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态融合”的历史街区提升规划研究——以苏州市山塘历史街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7
/ 2

“四态融合”的历史街区提升规划研究——以苏州市山塘历史街区为例

陆丽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123

【摘 要】 历史街区是一个古城的经脉,它见证了一个城市的风雨历程,它不仅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大量的历史遗存,同时也展示了一个城市人文生活的特色。本文以苏州市山塘历史街区为例,分析山塘历史街区价值及“四态”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山塘历史街区“四态融合”的提升策略,阐述了“文态引领、业态运作、生态改善、形态营造”在历史街区提升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 历史街区;四态融合


  1. 山塘历史街区概况

山塘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北部,东连“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接“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全长3600米,是一条水陆相傍的街道,至今有一千多年历史。街区内遗产数量众多、资源丰富,分为四区,一期从阊门度僧桥至山塘桥,二期从山塘桥至新民桥,一二期多为商铺,业态最为丰富。三期从新民桥至万福桥,四期从万福桥到虎丘,三四期多为住家。

  1. 山塘历史街区的价值分析

2.1文化价值

(1)文物古迹众多

山塘历史街区内,会馆、祠堂、牌坊等古迹众多,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云岩寺塔;省级文保单位2处:五人墓、葛成墓;市级文保单位7处;市级控保建筑16处;古迹遗址11处;古牌坊9处;古桥14座以及一大批风貌保存较好的传统民居。

(2)文化底蕴深厚

山塘作为古典苏州的代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营造了一处集文化、休闲、娱乐、居住为一体的场所。七里山塘从建成以后,因临近运河发展成为苏州的繁华之地,商旅游客络绎不绝。吴门烟水,蕴含着吴文化,浸透着江南水乡独特温情的人性关怀。山

2.2街区格局及风貌特色

山塘历史文化街区呈现“一街一河”“水城古街”“河路并行”的基本格局,展现着“粉墙黛瓦”“枕河人家”的建筑形态特色,精致典雅、粉墙黛瓦、斑驳沧桑,临河而筑,体现了古城聚落风貌精华。主要风貌街巷河道的空间和沿街片区还将街区内所有控保点以及一些古牌坊、古桥等传统风物串接起来,融合成一个体现传统街巷空间的特色带。

3、山塘历史街区“四态”存在的问题

3.1 文态上文化厚重,展现不足

山塘历史街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古迹众多,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都逐渐被忽视;山塘主街的传统水街格局和建筑风貌展示了山塘的文化,但街区现代商业氛围逐渐掩盖了传统文化氛围,缺乏体现传统苏式生活的民俗节庆体验活动和节事活动;三四期存有大量的文物古迹却无人问津。

3.2 业态上产业单一、特色不足

现有商业服务等功能主要集中在山塘主街上,连续两期的改造虽然促进了主街的繁荣,但仍体现出业态单一、商业特色不足的问题;此外,除主街外的大量传统街巷未被充分赋能,没有形成功能多样的、体系完整的街区业态体系;整体业态交互体验差,缺少情感消费场所,仅能满足游客的快速、浅度需求,无法形成较强的客户粘性。

3.3 形态上肌理、功能老化

山塘历史街区整体保留了完好的空间风貌,主街的建筑、街巷等空间经过更新改造较好的体现了当地特色,但是部分重要的空间节点缺乏打造,除主街外的其他建筑空间和街巷空间未被充分挖掘利用。在交通组织方面,旅游人流量大,但现存交通系统不够完善,步行交通、机动车交通以及停车系统有待提升。

3.4 生态上

一方面,水环境水质较为清澈,但三期四期仍需减少周围居民以及游客对水体的破坏,保持整体水质清洁。水岸线处理需要更加人性化,根据山塘历史街区的水网结构,增加滨水空间的趣味性以及生命力;另一方面,局部景观环境有待改善和提升。

