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及倦怠的相关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1
/ 2

影响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及倦怠的相关因素分析

苏丽丽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北京大学滨海医院), 300450

【摘要】目的:研究影响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及倦怠的相关因素。方法:对三家医院536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使用相关测评量表对医务人员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身心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分析影响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倦怠的相关因素。结果:在医务人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发现在性别差异上无相关性,P>0.05;学历、职称、职业类型、是否有夜班以及是否未婚与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呈相关性,P<0.05;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与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亦呈现相关性,P<0.05。结论:在影响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倦怠的因素中,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职称、学历等个体化因素均有相关性。

关键词:医务人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相关因素


天津市滨海新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项目《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现状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项目标号2017BWKY024



各行业工作人员均有不同程度的工作压力,在高压状态下的医务工作人员职业紧张是常见现象,有不少研究表明职业紧张对工作人员的职业满意度有一定影响,且在长期的高压工作状态下,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情况[1]。本文就影响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倦怠的因素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对我院536名医务人员发放匿名调查问卷,其中男性253名(47.20%),女性283名(52.80%),年龄在22至54岁,平均(38.54±6.87)岁;学历:大专58名(10.82%),本科324名(60.45%);研究生及以上154名(28.73%);职称:初级196名(36.57%),中级134名(25.00%),副高级106名(19.78%),高级100名(18.66%);职务:医生187名(34.89%);护士236名(44.03%),医疗技术人员67名(12.50%),行政人员46名(8.58%);有夜班人员387名(72.20%);已婚364名(67.91%)。共发放536份问卷,全部收回。

1.2调查方法

  1. 采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对医务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进行评估,该量表由德国教授Siegrist研制,此次采用李健简体中文版测评,其中共23个条目。(2)采用职业倦怠问卷(CMBI)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评估,由李永鑫等人构建,共15个条目。(3)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对医务人员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和周围环境情况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4)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共20个问题,59分即为轻度焦虑,分数越高焦虑情况越严重[2]

1.3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0.0版本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以(5fe00484347b1_html_eaf34a41c400f7ec.gif )代表文中的计量资料,t检验;(%)代表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

2结果

2.1医务人员的职业紧张、倦怠的相关因素

在医务人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发现在性别差异上无相关性,P>0.05;学历、职称、职业类型、是否有夜班以及是否未婚与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呈相关性,P<0.05;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与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亦呈现相关性,P<0.05。

表1医务人员的ERI、CMBI、WHOQOL-100、SAS评估结果

组别

例数

ERI(%)

CMBI(分)

WHOQOL-100(分)

SAS(分)

男性

253

31.07%

2.15±1.06

86.73±8.65

43.32±6.51

女性

283

30.28%

2.43±1.10

85.36±8.72

46.51±6.33

大专

58

30.14%

2.52±1.14

81.53±6.54

56.32±5.42

本科

324

32.06%

2.23±1.06

82.36±6.34

55.37±5.34

研究生及以上

154

35.71%

2.34±1.05

83.15±6.22

53.26±4.16

初级

196

31.36%

2.53±1.14

86.54±6.58

58.62±3.57

中级

134

32.54%

2.26±1.12

87.94±6.74

57.34±4.62

副高级

106

25.33%

2.01±1.04

87.33±6.85

53.6±6.41

高级

100

25.16%

1.53±0.87

88.35±7.46

54.32±3.16

医生

187

35.42%

2.31±1.01

88.57±6.12

48.37±6.54

护士

236

34.33%

2.68±1.15

87.46±5.96

55.32±5.73

医疗技术人员

67

21.44%

1.87±0.56

86.57±6.32

43.36±6.14

行政人员

46

12.36%

1.75±0.83

86.34±6.24

42.16±5.71

有夜班人员

387

39.35%

2.63±1.02

85.58±6.17

57.53±6.54

无夜班人员

149

22.14%

2.01±1.01

86.78±5.42

46.32±6.45

已婚

364

30.13%

2.63±1.14

87.35±6.34

56.39±4.28

未婚

172

26.54%

2.01±1.10

88.69±6.53

52.11±3.68

3讨论

医务工作人员作为助人行业的一部分,面对来自各方压力的影响,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成为影响医务人员工作状态和质量的重要因素[3]。在男女性别差异上,男性认为承担的生活压力大,在工作中更希望能够以付出的方式得到更多的回报,而女性对工作回报的要求相对较低;但在付出和投入上男女无显著差异。学历和职务、职称在工作中,直接影响到医务人员在自身工作中对工作的态度,学历越高、职位越高的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要求更高,在不同的岗位中从事的工作也有所不同,在一线工作、学历、职位高的医务人员的工作中,投入的精力和努力也更多,因此会体会到更多的职业紧张感。而对于有夜班、已婚的个体工作者来说,势必要平衡好自身的精力、生活、健康、心理等状态,因此在工作中常会体会到紧张感[4]

医疗行业的工作人员,本身需要付出的工作努力相较于其他行业更高,再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医务人员所体验到的职业压力促使其感到职业紧张,在不断的外在付出和内在投入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倦怠感,但在多付出的个体中也能获得相应的收益,因此医务人员的职业紧张、倦怠情况处于相对较低的情况,不对正常的工作产生影响[5]


参考文献

[1]王军. 重庆市基层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 2018, 35(003):449-452,456.

[2]张浩军, 王栋, 张映华,等. 庆阳市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现状调查[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8, 17(10):55-60.

[3]冷志伟, 吴美珍, 倪天文,等. 新疆三甲医院临床医生职业紧张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9, v.32(02):43-45.

[4]樊慧, 梁秀君, 廖春艳,等. 某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职业紧张与工作环境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 26(30):4248-4251.

[5]刘媛, 刘国祥. 临床医生职业倦怠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20, v.42;No.578(03):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