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6
/ 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郑新辉、吴德香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工业的不断增长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多。而实际工作中,人们在大量开采矿物资源的过程中忽略了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从而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矿山的地质环境与生态平衡。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工作。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系不健全

大多数情况下,矿山地质环境会受到矿山单位活动的影响,因此在开采过程中应对地质环境的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应投入充足的财力、物力、人力。但在当前许多矿山单位中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管理方面,仍处于较被动和较落后的状态。例如,许多矿山单位在管理方面,没有对地质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检测与分析,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过程中缺乏动态性,使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时态无法与时俱进。由于对矿山不断开采、开发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新的环境问题,而矿山单位的环境管理方面没有对其进行相应、及时的管理变更,仍然保有陈旧的管理体制,使环境管理水平无法得到相应的提高。

1.2缺乏资金的投入,技术相对落后

矿山单位日益增多,日渐扩大开采规模,对矿山地质环境不断造成严重的破坏与污染,而仅依靠有限的资金难以有效解决现有的环境问题。此外,由于矿山地质环境复杂,因此对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的技术要求较高,而目前大部分开采单位中,相关技术相对落后,无法有效解决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便导致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进展缓慢,甚至被拖延不前。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原则

2.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在一些区域,由于灾害系统的集合性特征,灾害以一定的周期频繁产生,造成当地生态破坏,自然条件恶化,严重地影响社会经济系统,导致区域的不平衡发展。由于长期的风沙、干旱、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的集合影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必须做好预防性建设,从前期实施针对性的防护方法。

2.2“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应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协调性,将传统粗放开采方式进行有效转变。不仅要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实现矿产资源开发的合理性、有序性,还要在矿产资源开发的前提下,对矿山地质环境加以保护,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3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矿区所在地经济发展具体情况及矿山地质存有的环境问题,进行治理目标的合理制定,应将工作重点突出,做好重点治理工作,并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进行充分结合,确保其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有效对策

3.1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

由于我国矿山开发历史悠久,过去长期忽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造成积累遗留下来需要治理的矿山数量多,情况复杂,恢复治理难度不一。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不因整顿整合矿业权后有所减缓,而是日趋严重,出现许多新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加上不同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要求不同,因此,当前急需在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分类分区保护与治理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矿种实行差别化管理,制订不同政策管理办法、技术规范和评价标准操作,细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技术规则和尺度,以利于更好地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更好地保障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

3.2分区针对性治理

针对其破坏方式及分布情况,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原则,将该矿区划分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两个区域,对于不同的防治区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针对矿山废弃工业广场、矿渣堆积塌陷破坏的土地,进行坡地梯级整治与浆砌石护坎支挡相结合的工程措施;整形平整后,覆耕植土,修建排灌设施,从而恢复土地资源。针对矿坑及尾矿废石堆对地形地貌的破坏,采用推坑抚平的方法,对矿坑进行填埋,对尾矿废石堆进行推平。而对于天池煤矿区的矿山疏于影响破坏土地,宜采取水田改旱田,改变耕种条件与栽种作物配合乡镇规划等需要,最终选种耐旱的花椒树,配套修建蓄水池及生产道路。对于无法耕种土地退耕还林,利用治理工程产生的土地,采取表层客土,种植水保涵养林等进行生态环境修复。

3.3对于采矿作业编制的重新规划

矿山地质环境的条件主要是自然形成,同时矿藏的位置以及分布密度都会因为环境条件不同而产生差异。相关保护规定的提出、采矿权的下发虽然给予了对应企业、法人相应的扩大开采规模的权利,并且可以在允许范围内变更采矿区域以及开采方式,但是任何一种变更都需要有效的监管以及符合相关规定的方式方法,在变更之前需要向管理部门进行报备批准,这就使得采矿作业的编制问题需要重新谨慎对待。以往的乱采乱挖往往是因为无组织无纪律的散乱开采队伍为了满足小规模的矿业需求而进行的开采作业,对于周边环境的破坏十分严重。而在采取了规模化管理以及相关权利的有效审批方式之后,对应范围内的采矿作业以及组织性纪律性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按照规定的需求产量进行开采,能够保持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态共存效果,对于周边生物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也能够降到最低的程度。

3.4形成规范化报告书面管理措施

对于矿山环境恢复措施的施行,应该根据实际生产状况还有开采后续的保护问题进行有效记录,所以进行报告书的撰写是非常必要的举措,不但能够通过文字描述记录对应的数据信息,而且在规范化的报告体制当中可以加入对于矿山工程进展的图片描述,更加直观地了解施工过程中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另外管理措施的规范性还体现在对于报告内容的实地考察,之所以需要对矿区采取有效监管的目的也在于此。大部分的矿业企业因为缺乏相关专业意识,虽然在开采过程中着力避免,但仍旧会存在对环境的意外损害。所以通过环境保护部门的验收检查,对于生产环境周边的地区进行有效的环境数据探测之后,才能够结合报告内容作为主要依据,制定后续的恢复周期以及具体的恢复方法。这对于当前国内的矿业产业而言仍旧属于必要的措施,否则出现环境恢复阶段的时间超出预期的状况将严重影响矿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性。

3.5加大专项资金投入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才可正常进行。因此,政府部门应通过适当增加矿山单位的税收,招引社会相关企业或个体投资等手段来拓宽融资渠道,从而能够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专项资金投入。另外,政府部门应适当扩大财政支出,拨出部分资金用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从而逐渐改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同时,矿山单位也应适当增加施工成本,在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上,加大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尽可能减少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4结束语

对于矿山周边地区的环境恢复问题,不仅需要在工程内部建设过程中予以重视,同时也需要结合相关的生产技术升级,保证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对于周边环境的维护效果,保持自然生态的一体化进程和社会发展的步伐趋同一致,才是当前时代发展的最重要契机。对于国家生产资源的获取来说,可持续性的方略才是最为可取的。所以矿业发展需要随时保证与自然环境条件相互结合,根据实际施工状况和开采需求制定矿业工作标准,制定完善的矿山环境以及地质保护相关方案。

参考文献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J].杨云斌,赵华山.化工管理.2020(15)

[2]可持续发展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措施研究[J].敖海超,艾比拜尔·买买提.世界有色金属.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