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老师针对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关于发热宣教效果的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1
/ 3

保健老师针对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关于发热宣教效果的评价

黄春英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闵行蔷薇小学晶城校区保健室 上海 201100

【摘要】 目的 为了解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关于发热症状的认知水平及应对能力,特进行相关症状宣教前后的效果评价并以此指导今后的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方法 对294名四五年级学生用保健老师自行编制的发热知识测试卷测试,针对首次测试结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多途径、多方式的健康宣教后,再次进行同卷测试,对宣教前后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得出发热宣教对提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医学认知水平有促进作用;性别对发热认知不会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女生的得分比男生的得分偏高;宣教前后对发热的操作知识比理论知识的影响更加明显。讨论 在青少年儿童中,逐渐有接受较为专业卫生知识的思维能力和维护自身健康的主观意识出现,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发热症状健康宣教更易于理解和执行。对于提高关注自身健康意识、初步判断自身的不适及做出简单正确有效的处理,是小学阶段卫生保健工作细化优化的一项任务。

【关键词】小学四五年级学生 发热宣教 效果评价


1 引言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悄然在国内扩散,波及面广,危害严重。上海市教委联合卫健委根据疫情发展趋势的判断,决定全市小学自5月18日起分批复学。在复学防疫中,发热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症状,一旦复学的学生在校内外出现发热症状,立即启动“学校发热处置流程”,加之复学期间为春夏传染病高发季节,以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多见,亦常出现发热症状。因此,对复学后的小学生进行发热相关宣教,意义重要。我校自2020年5月18日至2020年6月30日针对294名四五年级小学生开展关于发热症状健康宣教,宣教前后的效果评价通过相应测试卷进行,从而研究发热宣教是否有提升认知的价值、性别对发热认知的影响、发热宣教前后对理论和操作的影响三个问题。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取四五年级小学生294名,其中女生146名,男生148名,年龄10-12岁,四、五年级各有4个班级。

2.2 方法

2.2.1 调查方法

对294名学生进行自行编制的发热知识测试,测试完成后的4周时间内,针对首次测试结果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针对性、个性化、集医学性与童趣化为一体的健康宣教方式,如利用校园电视台卫生与健康栏目每周进行一次发热症状宣教,共2次;发布校园新闻,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发热宣教,共2次;制作《爱心健康小贴士——发热我不怕之你问我答》宣传卡片发放测试学生;举行《优秀健康小卫士》评选活动。在第四周,对四五年级学生再次使用之前相同测试卷进行发热知识测试,每个班级评选出优胜者颁发奖状和奖品。通过关于发热宣教前后效果的评价,得出发热宣教是否有提升认知的价值、性别对发热认知的影响、揭示发热宣教前后对理论和操作的影响三个结论。

2.2.2 健康宣教

参照专业教材,对青少年儿童发热的定义、正确测量体温、家庭常用降温方法、合理运用抗生素、发热就诊时机、复学学生发热自报告、发热返校要求等内容测试和宣教。

2.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 S 22.0软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宣教前后参与研究的学生数均为294名,发放测试卷294份,收回294份,回收率为100%。宣教后发放测试卷294份,收回294份,回收率为100%。发热宣教是否有提升学生认知的价值、不同性别样本对于发热认知均是否有差异、发热宣教前后对理论和操作知识的影响比较见附表。

3.1 发热宣教对提升认知价值的比较(附表1:配对t 检验分析结果 注: ** p<0.01))

名称

配对(平均值±标准差)

差值(配对1-配对2)

t

p

配对1

配对2

宣教前得分(四1)   配对   宣教后得分(四1)

9.16±1.42

11.03±1.08

-1.87

-11.030

0.000**

宣教前得分(四2)   配对   宣教后得分(四2)

9.11±1.45

11.21±0.96

-2.11

-11.958

0.000**

宣教前得分(四3)   配对   宣教后得分(四3)

10.03±1.12

11.38±0.72

-1.35

-8.405

0.000**

宣教前得分(四4)   配对   宣教后得分(四4)

9.23±1.61

10.94±1.08

-1.71

-5.767

0.000**

宣教前得分(五1)   配对   宣教后得分(五1)

9.59±1.48

11.49±0.73

-1.89

-8.400

0.000**

宣教前得分(五2)   配对   宣教后得分(五2)

9.29±2.17

11.26±0.79

-1.97

-6.146

0.000**

宣教前得分(五3)   配对   宣教后得分(五3)

9.63±1.78

11.06±0.87

-1.43

-5.359

0.000**

宣教前得分(五4)   配对   宣教后得分(五4)

10.17±1.40

11.58±0.60

-1.42

-5.528

0.000**

从上表可以看出:总共8组配对数据,均会呈现出差异性(p<0.05) 。结论:进行宣教后,各班同学的得分情况均有显著的提升,有学生认知的提升存在价值。

3.2 性别对发热认知影响的比较(附表2:t 检验分析结果 ** p<0.01)


性别(平均值±标准差)

t

p

女性(n=146)

男性(n=148)

宣教前得分

9.60±1.57

9.44±1.64

0.872

0.384

宣教后得分

11.27±0.87

11.22±0.91

0.558

0.577

从上表可知,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去研究性别对于宣教前得分, 宣教后得分共2项的差异性,从上表可以看出:不同性别样本对于宣教前得分, 宣教后得分全部均不会表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不同性别样本对于宣教前得分, 宣教后得分全部均表现出一致性,并没有差异性。结论:不同性别样本对于发热认知均不会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女生的得分比男生的得分偏高。


3.3 发热宣教前后对理论和操作影响的比较

3.3.1 发热宣教前后对理论和操作影响的比较一(附表3)

题号

题目

宣教前答错率(%)

宣教后答错率(%)

1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在哪个范围?

