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有机结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2
/ 2


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有机结合

谢洪志 高槐楠

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0



摘要:现如今,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好,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意大利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也有着密切的交流,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传播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中国民族音乐的民族特色也在融合的过程中得到了提高。民间唱法是中国传统音乐表演的主要方式,美声唱法是西方音乐表演的基本形式。两场演出都有各自的地域特色,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听体验。

关键词:声乐教学;美声唱法;民族唱法;结合

引言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其声乐文化之间都存在一定差异,同时自身也都具有一些独立的特点、风情以及演唱风格,这些都代表了这个国家的文化水平以及文化传统。我国传统音乐艺术与西方传统音乐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基本是历史文化及民族发展之间的问题,由于其发展过程及历史文化都有所差异,所以这就导致其传统音乐出现了根本差异。在目前的声乐教学中,怎样促使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是一项需要思考的问题。

1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1.1民歌唱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民族唱法是我国民众根据长久以来的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等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综合性演唱方式,主要包括民歌、曲艺、戏曲和民族新唱法四大系统。民族唱法的产生和演变历史悠久,覆盖范围广泛,共经历了古代歌、曲艺戏曲、民族歌曲以及“五四”运动后形成的艺术类歌曲、群众性歌曲和新歌剧四大发展阶段。现阶段的民歌唱法主要是指经过科班专业训练的民族新唱法,这种新唱法以汉语为基本的表达载体,以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性为向导,以清脆婉转的嗓音为展现形式,以韵律腔调为显著特征,同时融合形体表演进行民歌演绎。现代的民歌唱法是在吸收和继承传统民歌唱法的精华和典型特征的前提下,进一步提炼和借鉴欧洲美声唱法的表演原理,综合两种表演方式对民歌进行新编、演唱,从而形成带有民歌和戏曲风韵的原创性歌曲,使现代的民歌唱法兼具民族性、包容性和时代性等特征,能够代表中华民族的气质、个性特点和群众的审美特征。民族唱法最典型的特征在于将“情、声、字、气、腔、韵、表”等融为有机的整体,这也是民族唱法进行舞台表演时最高超技巧的展现。(2)美声唱法的特点美声唱法的第一个特点为咬字及吐字较为清晰,注重音乐演唱整体的美感。同时,美声唱法注重利用各共鸣腔器官,并灵活调控音量,使各个共鸣腔在演唱过程中进行分配,共鸣虽多,但具有协调性、平衡性的美感,这不仅是美声唱法的特点,也是美声唱法的艺术来源。此外,美声唱法通过在延长中加入颤音,丰富情感表达的方式,使歌声更加灵动。如元音声波的颤动、音高变动等,但该特点也是美声唱法学习的难点。

2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发展

2.1中国民族声乐的溯源及发展

民族声乐源远流长,艺术形式很多,风格独特。几百年来,声乐这门艺术文化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相互之间有影响。从高山流水,到现在的声乐生机勃勃,无时无刻不都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显示着文化的昌盛,展现着中华文化的魅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人们的歌唱美学也在不断变化。这些变化受各国文化交流的影响,中国民族声乐的内容与发展符合民族融合和多方向发展的需要,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2美声唱法的传入及发展

西方声乐的大规模传播,给中国相关教育的建立创造出了机遇。抓住这一时期的机遇,蔡元培和肖友梅两人一起创建了中国音乐学院。紧接着,许多专业以音乐为主的学校逐渐成立,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创造出了美声唱法这种新唱法的传播途径。也是一批归国的声乐学者和教育家,在任教的过程中,他们将美声唱法作为一门教学课程,已被我国众多的音乐院校纳入教学体系。这种将实践与知识相结合的新形的授课模式推动了我国的声乐院校的发展。所以美声也在中国更加专业和系统,培养了很多美声人才,为中国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有机结合的方式

3.1明确演唱技巧的地位

没有灵活而丰富的演唱技巧,就无法以正确的方式表达动人的情感。如果想在舞台上保持歌唱的纯净和光彩,必须找到对艺术的热爱。技术只是帮助感觉的工具。情绪,性格和语言在演唱中起着重要作用。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应集中于精神和情感内涵。只有技能为作品和角色服务,才能展现技术的魅力。演唱优秀作品的前提是弄清技能在表演中的服务地位。在美声唱法和民族声乐教学中,都应记住这一点。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已从传统的中国声乐教学法,口语和心理教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循序渐进的,科学的语音训练系统,该系统注重元音和共鸣腔的使用。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同样注重演唱技巧的灵活运用,两者在音乐之美的追求上高度统一,因此,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向学生传输这种艺术共通性的理念,才能够让学生对两种唱法产生浓厚兴趣。

3.2立足本土

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盲目崇拜西方声乐,而应充分利用西方声乐科学技术丰富的特点,真正使外国事物服务于中国。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研究美声唱法的优点,精心选择,巧妙运用,尊重科学和自然法则,勇于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演唱示范风格,以促进民族声乐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巩固民族声乐的世界地位。同时,尽量选择兼具中西方音乐风格的声乐作品,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两种文化融合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继而主动将两种唱法进行融合。

3.3气息方面

对于民族唱法来说,应该要在保留自身声乐形式的前提下,把美声唱法之中的呼吸原理、以及技巧性融入进去,就可以使学生们渐渐掌握正确的深吸气方式以及把横膈膜中气息始终保持在最理想状态的方式。同时通过有效运用体内吸气肌肉群以及呼吸肌肉群之中的基本联系,引起某种对抗性,并把它当作是气息的支撑点,以此使气息在具体演唱当中可以始终处在流动且顺畅的状态之中,也可以促使气息变得更为均匀、连贯、持续和平缓,以此给发声带来更有力的支持。

3.4共鸣方面

美声唱法的共鸣是整体共鸣,主要包括头、口、咽、胸等腔体,所有腔体共同作用达到整体效果的展现。但民族唱法使用的共鸣腔体器官相对较少,多是部分共鸣,从而保证声音更加清脆婉转,声音的发声也更加靠前。可以说,发声腔体的位置越高,整体表现的音色越明亮。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发声时使用的腔体差异导致最终的发声效果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同时,受到中国民族语言和各民族的审美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民族唱法在音色表达上也极具特色。美声唱法的共鸣管道长且宽,发音多以竖窄、靠后咬字为主要特征,咽喉腔的共鸣是竖圆特点,共鸣效果多是频率较高的泛音,低频率的泛音主要是起到辅助作用,声音颇有厚度,发音位置也较为靠后。民族唱法的共鸣腔道偏窄短,高频率的泛音也较多,整体表现出来的音色相对敞亮、厚实,发音的位置多集中在前部,甜美脆亮是其主要特征。

结语

在目前的高等学校中,对民族唱法越来越不重视,相反美声学习变得很热。且两种唱法存在相同的特点,这实际上是一个不好的信号,应该发展不同的唱法,让世界范围内的种类不断变多,而不是随时间日益变少,这就相当于文化一样,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没有优劣之分,更没有高级和低级的区分,世界因为多样而变得美好。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现象,就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作为高等学校要在教育学生方面下点功夫,这是最重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黄莉莉.探析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演唱方法的异同[J].北方乐,2020,(13).

[2]李毅梅.试论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声音位置的异同[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