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应用中常见问题及误区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1
/ 2

循证护理应用中常见问题及误区分析

贺 凤 白 洁

延安市人民医院 陕西延安 716000

摘要:目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资料68例开展分析,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加以分组,给予其中3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将其作为对照组,给予剩余3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循证护理措施,将其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案之后的心功能分级、住院时间以及卧床时间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中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为其提供循证护理措施效果理想,能够良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心功能分级;应用价值

前言

患者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或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等均会导致出现心肌梗死,而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疾病,很容易导致出现心脏血管组织局部缺血现象,不仅会影响心脏功能,还会大大影响血液运输功能。一旦发生,病情发展速度极快,在较短的时间内如果无法予以科学的措施进行干预,会严重危及生命安全。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资料68例开展分析,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加以分组,给予其中3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将其作为对照组,给予剩余3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循证护理措施,将其作为研究组;对照组3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最小年龄43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61.22±18.14岁,病程时间最短1天,最长3天,平均1.89±1.13天;研究组3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最小年龄44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62.34±18.25岁,病程时间最短1天,最长4天,平均1.74±1.05天。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3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保持卧床休息,保证排便通畅,按时开窗通气。给予研究组3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循证护理措施:组建循证护理小组,组员全部接受心脏恢复基本知识和循证护理相关知识培训,了解循证护理各项问题,利用检索文献资料,评价材料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循证护理方案;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发病比较急,不存在典型临床表现,因此大部分患者缺少心理准备,当疾病发作之后,十分容易出现恐惧与焦躁情绪,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和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为患者介绍疾病基本知识、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急性心肌梗死发作之后2周,大部分患者会产生心律失常表现,需要马上为其开展处理对策;护理人员需要告知其正确照看的方法,对于患者家属提出的疑虑,护理人员需要马上通过专业知识进行解答;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十分容易产生低氧血症,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提供吸氧操作,避免出现低氧血症。

1.3评价标准

通过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制定的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价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案之后的心功能分级情况;统计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卧床时间。

1.4统计学计算

本研究所得数据结果通过SPSS16.0软件加以处理,各项计量资料全部利用”x±s“表示。统计处理通过x2与t检验。以P<0.05为差异代表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3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接受循证护理措施之后的心功能分级平均为1.77±0.13级,平均住院时间为10.50±3.42天,卧床时间为2.60±1.72天,对照组3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之后的心功能分级平均为2.41±0.45级,平均住院时间为18.50±4.72天,卧床时间为5.83±2.52天,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案之后的心功能分级、住院时间以及卧床时间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心肌梗死在临床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多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等原因导致心肌出现缺氧、缺血或者坏死等。患者在临床中多伴有胸骨后疼痛剧烈、心电图变化呈现出进行性、心律失常等表现,症状多为呼吸困难、咳嗽、肺水肿等,严重危及生命安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病情更加严重,这也对治疗与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循证护理方式是立足于具有可靠性以及科学性的研究资料,并同临床中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制定出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此模式的基础上相关科学文献以及医护人员临床经验等,并对患者予以心理干预等护理服务,从而帮助提升抢救成功率。本次循证护理在开展过程中,首先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共同组成循证护理小组,然后结合患者实际需要、临床经验等提出问题,再通过知网等平台查阅资料,从而制定出科学的护理方案,并从病情观察、心理、饮食、并发症、运动护理方面开展,做好基础工作,并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其他护理措施,有利于提升成功率,从而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针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予以循证护理措施干预,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小军.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24):3358-3360.

[2]杨春宇.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2):243-244.

[3]徐艳.循证护理干预对急性心梗患者住院早期的症状及心理状态改善作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9,32(15):179-181.

[4]赵新梅,张佩,杨菊华.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