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洋牧场示范区(渤海区)建设规划与“一带一路”战略对接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3
/ 3

基于海洋牧场示范区(渤海区)建设规划与“一带一路”战略对接发展研究

  1. 李芸倩 2.崔杨 3.张旭 4.王雪晨 5.杨琳琳 6.庞沁怡

  2. 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辽宁省大连市 116000


摘要:

1.我国推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规划(2017—2025年)。我国各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经国务院同意、专门针对水产养殖业的指导性文件,对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绿色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旨在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2015年,中国对外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e景与行动》。

3.“阿布贾宣言”是指2005年在尼日利亚阿布贾举行的新伙伴关系鱼类首脑会议上通过的宣言; 作为保护和管理目的的单位对待,同时考虑到地理,科学,技术,文化,经济,娱乐和其他相关特征;“成员国”是指非洲联盟的成员国;“PF&RS”是指渔业和水产养殖的政策框架和改革战略;“潜在资源财富”是指个人或社区拥有的资产价值。;“智库会议”意味着集思广益,计划会议和利益相关者协商;“使用权”是指人们在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方面的关系。此宣言的顺利实行为我国预想布景起推动作用,以此取其糟粕取其精华用于我国“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的进程。

4.同时多个国家在近年进行了海产品进口缓解粮食危机。


关键词:项目发展意义,“一带一路”,国民经济水平


项目发展意义

.立足海洋牧场 推动沿海发展

我国海域辽阔,岛屿众多,岸线绵延曲折,拥有良好的天然海域生态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受环境污染、工程建设以及过度捕捞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域荒漠化日趋明显,严重影响了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牧场建设作为解决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金钥匙,是转变海洋渔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探索,也是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发展海洋牧场,不仅能有效养护海洋生物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还能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的水产品,推动养殖升级、捕捞转型、加工提升、三产融合,有效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海洋渔业向绿色、协调、可持续方向发展。

.体制机制完善 完成强国目标

尽管目前我国的海洋牧场建设初具规模,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统筹规划和基础研究不足、示范引领和体制机制建设不够等问题,制约了海洋牧场综合效益的发挥。为贯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强国战略的有关要求,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发展海洋牧场的部署安排,更好地发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综合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国海洋牧场在未来一个时期建设取得新突破,发展再上新台阶,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渔业主管厅(局)组织编制了《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规划(2017-2025年)》。

.“一带一路”政策 沿线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既是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也是对外开放的升级版。其本质是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三年以来,“一带一路”战略对于加强全球经济合作,实现地区和平发展有重要意义,为沿线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丰厚福祉。目前,参与的国家与国际组织已达100多个,我国与20多个国家开展产能合作,建立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达3.1万亿美元,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6%;投资累计达511亿美元,贸易和投资实现快速增长,人才交流日益密切,互联互通网络逐渐形成。随着逆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将面临外需减少的压力,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开拓海外市场,打造区域间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对冲外需下行压力。

.建亚太自贸区 国民经济水平

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构架。其基本内涵在于,紧密结合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和有力抓手,扩大同沿线各国的战略契合点和利益汇合点,有序推进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商品资源物流大通道建设,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力推动双多边经贸投资合作上水平、上台阶,积极推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协定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促进区域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形成以“一带一路”为两翼、以周边国家为基础、以沿线国家为重点、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亚太自贸区(FTAAP)奠定坚实基础。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构架。其基本内涵在于,紧密结合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和有力抓手,扩大同沿线各国的战略契合点和利益汇合点,有序推进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商品资源物流大通道建设,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力推动双多边经贸投资合作上水平、上台阶,积极推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协定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促进区域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形成以“一带一路”为两翼、以周边国家为基础、以沿线国家为重点、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亚太自贸区(FTAAP)奠定坚实基础。

