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学园教育中游戏教育理念的应用与启示——再读《窗边的小豆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7
/ 2

巴学园教育中游戏教育理念的应用与启示——再读《窗边的小豆豆》

丁梅娟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 辽宁省沈阳市 110031

一、引言

游戏既是儿童的一种天性行为,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1,德国思想家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一书中从美学角度给予“游戏”高度的评价,他认为“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是完全的人”。美国教育家杜威对于儿童游戏亦有深刻的认识,并在《学校与社会》作了详尽的论述。杜威的游戏思想受欧洲传统哲学的影响,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以及杜威学校的实验研究为杜威儿童游戏思想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儿童游戏思想。他认为学校为学生设计最感兴趣的活动课程,所需要做的“就是把游戏和玩作为幼儿的主要作业”。

《窗边的小豆豆》是20世纪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作者黑柳彻子以自传的形式,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东京巴学园的点点滴滴,整本书充满了流水般和谐自然的韵律,读者对小豆豆“世外桃源”般的巴学园生活无不羡慕。此书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小林宗作先生的游戏教育理念更是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下将从游戏教育的视角审视巴学园的教育,以期为我国儿童教育提供有力借鉴。

二、杜威游戏教育理念在巴学园教育中的应用

(一)游戏即生活

杜威认为任何时代的任何人,对于儿童的教育,无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游戏。“泛游戏理论”在杜威这里得到体现,所谓“泛游戏”是指在游戏的内涵概念基础上,增加了外延的成分。从游戏的内涵角度讲,游戏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一切非游戏活动都有可能随着游戏者心态变化而拥有游戏的成分。从游戏的外延讲,游戏主体不仅包括儿童,还包括成人以及动物;游戏时间横跨人的一生;游戏空间不受场地的局限;游戏类别包罗万象;游戏行为可以是显性也可以是隐性的。因此杜威所说的“工作”、“作业”、“主动的作业”等在某种程度上也有游戏的意思。综合来看,杜威的游戏观概括为:“游戏即生活,生活即游戏”。

巴学园小林宗作校长在巴学园的活动设计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完美践行了“游戏即生活,生活即游戏”理念,未取得“执教资格”的“旱田”老师可以在九品佛的旱田里从除草开始,以游戏方式带领巴学园的孩子实践除草、培垄、施肥,帮助孩子们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方式深度了解餐桌上的大米是怎样长出来的。在自然环境的真实情境中了解哪种蛇是有毒的,万一被蛇咬了应该怎么处理。巴学园的孩子们在游戏中还轻松学习到昆虫的生活习性,植物的生长特性和天气的有关知识。学习的所有素材都以贴近孩子生活实际为标准,以符合儿童发展心理的方式呈现出来,游戏即生活。

(二)游戏即兴趣

杜威认为游戏不只是儿童的外部活动,游戏是儿童精神态度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的标志。游戏承载着儿童的思维、态度和能力,是一种在表现形式上追求具体化以及令人精神愉悦的活动,同时也是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时运用自己兴趣的过程。从积极方面说,游戏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各种能力的充分生长,继续不断地引导儿童从一个水平前进到另一个水平。我们可以看出,在杜威那里,游戏首先是“儿童的”而不是“成人的”或“教师的”,真正的儿童游戏一定是与儿童的本能冲动和兴趣相一致。对儿童而言,儿童不是为了游戏以外的东西才去游戏,游戏过程本身就让儿童感到快乐、获得满足。

巴学园有非常特别的上课方式,但又如春风化雨般了无痕迹。在第一节课开始时,老师就把当天课程表上全部课程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告诉孩子们,他们可以选自己喜欢的那道题开始做。“小学生们就从自己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学习,先上语文课也行,先上算术课也行,都是可以的。所以,喜欢作文的小学生在写作文,后面的位子上,喜欢物理的学生点起了酒精灯,把烧瓶烧得‘咕嘟咕嘟’冒泡,或者做着什么爆发实验。” 在小林校长看来,这种看来“乱糟糟”的上课方法却很管用:随着小学生们年级的升高,老师就能逐渐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及对问题的思考方法等。由此,老师能够清楚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对老师而言,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是最有效果的上课方法。

(三)游戏即目的

游戏作为儿童的一种心理态度而非外部表现与杜威讲究“教育无目的”有异曲同工之处,杜威讲“教育无目的”并不是教育没有真正的目的,它是指“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对儿童而言,儿童不是为了游戏以外的东西才去游戏,而是游戏过程本身就让儿童感到快乐、获得满足。游戏不是一种“无目的”地活动,目的就在自身的活动,因此杜威说“在游戏中,活动就是它自己的目的,而不在于它具有将来的结果”。

小林宗作校长极具智慧,巴学园的所有活动都没有明显的功利目的,快乐的体验就是巴学园教育的终点。等等力溪谷野炊活动中,孩子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去小溪边淘米、去树林里捡柴火;小豆豆学着妈妈的样子,把大家带来的茄子、土豆、大葱等切成大小适中的块儿,用盐腌上,并做成咸菜;大家悉心的照顾炉火,耐心的看每一只锅里都冒出缕缕香气。看似无目的的野炊活动,孩子们却在游戏中知道了做饭的不易,还知道了食物从生到熟颜色、质地都会发生变化。

三、巴学园游戏教育理念对我国儿童教育的启示

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小豆豆正是在巴学园的游戏教学设计中汲取了足够的养分,奠定了她辉煌一生的基础。巴学园通过游戏式训练使儿童的感官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儿童在使用游戏材料的同时也学会了自我保护意识。巴学园的孩子们通过游戏了解成人世界的生活,学习社会经验,获得交往技能,也是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巴学园润物细无声式的游戏教育理念值得我国儿童教育大力借鉴。




参考文献:

1.黑柳彻子著. 赵玉皎译.窗边的小豆豆[M].南海出版社,2011.

2.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1.

3.杜威著. 赵祥麟,任钟印等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6.

4.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1.

1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