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采血小板输注引发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1
/ 2

单采血小板输注引发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探讨

张庆杰

内蒙古赤峰市中心血站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输注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其临床问题。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收入的输血患者63名,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选择单采血小板进行输注,在输注完成后,63名患者中共有11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同时对其余52名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记录作为对照研究,对两组患者的个体状况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不良反应数。结果:在实验结果中显示单采血小板引发输血不良的实验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血细胞计数等信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并不显著,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中两组患者仅有白细胞数据有一定的差异,提示实验组患者在接受血小板输注后白细胞受到了明显损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总体来说,单采血小板输注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与患者自身的血细胞计数无明显关联,故而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时,相关研究人员建议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当从其他角度来进行考虑,同时也需要提高单采血小板后去白率,并且做好血小板成分献血和采集设备的完善,尽可能降低非必要输血率,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满足现代化的临床治疗需求。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输注;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血常规

  输血是一种现代临床上极为常用的一种治疗辅助方案,在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将输血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或者在对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输血也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更多先进且有效的血液检验技术[1],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通过合理的数据采集,能够帮助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血液特点,保证了患者异体以及同体输血的安全性,还能够有助于降低由于输血或者保存血液样本而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起到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单采血小板在目前临床医学上属于一种成分血采集[2],在临床上的开展时间总体来说相对全血采集更短,但目前临床上的需求量依旧较大,血小板用量逐年递增的趋势明显,而不可避免的是有可能出现与此有关的各种不良反应,在对患者进行处理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引起重视并且做好相应的管理,这样才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进一步的改善[3]。本次研究探讨单采血小板输注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其临床问题,现做总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输血患者63名,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选择单采血小板进行输注,在输注完成后,63名患者中共有11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同时对其余52名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记录作为对照研究;实验组中男性患者共有6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于43-75岁之间,平均年龄(62.8±2.4)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共有28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于41-72岁之间,平均年龄(63.2±2.8)岁。实验中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家属并对本次实验知情,对比两组患者一般信息未发现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由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血细胞计数和血小板信息进行采集,了解患者的个体状况,并且由相关工作人员作出对应的统计确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3 评价标准

应用本院自制表格对两组患者家长护理满意率进行记录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实验数据由医务人员应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数据中产生计数数据采用(卡方±标准差)形式记录,应用T值检验,产生的计量数据采用(%)形式进行记录,应用X2检验,最终结果与P值对比,确认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实验结果中显示单采血小板引发输血不良的实验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血细胞计数等信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并不显著,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中两组患者仅有白细胞数据有一定的差异,提示实验组患者在接受血小板输注后白细胞受到了明显损伤,组间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

组别

白细胞

嗜酸细胞

嗜碱细胞

单核细胞

球蛋白含量(g/L)

对照组

-55.63~55.16

-0.16-0.76

-0.01-0.26

-0.16-1.06

28.10±6.98

实验组

-4.52-14.58

-0.13-0.17

0-001

-0.42-0.65

27.96±6.46

T

7.6214

0.6584

0.7141

0.6714

0.7414

P

0.0000

0.2629

0.3215

0.1926

0.3258


3讨论

单采血小板是目前临床上应用于治疗或者预防出血性疾病的重要血液,其主要的作用是促进凝血和止血,被广泛应用于血液疾病或者多次输血患者的治疗中,由于单采血小板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其来源于同一供血者,所以患者在输血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正常情况下来说明显更低,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患者进行单采血小板输注后引发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后发现其中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患者的症状也表现为发热症状,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做好患者的过敏性控制,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4]

在对本次研究中发生和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对比后,发现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数据相较于实验组来说明显更高,从理论上可以推测,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单采血小板混入的白细胞数据可能偏高,进而引发患者一系列的不良反应[5]。在近年来的临床研究中发现,血小板从采集到输注,如果间隔时间较长,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或者在研究中认为异体同种免疫球蛋白在输注后可能会引发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变态反应,所以建议在临床上对输血技术进行改进,并且尽可能提高单采血小板的去白率,使血小板成分采集得到有效的质量提升,除此之外,由于不同机型所消耗的材料不同,其潜在的质量标准也有所不同,所以在进行血小板组分的采集时,需要了解外界因素可能对血小板最终的应用质量产生的影响,并且做好相应的管理,这样才能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6]

总体来说,单采血小板输注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与患者自身的血细胞计数无明显关联,故而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时,相关研究人员建议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当从其他角度来进行考虑,同时也需要提高单采血小板去白率,并且做好血小板成分献血和采集设备的完善,尽可能降低非必要输血率,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满足现代化的临床治疗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少雄."浓缩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输注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12.35(2019):149-150.

[2]张静."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健康之路 17.03(2018):33-34. doi:.

[3]赵敬红."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输注临床效果观察." 河南医学研究 26.17(2017):3154-3155. doi:.

[4]高萌, et a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小板输注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12.01(2017):45-48. doi:.

[5]林栋, 陈宝婵,and 叶柱江."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输注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医药科学 5.10(2015):198-200. doi:.

[6]赵凤绵, et al."单人份血浆悬浮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对比研究." 河北医药 35.05(2013):768-769.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