项目实践具体步骤

1.从战略高度重视和推进我省海洋牧场建设

对照国外海洋牧场建设,中国仍处于初期建设阶段,尚未形成系统,大部分是海洋牧场的雏形。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地区间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参差不齐,当前应重新审视我省渔业的现状和地位,重新定位渔业发展的远景目标,重新架构渔业发展的产业结构。巩固并扩大海洋牧场的规模和影响力,对发展迅速的海洋牧场,积极创建“互联网+牧场”模式。运用发展的理念改变海洋牧场仅仅是公益性事业的认知,鼓励自由人或自由团体参与承包管理,在政府引导、监督下对海洋牧场的适度利用采用股份合作制。


2.应创新海洋牧场管理体制、机制,加大管理力度

从政府主管部门层面上,应建立健全海洋牧场建设的长效机制,通过出台与海洋牧场相关的利好政策,成立诸如海洋牧场管理和发展中心等事务部门,保障海洋牧场建设的管理与研究。从运营管理部门层面上,主要负责海洋牧场建设的具体实施工作,制订出台海洋牧场管理制度,创新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取缔违法违规行为,正确引导渔民并充分发挥渔民的积极性。在我国海洋牧场实践效果上,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牧场明显优于政府投资建设的牧场,主要是由于政府投资建设的牧场出现“公共草地的悲剧”,管理成本高、难度大。因此,从社会参与层面上,除了政府投入外,应以开放性姿态,积极推动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长效投入机制,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牧场的建设与管理,要尽快补齐我省在海洋牧场经营制度建设方面相对滞后的“短板”,对于海洋牧场投资者,应按照“谁投资、谁负责、谁收益”的原则,研究并合理确定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建设海洋牧场的积极性。


3. 以科技支撑海洋牧场建设,用海洋牧场平台反哺人才

我国海洋牧场的相关技术发展时间短,科学技术仍不够成熟,从事海洋牧场研究的专业人员比例较低,政府、企业与大学、院所等科研机构的产学研结合也不够紧密,这些方面导致我国海洋牧场建设的研究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与国外完备的科研支撑体系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是,獐子岛海洋牧场在科技投入上给我们提供了较好的经验借鉴。獐子岛集团在海洋专家的指导下实施人工鱼礁投放和海底绿化建设,并和国内顶级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并推广应用一些国家级的科研项目成果。獐子岛集团依托海洋牧场已经实现了“育苗-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模式,从传统的渔业企业转型升级为现代化的海洋食品企业,充分发挥了海洋牧场巨大的资源性优势。此外,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除了加大海洋牧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的力度外,未来应充分发挥海洋牧场平台作用反哺人才,吸纳更多的年轻科研者加入海洋牧场建设队伍中,最终建立有效、长久的人才培养体系。18000余人次,营业收入4000余万元。


大连市海洋牧场产业现存的法律问题分析

1.海洋牧场的安全问题

(1)海洋牧场的礁体影响航行安全问题

(2)海洋牧场平台本身存在安全问题大连省《海洋牧场平台试点管理暂行办法》从安全环保、登临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但从执法检查情况看,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是有的平台建造程序不完备,手续不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平台的建造质量。二是有的平台运营企业使用未经海事部门或渔业部门检验的船舶运送游客,并有超载的现象,一些游客登临平台未穿救生衣。三是有的平台运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企业未制订应急预案,未开展应急演练,对平台安全运营造成威胁。四是平台运营企业安全消防意识不足,存在火灾隐患。

2.海洋牧场经营中涉及的船舶等海事海商问题

海洋牧场平台经营中运送游客至平台的船舶通常由渔船或者快艇改建,一是起到运送游客到海洋牧场平台的运送功能,从这方面看这类船舶属于客船的范畴;二是具有休闲旅游功能,游客在乘船同时观光海上风光,从这方面看也应当属于休闲渔业船舶的范畴。也就是说海洋牧场平台运送游客至平台的船舶兼具客船和休闲渔船的功能。

3.海洋牧场海域使用权、承包权法律问题

我国海洋牧场的兴起时间不长,海洋牧场的建设管理要求较高,因此对海洋牧场的承包使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在海洋牧场海域使用权和承包上有以下几点问题:(1)海洋牧场海域使用权批准时间短,使用金标准过高。(2)海洋牧场存在重建设、轻管理、审批后用海不规范等问题。