6.8

1.0

2

超过多少度是发热?

30.3

16.3

3

测量体温时不可以使用哪种方法?

30.3

1.4

4

水银体温计测儿童的哪个部位最安全?

10.9

4.4

5

下列哪种情况下测体温不正确?

23.5

4.1

6

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发热的处理?

12.9

1.4

7

下列哪种方法不推荐用于发热的物理降温?

40.8

15.6

8

发热的物理降温中不适宜用哪种方式补充体液?

10.9

1.4

9

只要发热了,家长就给我用抗生素,这种做法对吗?

11.2

5.4

10

下列哪种情况不需要去医院就诊?

6.8

1.7

11

如果你出现了发热,下列哪项做法是错误的?

9.9

2.7

12

发热后要热退平稳几天才能返校?

52.7

15.6

按照评价要求,分为理论题和操作题两大类,理论题为第1、2、9、10、11、12题,操作题为第3、4、5、6、7、8题。根据分类,将12道题列为五部分内容:第 1、2题为发热度数的判断,第3、4、5题为青少年儿童体温测量的方式,第6、7、8题为青少年儿童发热的自我处理方式,第9、10题为发热的就诊误区,第11、12题为学生发热的自报告及返校要求。从上表可知,宣教前答错率排名前三位的题目类型分别为:学生发热的返校要求(52.7%)、青少年儿童发热的自我处理方式(40.8%)、发热度数的判断和青少年儿童体温测量的方式(30.3%);宣教后答错率排名前三位的题目类型为:发热度数的判断(16.3%)、青少年儿童发热的自我处理方式和学生发热的返校要求(15.6%)、发热的就诊误区(5.4%)。结论:宣教前学生理论题和操作题的答错题型相同,宣教后理论题的答错题型数超过操作题型数。表明学生在宣教前对发热的理论知识和操作知识都有欠缺,而宣教后操作知识的掌握情况较理论知识好。

3.3.2 发热宣教前后对理论和操作影响的比较二(附表4:配对t 检验分析结果 ** p<0.01)

名称

配对(平均值±标准差)

差值(配对1-配对2)

t

p

配对1

配对2

宣教前理论题得分(四五年级)   配对 宣教后理论题得分(四五年级)

4.81±0.94

5.57±0.66

-0.76

-13.380

0.000**

宣教前操作题得分(四五年级)   配对   宣教后操作题得分(四五年级)

4.73±1.08

5.68±0.55

-0.95

-14.982

0.000**


从上表可以看出:共2组配对数据,均会呈现出差异性(p<0.05) 。结论:两个年级综合比较,宣教前后理论得分的差值绝对值为0.76,操作得分的差值绝对值为0.95,表明宣教前后对操作知识的影响更加明显。


4 讨论

4.1发热宣教对提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医学认知水平有促进作用。宣教内容应贴切学生自身经历,宣教方式应科学性、多渠道、童趣化,易于学生强化认知并乐于接受。

4.2对于发热测试结果得知,女生在发热知识理解力方面稍高于男生。国内外的实验研究证明了男女两性情感上的显著差异女性比男性更富有同情心,在中学和大学里,女生在同情心测验上的得分比男生高。在此次测验中,女生得分比男生偏高,证实了性别差异对发热认知程度有一定的影响。对于自身经历过发热症状而产生的同理心及由此联想到的他人发热不适而产生的同情心,女生在宣教过程中可能会更仔细聆听,表现得稍主动接受知识。但调查对象为小学阶段学生,在患病期间尚需从家庭中得到较大的帮助,心理成熟度较低,两种性别的学生均处于被保护阶段,所以男女生均不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4.3宣教前后对发热的操作知识比理论知识的影响更加明显。参加测试的学生大多数经历过发热的不适,在既往的患病经历中,对发热的认识更多的是来自于家庭。在学校里,经过一段时间的多渠道、多形式的发热宣教后,学生们对于例如体温计的比较与使用、体温的测量、物理降温的方法等具有可操作性且直观性强的宣教方式更易于理解和接受,而对于例如人体的正常体温、发热的体温分度、发热返校时间的确定的这些需要记忆的枯燥数据,宣教前后普遍答错率较高,提示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入实践操作的学习安排更有助于学生的记忆提升。

4.4小学阶段的学生免疫系统尚在发育中,对于如何提高关注自身健康意识、初步判断自身的不适及做出简单正确有效的处理,是小学阶段卫生保健工作细化优化的一项任务。在青少年儿童中,发热是一种普遍经历过的不适症状,四五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0-12岁之间,逐渐有接受较为专业卫生知识的思维能力和维护自身健康的主观意识出现,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发热症状健康宣教更易于理解和执行。所以,在本次研究中,倾向于选择四五年级的学生做发热宣教前后的知识测试,但对年龄在7-9岁之间低年级小学生,是否也有类似的研究结果,未在本次研究中体现。另外,通过多途径发热宣教后在不同时间段的理论和操作知识测试,是否有内化为长期的记忆储备,也可以考虑纳入下一步的研究范畴。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4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6.

[2]崔蕾.发热儿童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02):408-409.

[3]张新文,戴斌荣.论性别心理差异的成因与教育[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2(02):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