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2
/ 2

产教融合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讨

雷宏德

甘肃财贸职业学院 730000

摘 要: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在产教融合深入发展的新阶段,不断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必然途径。本文在充分认识到产教融合重要性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和思考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方式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完善等方面提出了可借鉴的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产教融合;创业创新能力

引言

在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历史使命。完善多元办学体制,培养多元高素质人才,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新时期高校育人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产教融合”通过有效地促进产业发展模式与高校教育模式的交汇性融合,为高校办学模式的升级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实践途径,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更广阔、更优质的平台,为高校教学与科研成果的应用与实现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保障。

1产教融合视野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以科技为主导的产业创新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不仅对各行业从业人员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产业形态也需要不断革新。高校学生作为推动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创业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质量、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劳动力市场对劳动者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目的,以优化课程设置和实践设计为载体,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核心发展目标。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可以促使高校加快学科专业的优质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科学和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商业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取利润。公司通过生产各种商品,让它们流入市场进行销售和服务,从而实现企业的自主经营。企业的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和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并最终体现为企业的经营利润。创新人才是支撑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是未来企业间竞争的关键。充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企业的创新创造活力,使其转化为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一定意义上,产教融合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2产教融合视域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2.1现状

经过产教融合,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不断加深,合作机能日益增强,人才培养平台的建设和建设规模逐步扩大,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和谐统一,实现了双赢。但就目前高校的培养模式而言,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调整、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都没有完全适应产教融合发展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新要求。

2.2问题

现代科学技术尚未融入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融入现代科学技术,是高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但是,在一些课程的设计上,尚未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的优势,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在新时期,传统的讲授方式难以有效地调动大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一方面,无法生动地阐述相关知识的内涵和价值,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另一方面,讲授方式和手段的运用也难以体现时代特征,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近全球流行的新一轮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使学校开学时间推迟,同时进一步凸显了现代科技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家与专任教师相结合的师资结构尚未完全建立。当前,许多高校的相关专业都没有建立起一种企业家与专业教师相结合的师资结构,这也是造成高校创新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尽管大学专任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他们在实践创新创业方面的经验不足,不能把创新创业的经验和相关精神融入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单一的教师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建立建成。构建和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既是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关键,又为学生创造了创新与发展的平台,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企业发展对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具体要求,不断增强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紧迫感。但是从现实情况看,高校与企业之间缺乏通力合作,导致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实践平台,难以充分满足企业提高生产力的需要。

3产教融合大视域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具体途径

高校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教学方法创新、师资结构优化、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完善等方面入手,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有力支持。

3.1教育学教学观念创新

我们应该坚持创新、开放的教育教学理念,把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融入大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对任何学科专业的学生,都应把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更系统地指导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更好地资助和奖励他们的创新活动,更好地鼓励他们加强实践创新,更好地把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工作中去,更好地把他们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3.2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必须摒弃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的受教育状态,确立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和重点,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自主创业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技巧的认识与思考能力,加强实践经验的积累。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多维理解,使知识更“接地气”,模拟实际工作情景,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

3.3完善校企合作的培养机制

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一方面要积极创设产学研合作的机会,不断深化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平台和科研平台建设方面的合作,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产出、转移和转化,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发展共赢;另一方面,要为大学生搭建更多的创新创业平台,让他们有更多了解企业、帮助企业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展示和实践他们在创新创业中提出的好观点、好思想。

3.4教师结构优化

应坚持双管齐下,不断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的创新创业素质,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师资保障。一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提高教师教学专业素养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二是要考虑通过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增加与企业交流的力度,使教师充分把握企业发展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并把这种脉搏贯穿到日常教育教学和学生培养过程中;三是要把优秀人才引进企业,扩大教师队伍,充实现有教师队,促进教师队伍多元化发展,确保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能接得住、管得好、做得好。

结语

产教融合是高校人才培养成果和科研成果向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力转化的必然途径,对高校人才供给侧改革具有深远影响。高校学生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其创业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大学作为教育和教学的重要机构,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海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问题和培养路径的研究[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3)

[2] 刘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 营销界. 2020(07)

[3] 马艳丽,池瑜莉.校企协同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J]. 中国成人教育. 2019(14)

作者简介:雷宏德,1969年9 月,籍贯:甘肃省泾川县,男,最高学历:本科,职称:讲师,职务:教师,研究方向:法学,毕业院校: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