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1
/ 2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

刘昕

鄂州市中心医院 湖北 鄂州市 436000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急诊部接收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随机分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常规及优化急诊护理分别实施于对照组(n=48)及实验组(n=48),对比等待时间窗、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成功率、抢救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效果更佳;两组患者各等待时间窗差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心脑血管类急症抢救过程中采用系统化、程序化、准确化的优化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可显著缩短时间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成功率得到显著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时间窗;应用价值

心脑血管急症中急性心肌梗死(AMI)较为常见,致残率、预后差及病死率是此疾病显著特点,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对提升预后有着显著影响。AMI救治核心为迅速疏通梗死血管,完成心肌血管灌溉,制止心肌坏死蔓延性发生。因此在实施急救的过程中,时间是提升预后效果的关键因素[1]。时间窗为抢救结果的关键性因素,视患者入院接诊至最终开始治疗各时间段为一整体,有效降低时间窗可显著提升抢救效率。因此护理干预具有较重要位置,但是多数研究显示,体系不完善、效果较低是常规护理的显著局限,为提升护理效率、完善护理体系,相关团队对其护理过程进行优化,效果显著[2]。本研究主要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价值分析,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对象为本院接受治疗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行随机分组,优化急诊护理实施于实验组(n=48),男女患者占比:1:3,年龄:(63.56±1.09)岁;常规护理实施于对照组(n=48),男女患者占比:2:2,年龄:(62.89±2.01)岁。纳入标准:经临床验证被确诊为AMI;均在家属同意及签署同意书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患者年龄均控制在57-68岁;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患者;感受障碍患者;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护理实施于对照组:急诊电话接到后就近派车,入院后行相关检查,供氧支持,行生命体征监测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后进行抢救方案的制定并安排抢救。在抢救之后对患者情况行密切关注,对其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处理。

优化急诊护理实施于实验组:①于急诊电话后就近派车5min之内出发,并将携带完整急救器械。与患者家属保持通话,安抚情绪并指导急救手法。到达后先供氧后用药。进入急救车后行生命体征的密切监测,并与急救医生保持通话,记录相关指标,汇报患者当前状况,行急救准备。②到达医院后,将患者所表现情况告知医生,再由医生自行判断,需在1分钟内行进一步病情评估,将患者的各方面反应及生命体征各项情况进行汇总,制定准确的医疗方案,并开通急救通道。在等待阶段行备皮准备,更衣,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情绪安抚,实行心理护理[3]。③于短时间内供氧、静脉通路建立,生命体征监测、依照患者情况进行生化指标、血常规检测、血压监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行硝酸甘油干预,对伴随心绞痛患者需增加吗啡镇痛行辅助治疗,实际用药需遵从医嘱,确保安全用药。④干预中护理:配合医生行冠脉治疗干预,并对干预及护理进行相关记录,记录有效数据,作为后续治疗及护理依据。⑤干预后护理:对患者行环境护理,遵照医嘱行用药指导,行生命体征监测,安抚患者情绪,提升预后。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成功率、抢救时间、苗次球囊扩张时间、及各时间窗,其中时间窗主要包括:至心电图、至导管室、至用药、至介入治疗、至收住院等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百分比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均数±平方差表示计量资料,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成功率、抢救时间、苗次球囊扩张时间

两组患者成功率、抢救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效果更佳,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成功率、抢救时间、苗次球囊扩张时间

组别

抢救时间(min)

苗次球囊扩张时间(min)

抢救成功率(%)

实验组(n=48)

29.56±8.20

71.46±14.20

47(97.92)

对照组(n=48)

49.29±9.19

100.45±16.34

40(83.33)

t

11.098

9.278

6.001

P

0.000

0.000

0.014

2.2对比实验组、对照组各时间窗

两组患者各等待时间窗差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见表2。

表2对比实验组、对照组各时间窗5fdffe3433eae_html_cc566163015babe1.gif±smin

组别

至心电图

至导管室

至用药

至介入治疗

至收住院

实验组(n=48)

3.56±1.35

9.46±3.79

19.46±5.33

46.22±12.46

80.32±15.33

对照组(n=48)

6.24±2.56

16.33±2.45

29.56±7.33

59.14±13.57

121.46±21.46

t

6.416

10.547

7.721

4.489

10.807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心血管急症中常见AMI,主要症状为冠状动脉血管阻断,造成心肌血液无法灌溉发生坏死,出现心肌缺血缺氧。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为AMI基础症状,治疗不及时极易发生死亡。AMI发生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不健康的生活及饮食习惯(酗酒、暴饮暴食)是造成疾病突发的根本因素。在抢救过程中,常发生突发状况,阻碍手术进行。为辅助手术顺利进行需采用护理方式进行干预,也是其过程中的关键性操作。常规护理干预中一般根据患者基本情况及手术室情况进行界定,在介入治疗中无法完全精准护理,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使抢救效果最大化。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过程中,由于疾病具有多重性及不确定性,因此经常会造成工作混乱,使抢救成功几率严重降低,因此细致化、程序化及规范化的护理干预具有关键作用。近几年相关学者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优化护理方案的研究逐渐走入正轨,此种护理方案的核心就是提升护理效率、完善护理体系,护理过程优化,通过此种方式提升治疗效果。并且优化后的护理方案能够显著的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升医生及护理人员的默契度,使治疗干预有序进行[4]。此种心脑血管急症具有较差预后特点,因此优化急诊护理方案中强调抢救后干预,形成从入院到出院 的系统化护理,使患者预后得到有效加强。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成功率、抢救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效果更佳;两组患者各等待时间窗差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综上所述,心脑血管类急症抢救过程中采用系统化、程序化、准确化的优化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可显著缩短时间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成功率得到显著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雷娜.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 036(005):153-154.

[2]李瑞, 张智慧.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J]. 健康大视野, 2019, 000(003):128-129.

[3] 李傲然, 张雅静, 霍玉萍.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J]. 家庭医药, 2018, 000(012):408-409.

[4]周金容.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003(013):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