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的研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1
/ 3

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的研究分析

吉彩霞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省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中的不合格因素。方法:1000例研究对象选自2019年1月-2019年12月间于我院进行检查的健康体检者,研究对象接受血常规检验,常规采集研究对象静脉血,将采集标本送入实验室检查,统计不合格血液样本,对血液样本检查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关干预措施。结果:1000例健康体检者中不合格血液标本占比4.20%;溶血因素占比26.19%,抗凝剂使用不合理占比16.67%,凝血因素占比23.81%,检验标本量不足占比14.29%,检验标本送检不及时占比19.05%。结论:凝血、溶血、抗凝剂使用不合理、检验标本送检不及时、检验标本量不足是导致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在进行血液常规检验的过程中,针对上述原因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尽量避免上述不合格因素的出现,能够显著提升血液检验正确率,为临床后续各类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血常规;血液标本;不合格检验标本;溶血;凝血;抗凝剂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unqualified factors in clinical routine blood specimen examination. Methods: 1000 cases of the object of study in 2019 to check our physical examination, research object accept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routine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and research object, the samples were taken into laboratory examination, unqualified statistical blood samples, to analyze blood samples to check unqualified reason, and summarize the related intervention measures. Results: Unqualified blood samples accounted for 4.20% of 1000 healthy persons. Hemolytic factors accounted for 26.19%, unreasonable use of anticoagulants accounted for 16.67%, coagulation factors accounted for 23.81%, insufficient test specimens accounted for 14.29%, and untimely test specimens accounted for 19.05%. Conclusion: coagulation and hemolysis, anticoagulant use is not reasonable, test specimens were not timely, the shortage of test specimen is in clinical specimens of blood routine test,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unqualified in the process of blood routine inspection, for these reasons the targeted intervention measures to avoid the emergence of the unqualified factor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blood test accuracy, provide reliable basis for clinical follow-up of all kinds of work.

【 Key words 】 Blood routine; Blood samples; Unqualified inspection specimens; Hemolysis; Blood coagulation; anticoagulants

现阶段伴随我国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医学不断进步,患者患病后进行血常规检验能够在疾病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各类疾病的早期诊断,能够提供有效、科学的依据与价值[1]。因此,在诊疗中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若出现检验结果异常或检验结果不准等情况,会直接影响患者疾病诊断,错误的数据不仅无法反映患者身体真实情况,还会导致医师对患者病情做出错误判断,甚至出现误诊、漏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延误患者疾病的治疗。多数诊疗决定与诊疗效果取决于临床检验结果,故作为检验科常规检查项目,临床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与多因素相关,详细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明确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情况发生原因,对于提升检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2]。本研究选取1000例于我院进行检查(2019年1月-2019年12月)的健康体检者,分析临床血液常规标本检验中的不合格因素,现进行如下总结报道。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调研中1000例研究对象选取为我院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间进行血常规检查的健康体检者。调查对象年龄范围为15-44周岁,均值(35.41±1.27)周岁,共采集1000全血标本 。

纳入标准:入选对象均为于我院进行身体检查的健康体检人群;入选对象均经螺旋CT、X线、胃镜等检查结果提示无相关病症;入选对象心电图、肾功能、心肺功能检查结果处于正常范围;入选对象肝肾功能正常,血液系统功能正常;入选对象了解本研究全过程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排除标准:精神病史或意识障碍者;相关感染性疾病人群;身体条件较差,对于相关检验无法耐受者;肿瘤疾病或肿瘤原处转移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方法

选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分析患者血液标本。选择仪器配套质控品进行仪器质量控制,抗凝管选择美国BD公司推出的真空类型EDTA-K2采血抗凝管。入选对象血液采集前空腹8h以上,于清晨采集患者空腹血液。主要通过静脉采血:选择患者体表浅静脉,主要包括肘正中静脉或肘前静脉最佳位置,通过真空采血方式进行静脉血的采集。协助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指导患者保持平衡状态,尽量放松,做好相关血液采集检查工作,逐一核对各项器皿,在采集的器皿上贴好相关标签,确认无误后进行血液采集,穿刺前为患者进行穿刺部位的摸、拍操作,以更好的选择患者血管。选择易于固定且清晰充盈的血管,完成血液采集前的消毒相关准备。血液采集完毕后详细记录所得血液标本情况,通过全自动分析仪器检验血液标本,根据分析仪规范化流程进行相关操作,检验前校正相关仪器与质控物,在检验过程中,为保证检验的准确性,相关操作由2名工作人员共同完成,质控结束后根据操作说明进行有关处理,详细分析检验结果,对不同时段检验结果的差异性进行记录与比较,并做出综合性的评估。