法律对策及建议

1.重视海洋牧场区域内航道安全和平台安全,明确安全责任主体

第一,关于海洋牧场区域内的航行安全,建议从审批到建设运营阶段,有关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海洋牧场区域是否已经存在或将来会存在“禁航区”;对海洋牧场区域内航行的船只,是否有必要设定特殊条件;海洋牧场相关工程的施工建设是否存在影响既有航路航行安全的可能。如果存在上述问题,相关的准入条件以及建设要求由相应的管理部门进行设置,如果在海洋牧场区域发生航行安全事故,相关的事故主体和海洋牧场的经营方都可能成为责任主体。

第二,关于海洋牧场平台安全,严格遵守《辽宁省海洋牧场平台试点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要求,务必落实游客安全管理,督促企业严格建立游客登离台账,强化游客全过程安全监控;警示广大游客一定要乘坐正规合法船舶登临平台,并按规定要求穿着救生衣。

2.规范海洋牧场运送游客船舶准入机制

船长小于5米改建船舶从事海洋牧场平台游客运送的问题,现在在我市海洋牧场旅游基地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3条,船舶是指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动式装置,但是用于军事、政府公务和20总吨以下的小型船艇除外。由此可见海商法将20总吨以下的小型船艇排除在船舶的范围内,用于运送海洋牧场游客的小型船艇基本上不属于海商法的管制范围内。这类船艇的监管处于法律空白点,需要加以完善。建议加强对于此类船舶进行运送游客和休闲旅游的监管力度,要么明确禁止此类船舶从事经营活动,要么明确相关的登记、检验程序和监管部门。正在制定中的《大连市海上安全管理条例》(草案)可以考虑将此类船舶列入休闲渔船的管理范畴,由海洋与渔业部门履行监管责任。

3.重视建成后的监管,发挥各职能部门联动机制

在对海洋牧场的走访调研中发现,我国对海洋牧场的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对海洋牧场重建设、轻监管,前期建设投入大量精力,然而建成之后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出现了例如不按审批要求使用海域、周边渔民私自捕捞、环境监管不到位、平台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因此应当建立定期监管机制,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工作落实。目前海洋牧场属于海洋渔业部门监管,但海洋牧场建设和运营情况复杂,涉及渔业、环保、安全、消防、旅游、公安等多个部门,因此建议由当地政府牵头,联结上述相关部门,组建联动小组,从海洋牧场的审,为海洋牧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考虑到海洋牧场船舶管理的特殊性,参考普通渔船、小型客船等安全管理模式,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模式,从而形成以渔业行政主管机关为主、其他行政管理部门为辅、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为第三方技术支持的管理模式。

4.建议出台地方性的海洋牧场管理条例,构建扶持海洋牧场发展的法律体系

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绿色海洋”“经略海洋”,海洋牧场出现繁荣景象,从国家以及省级层面出台了很多文件和法规,例如农业部《关于印发〈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规划(2017—2025)的通知〉》、辽宁省《海洋牧场平台试点管理暂行办法》。市级层面,连云港市于2017年出台了《连云港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关于海洋牧场的单项法规,其中对连云港市海洋牧场的规划建设、开发经营、生态保护、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提出加快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推进休闲渔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美好愿景,可以看出市政府对海洋牧场发展的重视。但另一方面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没有专门规范海洋牧场的法律法规,虽然一些地区出台了管理条例,但层级较低,只适用于本地区,缺乏普适性,各省市虽然出台相应文件,但不属于法律法规,只有指导意义,缺乏法律效力。因此,建议在国家层面制定具有统一指导意义的法律法规以前,大连市可以考虑出台《大连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作为适用于本市区域的专门的海洋牧场法律法规。这对地方发展海洋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经略海洋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综上,海洋牧场示范区的建设离不开相应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制定和出台海洋牧场产业政策和法规就是要通过政策、法律和法规支撑,使海洋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势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和地区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