4 山塘历史街区“四态融合”提升策略

4.1 文态引领

(1)非物质文化的挖掘、继承和发扬

复兴传统节日,鼓励社会全员参与,如:轧神仙、灯会节、爆翻经书等;加强传统文化遗存的挖掘,如:苏绣、制扇、玉雕等手工艺品,评弹、昆曲等;鼓励建设学校,手工艺坊,培养文化传承骨干;建立文化交流场所,如:博物馆、展览馆、艺术中心等,增加体验式功能。

(2)物质文化的保护、修缮和利用

因地制宜,依据不同建筑类型、不同建筑年代、不同使用功能等因素提出差异化的修整和利用方式。

4.2 业态运作

(1)根植本地特色,发展传统的文化创意产业挖掘苏州山塘的地方特色,包括饮食文化、手工艺文化、艺术遗存、方言文化、节日文化等,形成独具苏州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

(2)针对游客和居民,提供定向的商业业态服务游客:紧扣“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核心要素,提供苏式风味餐馆、多层次酒店选择、便利指引性强交通出行、合理的旅游路线组织,特色化的商品服务以及一些娱乐等相关服务。居民:针对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提供便利店、超市、商店等业态。

(3)增设体验式商业。增加休闲、娱乐、运动、就餐、培训等活动,同时提升游客的参与感。

(4)发展内生型业态。鼓励本地居民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发展民宿、手工艺品、特色美食等商业业态。

4.3 生态改善

(1)净化水质,整修驳岸

保持整体水质清洁,通过对规划范围内的水系驳岸解析,在保证原真性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需求进行驳岸设计。

(2)改善提升绿化景观

借鉴苏州传统造景方式,结合不同空间形式重点打造四类景观:园林绿化、庭院绿化、广场绿化、巷弄绿化。

4.4 形态营造

(1)延续历史街巷空间肌理

山塘历史街区空间肌理保存较好,因此主要以保护及延续为主,更新活动应注重维持原有的格局和结构。现状建筑主要以1—2层的低层为主,街道高宽比例为1:1至1:3之间,符合游客步行观赏视线标准。在历史街区保护的过程中,应严格保护其走向及宽度,对空间两侧建筑进行保护性修复,维持原有建筑肌理。

(2)营造传统空间场所氛围

节点空间是历史街区中场所精神的主要体现,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交流的场所。首先,应着力打造入口空间,山塘历史街区一二期入口空间设置了牌坊牌楼等构筑物,而三四期缺乏门户节点的打造,在三四期入口处打造入口空间,通过设置广场、构筑物等方式,彰显历史街区的文化氛围。其次,优化增补内部节点空间,历史街区建设密度大,开放空间较少,结合建筑的综合评价,通过拆除建筑的空间增补开放空间,提高历史街区的空间环境品质。

(3)交通微循环提升

首先,在交通上梳理内部街巷,与外围区域延伸成网,并与外围城市道路相接。缓解山塘主街及度僧桥入口处人流压力。在有条件通行的位置进行路面优化和周边空间环境提升。内部街巷保持原有小街的空间尺度及风貌,对部分破损严重路段进行修补改善。限制社会机动车辆进入山塘街,保证内部通行顺畅,减少安全隐患。其次,充分挖掘利用停车资源。利用拆除建筑及疏解的用地,设施规模合理的停车空间。条件允许的情况地段,适度进行地下停车库建设。

5 结语

山塘历史街区作为苏州对外展示的重要文化窗口之一,是苏州古城不可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大量的问卷与调研,研究山塘历史街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四态融合”的提升策略。即通过对山塘街及其周边地区四态(文态、生态、业态、形态)进行综合性研究,实现山塘街历史文化保护和文旅融合的创新发展建设。推进山塘街历史街区环境空间品质与产业业态的有机更新和提档升级。


参考文献

[1].姜建涛.历史街区形象延续的优化策略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

[2].严国泰,朱夕冰.历史街区“文脉”保护规划研究--解读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文化遗产[J].中国园林,2014(11).

[3].顾天奇.历史文化街区的综合慢行交通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市政工程,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