1.3观察指标

统计入选对象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情况,对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将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因素进行总结。

1.4统计学检验

通过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23.0对比检验本次调研内相关价值调查数据,以(5fe0085d33cf1_html_e36a192a29299f18.gif ±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数据,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n(%)]表示,分析处理后,P<0.05提示研究数据差异有统计学分析意义。

2结果

本研究入选的1000例接受血常规检查的健康体检者中,不合格血液标本共42例,占比4.20%;详细分析不合格血液标本检验影响因素可知,存在溶血因素者11例,占比26.19%,抗凝剂使用不合理共计7例,占比16.67%,凝血因素10例,占比23.81%,检验标本量不足6例,占比14.29%,检验标本送检不及时8例,占比19.05%。详情见表1所示。

1 不合格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相关因素分析

项目

溶血因素

抗凝剂使用不合理

凝血因素

检验标本量不足

检验标本送检不及时

例数(n)

11

7

10

6

8

占比(%)

26.19

16.67

23.81

14.29

19.05

3讨论

血液常规检验主要是通过观察血细胞形态分布与数量变化情况对血液状态与疾病类型进行判断[3]。为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主要目的在于分析患者血液相关指标,明确患者血小板计数水平、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水平以及红细胞计数水平,此类指标能够为临床相应疾病诊断与鉴别提供有效依据,因此血液常规标本检验的准确性在疾病的后续诊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导致血常规标本不合格的因素来自多方面,溶血、凝血、送检不及时等,均会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为有效提升血液标本检验准确性,须从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针对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如此才能够有效提升血液检验准确率[5]

本次研究数据结果表明,1000例接受血常规检查的健康体检者中,不合格血液标本共42例(4.20%);不合格血液标本检验影响因素包括溶血因素11例(26.19%),抗凝剂使用不合理7例(16.67%),凝血因素10例(23.81%),检验标本量不足6例(14.29%),检验标本送检不及时8例(19.05%)。通过本研究调查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溶血、药物、抗凝剂、标本凝固、送检不及时等。其中溶血因素、凝血因素是导致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重要因素,由于血液凝固后会由流动状态转变为凝固状态,导致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逐渐变成无法融解的纤维蛋白,逐渐失去活性,进而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6]。而多种因素均可能导致血液凝固,如采血不顺,血管导管壁存在粗糙,选取血液采集针头时不合规格,导致采集血液无法充分落实无菌操作,进而导致血液中进入细菌,出现凝血。此外,在进行配比抗凝剂与血液比例时,若存在不当操作,易出现血液凝固。因此在采集血液标本时,应通过有效措施进行干预,以免血液中出现凝血因素[7]。由于标本采血量不足、标本送检不及时以及抗凝剂使用不当等导致的的血液标本不合格现象也相对较多,若采集血液人员的操作技能熟练度不足,会导致反复穿刺情况发生,无法保证一针见血,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血液标本不合格发生概率。此外,采集血液前叮嘱患者空腹8h以上,以得到最为良好的血液标本[8]。由于血液检验时标本保存方式不当,同样会导致血液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因此,在血液采集完毕后,应有效保存,及时送检,根据各项标本严格进行相关操作,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9]

综上所述,临床血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包括溶血、抗凝剂使用不合理、凝血、检验标本量不足、检验标本送检不及时等,临床针对上述原因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有效质控,能够进一步提升血液检验合格率,使检验结果更有临床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玉蓉.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2):22-23.

[2]宋莉娟.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的来源与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20):184-189.

[3]孙菡.不合格89例临床血液的常规检验标本分析与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9):66-67.

[4]黄龙丽,陈韵颖.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与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23):19-20.

[5]曾海波,丁懿.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2017,49(3):199-200.

[6]刘学莉,李萍.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7):100-101.

[7]周涛.在临床血液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对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分析[J].医药前沿,2019,9(1):93-94.

[8]安丽伟.血常规检验中常见的误差原因以及解决方式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4):143-144.

[9]赵露露,张昌碧.细节管理应用于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中的质量控制效果[J].医药前沿,2019,9(28):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