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消费理论分析当代网络超前消费现象

/ 2

基于消费理论分析当代网络超前消费现象

肖沛宸 刘佩瑶 赵新宇 

华北理工大学 063210

一、写作背景

近年来,网络信贷层出不穷,给没钱但“急需”用钱的消费者带来了方便,没有年龄限制,没有信用条件限制,“自由”的网络信贷受到了大多数消费者的青睐,但用明天乃至后天的钱来消费,显然不尽理性,因此,我将基于消费理论分析超前消费现象。网络信贷为人们带来了提前的享受,但同样带来了监管的困难,过分“自由”的信贷方式使得国家监管难以执行,网络信贷乱象应运而生,许多消费能力不足的消费者为了得到提前的物质享受,盲目选择了不合理的信贷方式,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损失,希望就此分析能够为大家消费提供一些借鉴,避免上当受骗,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二、现状

首先提出超前消费概念的是罗斯托,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中南财经大学赵祖新教授也做出过关于超前消费的分析(见右图)。超前消费也可称消费超前、消费早熟,是指当下的收入水平不足以购买现在所需的产品或服务,以贷款、分期付款、预支等形式进行消费。

当今社会,互联网的发展突飞猛进,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足不出户便能买到心仪的商品。受网络电商这一消费模式的影响,便捷、高效、丰富多彩的消费形式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文化,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尤其是年轻群体,本身的消费能力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但渴望获得最好,最新的消费体验,通过网购不断满足自己的需求,于是,针对此类提前消费群体的网络信贷方式花样百出,超前消费现象也越发严重。

当代的网络信贷方式以方便为主打,只需要手机就可以操作,信贷方式主要为分期还款和P2P网贷,由于限制不足,监管难度过大,网络信贷乱象也层出不穷

三、问题

①网络购物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现象层出不穷

如今,线上消费越发方便快捷并且线上的商品往往价格更加优惠,根据需求曲线,价格低的商品需求量较大,网络购物则是走这种薄利多销的路线,与线下同样的商品相比,线上往往便宜而且购买方式方便。促销的炮火是如此密集。以至于这种促销打破了人们原本的基本需求水平,从而在原本需求水平的基础上增添更多新的需求。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已经饱和,超过这个度的新的需求,便是由厂商人为制造出来的“虚假需要”,让消费者为了消费而消费。

②网络信贷乱象多种多样,难以监管

近年来,我国的线上支付发展迅速,新技术带来生活新方式,线上支付不仅也可以应用于线上,同样也可以应用于线下的各种购物,因此线上支付广受好评,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相较于传统信贷服务,网络信贷服务限制更少,服务更方便,P2P的网络信贷方式在国内盛行,但由于P2P服务只有信贷方和消费者的参与,相关部门想要进行监管就变得难上加难,部分不法信贷商利用P2P服务的漏洞,将网贷变成了变相的高利贷,使得许多涉世未深但渴望消费的消费者们上当受骗。

四、原因

①消费者心理原因

如今,由于网络的信息极为全面,我们的眼界也随之变得开阔,足不出户就能见到各种人的生活,许多人羡慕有钱人的奢靡生活,渴望能够得到同他们一样的生活,万恶的攀比心和虚荣心导致过于追求自己还未能享受的生活,于是误入歧途,陷入了各种各样的消费陷阱和信贷陷阱,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凯恩斯先生曾对于投资的不理性现象提出过“动物精神”的概念,即靠自然本能的驱动投资,同样罗伯特希勒教授也在自己的著作《非理性繁荣》中对其具体分析并解释了许许多多的投资“魔幻”现象。我认为这种现象在超前消费现象上同样适用,许多不理性的消费行为也不过是出于“动物精神”。消费过程中的跟风行为导致的超前消费所购买的商品,即使它一定的实用价值,但效用极低,因此,这种消费行为也是不理性,低效用的消费。

此外的心理原因还有很多,在此不能一一分析,希望大家可以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消费现象,加以总结。

②网络信贷的监管难度大

正如房贷、车贷对于中年人,还花呗则是年轻人的月供,蚂蚁花呗作为作为一款成功的信贷软件,用户量已经突破了1亿。花呗能够取得如此的成绩,肯定是有着能够吸引用户的地方的,比如高效、方便、免息等等,但花呗终究是要还的,对于没有还款能力仍然使用花呗的部分人群,欠款则成为了烦恼,虽然享受着物质,但却下了债务,网络“老赖”群体异军突起,而赖不是长久之计,不仅是承担着心理的压力,物质的压力,而且还会影响自己的信用情况,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网络信贷由于主要以P2P形式进行服务,服务过程一般只有信贷商与用户参与,相关部门难以作为第三方进行监管,即使能够监管,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也是巨大的。同时,由于P2P服务形式,许多的网络信贷能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对于部分涉世未深、没有还款能力却渴望的学生,网络信贷显然是一种“财路”,虽然各大高校不断地进行网络金融安全教育,但仍然存在此类信贷需求,于是,校园贷层出不穷,许多校园贷的受害者范围和金额是难以数计的,造成了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结论:超前消费群体的消费总是大于收入,并且二者之间的差额处于较稳定状态。对于普通居民来说,人均消费最多的三大领域是食品、住房和交通,这三大类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对此进行消费属于正常的消费现象,对此类商品,无论进行效用理论分析还是实用理论分析,都属于理性的消费行为,但超前消费群体的消费大部在实用价值不高的高档品,因此,超前消费属于不理性的消费行为。

对策建议:①相关部门进行严格监管,制定行业标准。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针对网络信贷乱象的监管方案,2016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并就《办法》所涉及的有关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这份监管文件由银监会、公安部、工信部、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四部委联合发布,监管要求仍延续了征求意见稿所提出的信息中介、小额分散、负面清单制等核心内容,明确了监管红线,并且部分地区取缔了P2P网贷的服务形式,但监管网贷仍然任重道远,希望国家能够进一步对相关网络信贷乱象进行整治,相关部门积极进行网络金融安全宣传,制定明确的行业标准。

②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明确正确的消费心理。对于心理层面,实际上是更加难以解决问题,由于影响心理的因素多种多样,对于已然成形的超前消费群体,要严格规范自己的消费观念,尽量去接受积极的引导,对于潜在超前消费群体和消费观念仍然不成熟的年轻群体,相关部门要进行积极的宣传,正确的引导,努力树立此类群体的正确消费观,让正确的消费心理在社会蔚然成风。

六、参考文献

罗伯特·J·希勒、非理性繁荣【M】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2

赵祖新、论超前消费、消费经济、1992、5、45-48

闫广宁、超前消费、金融危机与可持续发展【J】、西部金融、2009、12、42-43

鲁梦宇、“蚂蚁花呗”所引起的消费信贷潮流思考【J】、中国市场、2016、48、130,149

鲁旭、互联网信用支付环境下大学生超前消费现状、 问题与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6、8、94-101

殷明、浅析互联网金融信贷对大学生消费理念的影【J】、科教文汇、2019、464、37-38

张梓琪、透视大学生“双十一剁手”现象:消费主义思潮的渗透和流行【J】、当代青年研究、2019、1、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