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健康体检抽血人员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1
/ 2

心理护理在健康体检抽血人员中的应用效果

刘梅 程群玲 * 徐樱月 陈万春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 重庆市 40276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健康体检抽血人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8月接受健康体检的226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心理护理,分析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晕针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受检者晕针发生率更低,护理总满意率更高,说明心理护理值得在健康体检抽血过程中进行广泛运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健康体检;抽血;措施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8月接受健康体检的226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受检者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排除精神病史、抑郁症、焦虑症、认知障碍、沟通障碍及其他原因无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其中男性156例,女性70例,年龄22~60岁,平均(42.58±3.65)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受检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13例,两组受检者在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体检者接受常规护理

抽血前指导受检者放松心情,正确暴露皮肤,常规消毒采血部位,采血期间简单答复受检者提出的问题,采血结束后正确按压穿刺点近心端。

1.2.2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采血前主动与受检者进行沟通,以亲切温和的语言询问受检者对静脉采血的认识,评估其心理状态,同时向其讲解采血的目的、方法及意义,帮助受检者正确认识及了解静脉采血。并向受检者介绍采血所用到的器材,介绍其正规性及安全性,使其安心。采血前指导受检者取坐位姿势,正确暴露肘部皮肤,对于惧怕疼痛者可指导其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方式缓解疼痛。采血期间操作者始终态度和蔼,保持微笑,选择一些轻松愉悦的话题与受检者进行交流以转移注意力,耐心倾听受检者的诉求,尽可能满足其合理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客观评估心理状态:通过沟通全面了解受检者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婚姻状况及心理特点等,及时发现受检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实施针对性地心理疏导。对于采血出现焦虑、紧张者应尽可能做到一针见血,并通过轻松愉悦的话题聊天转移其注意力。对异常敏感者可嘱受检者听音乐或深呼吸以放松心情。对采血认知不足者可在采血前5min向其讲解少量采血对身体的安全性及无害性使其安心。(3)采血后护理:采血结束后指导受检者用中指按压穿刺处棉签,同时用食指按压穿刺血管近心端,按压指保持平行,力度中等,按压时间>5min,并主动询问受检者有无不适,密切观察5~10min后待受检者未出现异常情况方可离开。

1.3观察指标

①根据体检者症状评价两组的晕针程度,受检者出现心肌无力、头晕目眩为轻度晕针;除轻度症状外还出现意识恍惚、四肢发冷、面色苍白为中度晕针;除中度症状外还出现口唇发绀、四肢抽搐为重度晕针。②离开时利用我体检中心自制的满意率评测量表从体检流程、服务态度、环境卫生、技术操作、健康教育及导检指引6项评价两组体检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总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分别行t检验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受检者晕针发生率比较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体检者晕针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研究组与对照组晕针发生率比较

5fdffe1804f95_html_943e487a95cf1f14.png

两组护理总满意率比较护理总满意率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组受检者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比较

5fdffe1804f95_html_2e7b5f531afd25eb.png

3讨论

静脉采血是体检护理中的常见操作,受检者需在空腹状态下进行,部分人员因不了解静脉采血的相关知识,加之诊疗接触较少,常会产生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使血管扩张,大脑供氧不足而出现晕针现象。有研究表明,晕针是心理反应过渡到生理反应的过程,在采血期间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对降低晕针发生率、保证采血的顺利进行具有积极意义。心理护理坚持“以体检者为中心”,通过疏导及安抚不良情绪来提高受检者的心理舒适度,使其放松心情积极配合完成采血过程。本研究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客观评估心理状态及采血后护理使受检者真正客观认识采血的目的及意义,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完成采血。结果表明,与抽血前比较,抽血时两组受检者的不良情绪评分均明显降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受检者晕针发生率更低,护理总满意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采血是一项创伤性操作,患者在抽血过程中往往会集中精力注意护理人员操作过程,加之情绪紧张,导致血管痉挛,从而产生疼痛感。因此,改善抽血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对缓解抽血疼痛感十分必要。心理护理则针对抽血过程中穿刺疼痛及心理不适等进行整体、个体化干预,抽血前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明确抽血目的及相关常识,患者对抽血认知的不足是导致其产生紧张、恐惧情绪的重要因素,害怕抽血过多导致贫血,从而精神紧绷,不仅不利于门诊抽血护士的工作,还会导致患者出现生理不适,而护理人员则应耐心安慰、鼓励患者,讲解抽血常识,告知其抽血量仅3~10ml,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且抽血之后不需额外补充营养,因此不必产生心理负担;同时,抽血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耐心沟通交流,了解其担忧,帮助其解决问题,予以适宜的心理疏导,满足其心理需求,缓解不良情绪。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受检者的不良情绪,减少晕针发生率,提高护理总满意率,在健康体检抽血人员护理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丽红. 心理护理用于健康体检人群静脉采血中的临床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 2018, 028(014):133.

  2. 杨英姿. 心理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者静脉抽血情绪的影响效果评价[J]. 保健文汇, 2018, 000(002):237.

  3. 叶薇. 心理护理对体检静脉血采集患者晕针及满意度的影响[J]. 健康必读, 2018, 000(030):165.

  4. 米克热古丽·那吾力. 心理护理在门诊静脉采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28):134.

通讯作者简介:程群玲,女 ,1984年- ,大学本科,就职于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