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病人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1
/ 2


脑卒中病人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

于洋

南京市浦口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31

摘要:探讨在脑卒中病人的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9年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6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住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每组80例;对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同时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抑郁及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及抑郁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关键词:脑卒中;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

前言:脑卒中是常见的一种脑出血疾病,该种疾病的严重程度根患者脑出血的部位及出血量相关,该疾病致残率极高;目前研究报告显示该病有70%的致残率。疾病治愈后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也带来极大的不便,该疾病的治疗除了医疗手段的使用不同,有效的护理方式在该疾病的治疗中也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为了研究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对于该疾病的影响;特对我院住院治疗的180例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将2017年3月-2019年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6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住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每组8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58例,女22例;年龄均在45~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13±4.13)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54例,女26例;年龄均在46~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07±3.89)岁。两组患者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查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患者在此次发病前无精神类疾病;患者和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综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在患者入院时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告知住院及医保报销的注意事项;与责任医生共同评估患者的病情;使用专项量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焦虑及抑郁情况进行评估;向患者家属告知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辅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的锻炼;出院时向患者进行出院宣教,告知家中护理注意事项[1];出院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再次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况进行分析;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具体如下:入院时给予入院宣教,内容包括:住院病房的环境及责任医生及责任小组成员;评估患者病情;对健侧肢体的体位摆放进行指导;该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患者容易出现不良情绪,例如焦虑及抑郁等,这些不良的情绪容易让患者对治疗的过程产生消极甚至抵触的行为,所以护理人员在患者的治疗期间要积极跟患者进行沟通;在患者的康复训练中注重患者的上下肢的康复训练、肢体按摩及日常生活自理方面等;出院时对患者进行出院宣教,告知患者在出院后需坚持进行康复锻炼并定时服药,按时复诊。量表评估时间也与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使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分析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护理效果越好;使用汉密顿焦虑量表以及汉密顿抑郁量表,分析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情况,满分21分,得分越高提示焦虑、抑郁程度越高,护理效果越差[2]

1.4 统计学

文中计数、计量资料分别用x2、t检验,SPSS20.0软件处理,P<0.05,说明对比数据差异明显。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生活能力评定量表的得分无明显差异;观察组的患者在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如表1。

1: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得分

组名

例数(例)

护理前(分)

护理后(分)

对照组

80

33.12±3.01

54.37±1.92

观察组

80

32.88±2.87

69.77±2.71

t

-

0.51

41.47

P

-

0.61

0.00

观察组的患者在进行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得分量表低于对照组;具体数据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焦虑量表及抑郁量表的得分对比

组名

例数(例)

汉密顿焦虑量表(分)

汉密顿抑郁量表(分)

对照组

80

14.88±2.72

17.33±3.22

观察组

80

12.14±1.77

15.01±2.14

t

-

7.55

5.37

p

-

0.00

0.00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的计划性和预见性,并为了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长、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的融合度而出现的[3]。目前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相对于指南来说,其内容更适用于多学科多部门具体操作,是针对某种疾病的诊疗流程[4]。护理路径是在医疗指导下延伸的,按照医嘱,病情来指导护理工作,已经表格化。根据此次研究结果我们发现,临床护理途径的实施在患者的治疗期间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让患者回归社会时,不会产生巨大的落差感及自卑,也能很好的降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提高了患者的治疗的配合度。在具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医院及科室,建议对脑卒中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李金梅, 周长美, 张伟伟, et al. 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 2018, v.15;No.480(22):177-181.

[2]杨冬花.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J]. 当代医学, 2018, 024(015):173-175.

[3]唐晋. 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于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 医药前沿, 2017, 007(036):233-234.

[4]李焕香.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系统医学, 2017, 2(011):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