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的地质构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6
/ 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的地质构造研究

许海伟

正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经济的飞速发展时代的不断变化,对于地质工程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地增加。为了更加有效的保障地质工程的工程质量,加强对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的科技不断发展,只有不断地完善其中的科技发展才能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的提升。本文将针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内涵以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科技发展途径。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科技发展

 引言:水文、环境和工程地质研究是一项公益事业和基础工作,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如生态保护、环境保护和资源安全,我们必须顺应国际潮流,开展综合性多学科研究,依靠高科技解决和探索人类面临的一系列科学问题。

1.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内涵
  1.1水文地质
  水文地质作为研究地下水的科学手段,其研究的内容便是针对地下水的分布、流动规律、流动形式等诸多内容开展详细分析和探究.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成分存在差异,通过对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进项详细分析与评估,最大程度上确保我国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并及时发现潜在工程建设以及矿产开采当中的不利因素,及时开展防治工作。
  1.2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研究可以有效查明不同地质条件等诸多客观因素,通过诸多地质因素进行合理汇总,客观地评价出地质问题,并且针对开采工作、基础设置建设工作提供前提基础保障。在开展地质开采、工程建筑的过程中,相关建筑施工主体可以结合地质工程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针对自身的建设与规划工作进行设计,从而选择出最佳的施工生产方案,提出针对不良地质的改善与整治措施。

(三)环境地质
        环境地质学这个术语起源于20世纪中叶,是为了解决地面沉降、泥石流和滑坡问题而提出的。环境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是调查大规模灾害地质,评估和分析国家经济开发区和主要交通干线,采用科学的环境地质探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威胁。目前,中国的环境地质研究在地表水源、土壤污染和地下污染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为未来的环境污染控制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数据。所谓环境地质学是指面对日益紧迫的环境问题,将滑坡、泥石流和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纳入生态研究范围。因此,其主要内容和目标是开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关的大规模地质灾害调查和交通道路评估。它通过科学的探测技术降低了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从而提高了地面建筑的安全性和质量。目前,国内环境地质研究在控制土壤污染、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污染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这些成功经验也为今后环境地质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2、水文、工程以及环境地质科技化发展
        2.1发展过程所需要遵循的线索
          结合我们国家的国情以及国民经济目前的发展情况,水文、工程以及环境地质在科技化发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始终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线索:①科学化的发展方向必须要将国家的重点工程作为基础,其中主要包括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②科技化的发展需要将政府职能服务以及法律法规的执行作为基本导向。政府的职能服务主要包含地质环境的监测以及地下水的监督以及利用等。政府法律主要包含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等。③科技化的发展需要朝着多学科去延伸。针对水文、工程以及环境地质所做的研究工作,其实就是结合地质学当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在环境科学、土木工程学当中形成良好的应用,而因为在工程建设方面将会涉及到的领域十分广泛,而且显得十分复杂,这也就要求其必须朝着多学科的方向发展。

(二)岩石边坡
        可以说,岩质边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地质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然而,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岩质边坡将长期受到山谷沉降和采矿活动的影响,岩石风化的结果将大大削弱岩质边坡的保护功能。因此,在未来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的发展中,如何提高岩质边坡的安全性,减少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影响,提高岩石的稳定性,预防地质灾害将成为主要趋势。
        (三)填海造地和围湖造田
        随着城市化的扩大,从湖泊和海洋中开垦土地的现象时有发生,但这种人为增加的耕地不仅带来了经济发展,缓解了人地矛盾,还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和隐患。湖泊面积的减少将增加沉积物的积累,从而改变区域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削弱城市湖泊的泄洪能力,增加雨季渍水的隐患。因此,在水文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的技术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些问题的技术解决,即缓解资源矛盾,确保原有的生态功能不被最大限度地破坏,从而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经济和生态双赢。

 3.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区内的地表水不能补给地下水,主要是因为区域内没有比较大的地表水体存在,所以,区内的地下水的径流以及大气降水成为了主要的地下水补给来源。受不同的岩性、构造和地貌条件的影响,地下水在不同地段的补给与径流条件都不相同。地下水的一个重要补给区就在山地地区。山区基岩长期裸露,剥蚀严重,在风化作用下岩石破碎,裂隙比较多,因此降水容易渗入。而由于地形切割比较强烈,又缺少植被覆盖,并且区域内的降雨大部分为暴雨,降水比较集中但降水量较少,大部分经地表径流流到区外,只有少量的渗入到地下补给地下水。该区是一个干旱区,降雨量很少,而蒸发量又多。所以该区的一个重要的排泄方式就是通过蒸发排泄。除此之外,该区地下水的排泄方式还有工农业用水和人畜饮用水,以及通过径流的形式流到区外的水。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目前所呈现的社会需求以及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加以良好的把握,抛弃传统思维当中的单学科发展模式,对视野加以拓展,这是推动我国水文、工程以及环境地质科技化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相关从业人员应该积极探索,对国外的一些先进应用技术和理念加以借鉴,与我国水文、工程以及环境地质的科技化发展情况相结合,继而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社会经济更为高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庄振杰.水文、环境以及工程地质科技化发展方向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33):286.
        [2]王中美,廖义玲,李明琴,等.贵阳市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2,(1):226-229+233.
        [3]王振友.浅析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的科技化发展方向[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