在尿液、肾中的浓度有所差异,处于前者中药物浓度较低,而在后者中浓度较高,因此,将其应用到治疗下尿路感染中可以收获可观的治疗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在应用呋喃妥因治疗下尿路感染患者时,用药时机的把握具有重要意义,这与呋喃妥因会引起胃肠道反应有着直接关系[4]。所以,在患者服药时,可以嘱患者在饭后服用,以此可以降低胃肠道反应发生几率,同时对提高呋喃妥因生物利用度也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研究过程中,主要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在我就诊的96例泌尿系感染且为下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呋喃妥因治疗,经过治疗后发现,痊愈例数47例,显效例数31例,有效例数15例,无效例数3例,总有效率为96.87%;同时,经过治疗的患者并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仅有1例患者出现皮疹、2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1例患者出现头晕或头疼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4.17%。由此可以证明,呋喃妥因应用到泌尿系感染尤其是下尿路感染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同时,其费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对于引发的胃肠道和皮疹等不良反应而言也可控,易被患者接收。因此,在日后治疗泌尿系感染尤其是下尿路感染患者时,可以优先考虑呋喃妥因进行治疗,从而收获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郭伟,郭翔,朱澜澜,吕佳,胡平成.口服药物治疗女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9,19(09):1051-1062.

[2]曾星,柯鑫文,魏先,沈源清,甘家桦.尿路感染患者应用呋喃妥因联合加替沙星及左氧氟沙星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8):7-8.

[3]张建立.浅谈呋喃妥因治疗老年肠球菌下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J].北方药学,2018,15(05):146.

[4]陈冠容.重新认识呋喃妥因在治疗非复杂性尿路感染中的重要地位[J].医药导报,2017,36(09):96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