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伴我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2
/ 2

读书伴我成长

王新英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柴河林业局第一小学 157131

时光荏苒,转眼在教育这块芳草地上耕耘了27个春秋。多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现在不仅能胜任1---6年大循环工作,还有较强的驾驭课堂能力,是学校的业务骨干。仔细想想,是什么伴随我成长?是什么给予我文化的力量?最重要的莫过于读书了。

书籍,犹如生命里的一盏灯,照亮我人生的路途,并让我对光明和温暖充满向往。因而,读书成了我的渴望。“入夜,一盏灯 、一杯茶、一本书、那种快乐啊,无可比拟。”读书,让我由面对活泼调皮的男孩子束手无策变得游刃有余;读书,让我由以老师特有的尊严命令学生而变成尊重包容每一名学生; 读书,让我由硬生生的教教材变成了活用教材。可以说,读书改变了我,改变了我的教育方法,为我引领了一条教育方向。

在我读过的众多书籍中,让我受益最深的是《小学语文教师》,这本杂志内容实在、信息容量大,它对教师们提高教学水平有着直接、切实的帮助。我最喜欢“走近名师”和“大语文教育文摘”专栏。走近不同的名师,会受到不同的影响和熏陶。

让爱和尊重成为一种教育力量: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必须基于爱、归结于爱,这是教育的灵魂和真谛。斯霞老师爱学生,发自内心的爱。连斯霞的女儿都说:妈妈对自己的学生比对儿女还要亲,斯霞老师使我真正明白了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而且这个“爱”不是笼统的,是很具体的,很细微的。天气热了,为孩子脱衣服;天气变冷了,她把自己家孩子的衣服给体弱的学生穿…多么伟大而无私的老师啊!斯霞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非常重视,对学习习惯的要求也特别严格。但在师生关系上,他始终与学生平等相处:她总能以极大的包容心倾听学生的意见,以极大的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她的课堂上,人们可以听见学生提醒老师—“老师,这个字写歪了!”只要孩子的意见正确,斯霞总会笑呵呵地接受,“你说得对,是有点歪了,我改过来,谢谢你!”这样一个细节,让我看到了一位教育大家以人为本的教育艺术。

“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课堂教学风格:一堂好课,如一幅国画,总要讲究整体的布局和格调。启课、结课,板书、承接、转换,文本、拓展,王崧舟老师都力求精美、上的别致。我看了他多节教学设计,也聆听过他的课。每一次都被他的课所折服,精深的设计、大气的放手、美妙的引领、婉转的收回,真的让我受益匪浅。王崧舟老师的的确确成了他心目中的语文老师:1.丰厚的文化底蕴。2.高超的教育智慧.3.远大的职业境界。也成了我心底敬佩的老师。

生命灵动的课堂境界:孙双全老师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上课情景: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学生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学生兴趣盎然、思接千载;学生沉浸在美的画面、爱的怀抱中。这也是我多年苦苦追寻的课堂境界。为了这一境界,我不停探索….这是一种生命的课堂,这是一种灵动的课堂,这是一种真实的课堂。当我看到孙老师为了备一节公开课《春望》,整整参阅了12本教学书籍:并研读了诗人杜甫的创作风格和生平事迹,还深入地研究了有关《春望》的分析文章,为了诵读好这首诗,他闭门练读了两天。课上他入情入境的渲染、描述、吟诵,使得这节课非常成功。我仿佛领略了教学的“真谛”:要上好语文课,一要有扎实的功底,二要有精彩的设计,三要有真挚的情感。

各位名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教学方法,让我感觉到百花齐放的语文教学景观。春去秋来,《小学语文教师》伴我度过了十几载,让我高兴的是,我也渐渐地有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风格。

现在回望我的教学历程时,让我很有感触,《富饶的西沙群岛》我教了三次,第一次是教教材,带着学生走向教案;第二次是用教材,带着教案走向学生。第三次是活化教材,让教案走向学生。其实,我们每一位教师不都走过这样的历程吗?但可贵的是我有钻研精神,我能不断的反思,对自己是教案的执行者“走麦城”的教学木偶不满意,开始大量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皮连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学》八班司机的《教学最优化》等等最后我得出三点感悟:一是教学的尊严在于思考,我不断的学习思考后选择了语文教学的点五个一:嚼透一个词,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夜明珠,记得我教过的《鱼游到了纸上》一文中的“游”字,鱼本该在水里游,怎么又游到了纸上;《火烧云》一课中的“变”字,从颜色,形状上都凸显这个变,也就是作者的写作方法;《掌声》一文“鼓励“一词,是谁让英子发生了那么大的改变,是同学们鼓励的掌声。二是引发一个争论:将相和到底讲了几个故事?三是品读一段话:《白杨》一文那段过渡话,如果品读到位就是文章的主旨。四是教会一个方法:说明文怎么读?散文怎么读?五是写一段小文章:即是课外延伸,《做什么是最快乐》小青蛙还会遇到那些小动物,他会说些什么?《小鹰学飞》小鹰看到高空中的鹰,他会怎么做?可以写成一小段话。这五个点是我语文课中常关注的。感悟二:课堂的境界在于修炼,我以学生的学来决定我的教,记得我参加阅读课大赛前,我不厌其烦的试讲了七遍,就是根据学生的状态来决定我怎么教。看来任何理念从“知道”到“会用”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直到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最后真的取得大赛一等奖。感悟三:教师的成长在于超越,我继续用老教材畅想新课标,我用分组汇报式教学第三次教《富饶的西沙群岛》才达到我预想的效果,简约高效,顺学而教,动态生成。

语文课不能光说不写,学生练就了一张巧嘴,却留下了一只笨手,在学生心目中作文难,提起作文心里烦,有心不做吧,老师瞪大眼,没办法,硬着头皮写,可想而知,写出来的文章和带着兴趣写出来的一样吗?所以我们改变心态,放低标准,学魏书生老师从一句话开始,永远记住“办法总比困难多,跳出作文写作文,巴金老先生说“只有写了才会写”让学生从一年级写话开始,二年级多幅图写话,根据漫画,绘本了学写几段话。中高年级写专题日记,专题日记就是每个星期的星期一到星期五只有一个固定专题,学生根据这个专题起个名字,星期一是《童话连续剧》,在本题第一页编撰童话连续剧目录,星期二接着目录连续写。写顺了,写惯了,就不再觉得是一件苦事,反而有一种写后的酣畅淋漓的快感。那么提高作文的关键是读写结合,推荐孩子读适合本年龄段的书:《青铜葵花》、《狼图腾》、《草房子》、《第十一根红布条》、《窗边的小豆豆》……

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目前在小学六年中合计的阅读课文才三四百篇,几十万字。这又如何能培养好与新时代相适应的阅读能力?在“新大纲”中,课外阅读是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要求提出来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对课外阅读提出量的要求,这在大纲中还是第一次。课内的阅读固然重要,但一学期下来,学生才读二三十篇文章,即使背得滚瓜烂熟,所得又有多少?所以,必须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去大量的阅读课文以外文章和书籍,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我自身要不断的更新,我还要创造一切条件,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为此,我和学生同步读书,结伴而行,一年级孩子小,识字量少,我为学生选择一本课外读物,每人一本,我每天抽出20分钟,我读让他们听,随着孩子们逐步长大,选出朗读能力强的三四名同学轮流为大家读,到中段就能自己阅读了,读完一本书,我请同学们交流读书收获,写读书笔记。一学期争取读2—3本,一年就是6本,只有学生的阅读是快速、高效和广泛的,才能适应信息化、多元化社会的发展。我愿陪伴孩子们同步读书,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