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影像检查应用于胆管炎的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1
/ 2

MRI影像检查应用于胆管炎的诊断价值

孙成勇,丁洁琼

湖北省潜江市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湖北潜江, 433100 湖北省潜江市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眼科,湖北潜江, 433100


【摘要】目的:分析MRI影像检查应用于胆管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就医的胆管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均经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确诊。对所选取的患者进行MRI影像学检查,来分析其临床诊断准确率,并对其影像学特点进行整理。结果:86例患者在MRI影像学检查中,均确诊为胆管炎。在MRI影像学检查中,胆管形态存在明显的扩张或者狭窄,胆管壁出现着不同程度的增厚与强化。部分患者存在肝门血管鞘与周围结构或者邻近肝实质强化的现象,或有部分患者出现肝实质小脓肿,胰腺形态异常等。结论:MRI影像检查能够准确的呈现胆管炎患者的病灶状况,提高诊断准确率。同时,还能够获取其他可靠的病理信息,有助于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MRI影像检查;胆管炎;诊断

引言:

胆管炎是近几年来发生率较高的一种胆疾病,其无典型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很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1]。多数患者在发病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功能障碍,与消化不良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的炎症加重,胆组织功能下降,免疫功能存在明显异常,很容易诱发其他病症[2]。因此,必须要尽早对胆管炎进行确诊,采取积极的治疗干预。在经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时,能够对这类患者进行确诊,但这种检查方案具有一定的创伤,且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容易引起患者的不适。基于此,临床提出以磁共振成像(MRI)来对胆管炎患者进行诊断,且效果较好。详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就医的胆管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均经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确诊。其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最大的74岁,年龄最小的40岁,平均年龄(65.21±3.56)岁。根据病症类型统计:有黄疸的46例;有发热的67例,且在38~39℃。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备,且对本次研究知情。本次调研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MRI影像学检查,运用12单元的体部阵列线圈,其参数为:梯度场45mT/m、最大梯度切换率为200mT/m*s,以32射频通道,来对患者的冠状位、轴位进行扫描。在扫描后,对患者进行常规动态增强扫描。选取钆喷酸葡胺注射液作为对比剂。取0.1mmol/kg来经由肘静脉团进行注射,其速率为3mL/s,引导患者进行屏气,在11s后开始扫描。

1.3 评价指标

由2名以上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如果存在异议,需要进行二次检查,直到统一。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5fdff92e594c8_html_771c14a1e393ca6c.gif )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86例患者在MRI影像学检查中,均确诊为胆管炎。在MRI影像学检查中,且在检查中,感染性胆管炎患者与自身免疫性胆管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胆管扩张,其在扩张程度上均无差异(P>0.05)。

在感染性胆管炎扩张的分布以及扩张比例上,存在不规则现象,且扩张的胆管T2WI、T1WI为水信号,各个时期无强化现象,且支胆管的局部狭窄会使得多处胆管均存在灶性扩扩张的现象,同时,病变区域的胆管壁有强化现象,部分出现局灶性和弥漫性,在轴位检查时,呈现环状。在自身免疫性胆管检查中,胆管狭窄部分存在明显的增厚现象,胆管形态存在明显的扩张或者狭窄,胆管壁出现着不同程度的增厚与强化。部分患者存在肝门血管鞘与周围结构或者邻近肝实质强化的现象,或有部分患者出现肝实质小脓肿,胰腺形态异常等。

3讨论

胆管炎在近几年来的发生率提高,但其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难以通过肉眼或者临床症状来进行诊断,影响着治疗工作的开展。且在既往临床研究中发现,这类患者在病时,患者会出现高热、黄疸、消化功能异常等现象,这些与急性肝炎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混淆可能性较大,治疗难度提高。在临床上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为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实施较为复杂,且实施过程中,患者会存在明显的不适,这些都会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产生限制。再者,就算对患者进行检查时确诊为胆管炎。胆管炎也会根据其发生原因,分为不同的类型——感染性胆管炎与免疫性胆管炎,不同类型的胆管炎在治疗方案上也需要进行调整。对于感染性胆管炎来说,其多以胆汁不畅、肝移植术后、胆总管下端结石等并发症,如果治疗不当,反复发作的可能性提高[3]。且周围组织中,肝实质很容易出现过度灌注的现象。免疫性胆管炎则是一种与个体结构存在较大关联的疾病。在多数影像学检查中,虽然能够观察到患者胆管的扩张与狭窄,但不能够成为辨别其类型的标准。治疗难度较大。MRI也就是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称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其实近年来出的一种新型检查方案,具有损伤较小、对软组织结构显示清晰、无需成像重建、成图清晰、操作难度较小等多个优点,在辅助检查中的运用率较高

[4]。在增强扫描后,能对病灶的脓肿状况、呈现等进行准确的显示,者能够作为后续辨别疾病类型的标准,效果较好[5]。在本次研究中,MRI影像学检查准确率与经内镜胆管造影检查基本一致,这也就论证了其可靠性。

综上所述,MRI影像检查能够准确的呈现胆管炎患者的病灶状况,提高诊断准确率。同时,还能够获取其他可靠的病理信息,有助于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大圣,王国超.MRI影像检查应用于胆管炎的诊断价值及对临床分型的指导意义[J].中国数字医学,2020,15(3):19-21.

[2]刘付燕玉.IgG4相关性胆管炎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76-78.

[3]李安琪,王屹.IgG4相关性胆管炎CT及MRI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5,14(4):344-348.

[4]曾果.IgG4相关性胆管炎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23):4332-4333.

[5]石彦斌.IgG4胆管炎CT诊断以及MRI诊断[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7,29(4):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