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6
/ 2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赵翔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普外科 210000 【摘要】 目的:探究观察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 4月到 2020年 4月,共有 112例 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在本院就诊治疗,基于奇偶数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传统手术治疗(对照组,n=56例)、腹腔镜 +胆道镜治疗(观察组, n=56例),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均一次完成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为100%。观察组的手术、术后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56例的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胆漏、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为微创联合手术方案治疗,具有更为理想的手术效果,手术、术后相关指标明显更优,康复情况明显更理想,值得推广。

关键词: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传统手术;腹腔镜;胆道镜;术后并发症

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均是肝胆内科发生率偏高的疾病类型,且胆囊结石患者有很大几率同时合并胆总管结石,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增强生理不适症状[1]。患者发生疾病后,主要有黄疸、高热以及上腹疼痛等等症状发生,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有感染性休克发生,威胁患者的生命。手术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案,也是最迅速有效解除患者症状,控制病情发展的方案[2]。但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近年来成为多种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案,腹腔镜手术、胆道镜手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研究[3]明确指出,针对某些肝胆内科疾病,同时应用腹腔镜与胆道镜,才能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才能更好的突出微创理念。基于此,本研究针对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案,展开了以下研究。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共有112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在本院就诊治疗,基于奇偶数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6例患者。观察组有男32例、有女24例;年龄23-77岁(50.39±7.65)岁;病程1月-10年(5.02±2.98)年。对照组有男30例、有女26例;年龄24-77岁(50.60±7.79)岁;病程2月-10年(5.04±2.99)年。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对比结果提示其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经腹部超声或是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手段确诊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无既往病史;满足手术指征且自愿参与研究患者。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腹腔粘连;合并脏器功能障碍;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n=56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仰卧,对患者手术部位消毒铺巾,硬膜外麻醉,在右侧侧腹部腹直肌制作一个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充分暴露胆囊,将胆囊切除,打开胆总管,取出结石,冲洗手术部位,缝合切口,常规留置引流管引流。

观察组(n=56例)采用腹腔镜、胆道镜治疗,气管插管全麻,在脐部下缘制作一个切口(长1cm),并在切口中置入 Trocar(10mm),建立气腹。在操作孔依次置入腹腔镜以及相关操作器械,并利用腹腔镜探查患者的腹腔情况,区分胆囊三角,解剖胆囊颈部,游离胆囊管,并将胆总管与肝总管充分暴露,将远端胆囊管充分夹闭,将胆囊管前壁切开,并插入直角钳扩张切口。将尿管与胆道镜依次置入,若患者的结石小于10cm,则应用取石网篮将结石取出。若患者的结石大于等于10cm,则进行碎石术,然后应用取石网篮将结石取出。结石取出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患者的胆道,并利用胆道镜确定无结石残留,然后将胆囊前壁缝合,将胆囊管切断,将胆囊切除,常规留置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两组手术、术后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1两组手术、术后相关指标分析

两组患者均一次完成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为100%。观察组的手术、术后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一。

表1 两组手术、术后相关指标分析

组别

例数

手术耗时

(min)

术中出血量

(ml)

肠鸣音恢复时间

(d)

下床活动时间

(d)

平均住院时间

(d)

观察组

56

102.12±14.33

52.33±6.56

1.14±0.51

1.23±0.45

7.32±0.65

对照组

56

130.24±16.45

76.75±8.93

3.21±0.76

3.87±0.71

9.56±0.69

t值

-

11.022

8.334

4.324

6.765

10.213

P值

-

0.01

0.01

0.01

0.01

0.01


2.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观察组56例的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胆漏、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二。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n/%)

组别

例数

切口感染

腹腔感染

胆漏

反流性食管炎

发生率

观察组

56

2

1

0

0

3(5.4%)

对照组

56

5

3

3

2

13(23.2%)

X²值

-

-

-

-

-

11.332

P值

-

-

-

-

-

0.01


讨论

随着社会压力的升高,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变化,肝胆疾病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结石类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在发生疾病并确诊后,需及时治疗相关疾病,解除结石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的威胁。临床多通过手术达到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目的。但是,不同手术方法具有不同手术效果。传统开腹手术需制作一道较大切口,并需应用T形管引流,患者术后需卧床一段时间,无法早期下床活动,无法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存在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4]。若患者年龄较小、年龄过大或体质虚弱,有一定几率无法承受开腹手术,即便进行开腹手术治疗,也会对患者的身心状态造成不良影响。

微创手术在临床应用后,立刻得到了临床与患者的一致好评。临床有研究[5]明确指出,微创手术(腹腔镜+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可有效清除结石,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可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再者,微创手术治疗,对机体造成的创伤比较小,术中可清晰的观察人体胆道结构,可准确有效的清除结石,可降低术后结石残留率,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康复。微创手术还可完整保留人体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生理功能,可预防过度牵拉、加压对腹腔脏器造成的不良影响,可准确的判断胆囊管汇入胆总管的角度和位置,可充分游离胆囊管和胆总管的粘连纤维组织。手术充分利用人体生理通道,手术操作不会对人体胆道造成破坏,可保留正常的胆道生理功能。最后,微创手术操作比较精细,术中出血量更少,对人体腹腔造成的影响有限,术后患者可尽快下床活动,加速机体康复[6]

由上可知,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应用腹腔镜+胆道镜治疗,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田江波.胆道镜联合腹腔镜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6):279.

[2]潘朝武,章宏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20,27(14):1729-1732.

[3]申和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63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1):72.

[4]魏建彬,叶丽华,钟远东, 等.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与传统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20,27(6):725-726.

[5]雷海云,郑雷.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9):110-112.

[6]黎万芝,刘鸿,蒋丹, 等.两种腹腔镜术与三镜联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比较[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20,14(4):40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