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4
/ 2

浅析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胡秋平 李佩玲

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浙江水电站 423400

摘要:本文在肯定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巨大作用的同时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分别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从规划、施工和运营三个阶段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诸多不利因素,同时还提出了在工程建设中应避免或减少环境影响的措施。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危害;措施

前言

目前,我国水能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但人均占有水资源仅为2200m3,水资源的开发也只达到百分之十几。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实现合理配置,满足防洪、电力供应等方面的要求,仍然需要修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修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不仅为国民经济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也为改善人们生存、工作、生活状况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暴露了诸多的问题,尤其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

1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概述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主要是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多目标、多阶段、开放复杂的系统,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影响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不确定性”。尽管在一段时间或小范围内的影响可能是明显确定的,但从长远角度分析,其中隐含的非确定性动态系统转化机理,人类难以控制。

2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不同阶段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

以前主要是从建设和运行两阶段来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实际上,在流域的规划阶段就已经对环境造成了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是人类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必须从规划到运行的各个阶段来分析它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2.1 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及规划阶段

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及规划阶段,必须要考虑到工程的规模等级应该服从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开发规划目标,而工程的规模等级又决定了该工程影响环境的程度。因此,如果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开发规划完成以后,各个流段的开发目标也就确定,这就无形地对这些地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虽然这只是“概念”上的,但是对以后的规划实施阶段会产生很大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对工程立项时必须经过环评审通过后才能对工程项目立项。

2.2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

工程施工中,施工开挖、填筑围堰、冲洗骨料、灌浆等过程都将产生悬浮物含量很高的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如直接排放会使地下水和下游水质受到污染;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施工开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施工车辆尾气和生活与生产燃煤废气也会污染周围的空气;施工过程中大型施工机械,开挖山体采用的爆破施工产生噪声污染;堆放弃渣,易造成局部水土流失和泥石流,淤塞河道,妨碍河道流通,会对当地生态造成一系列危害;施工中产生的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对周围居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施工工地上生活条件与卫生条件相对简陋,可能使当地一些传染病、流行病得到传播,对施工人员形成了潜在的危险。

3.3 项目运营管理阶段

水利水电工程建成之后的运行管理对环境的影响很复杂,主要体现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3.3.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工程项目运营时期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对气候、水文、水体、地质、土壤等多方面。

  1. 由于水库形成了大面积蓄水,在阳光辐射下,蒸发量增加,从而导致空气变得湿润、降雨量有所增加;受水库低温效应的影响可使降雨分布发生改变,对于南方大型水库,夏季水面温度低于气温,气层稳定,降雨量减少,冬季水面较暖,大气对流作用增强,降雨量增加;库区的下垫面由陆面变为水面,与空气间的能量交换方式和强度均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年平均气温略有升高。

  2. 水库不仅存蓄了汛期洪水,而且还截流了非汛期的基流,往往会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断流,并引起周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例如下游天然湖泊或池塘断绝水的来源而干涸;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因河流流量减少,使得河流自净能力降低等相关问题。

  3. 水库蓄水后,库内大体积水体流速慢,滞留时间长,有利于悬浮物的沉降,可使水体的浊度、色度降低;库内流速慢,藻类活动频繁,呼吸作用产生的CO2 与水中钙、镁离子结合产生CaCO3和MgCO3 并沉淀下来,降低了水体硬度。但是库内水流流速小,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因此复氧能力减弱,使得水库水体自净能力比河流弱;库内水流流速小,透明度增大,利于藻类光合作用,使藻类大量生长而导致富营养化;被淹没的植被和腐烂的有机物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并释放沼气和大量二氧化碳,同样导致温室效应。

  4. 大型水库蓄水后由于水体压重引起地壳应力的增加;水渗入断层,可导致断层之间的润滑程度增加;增加岩层中空隙水压力等一系列问题可能引发地震。水库蓄水后水位升高,岸坡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易发生塌方、山体滑坡及危险岩体的失稳。

  5. 水库浸没区因土壤中的通气条件差,而造成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减少,肥力下降,影响作物的生长。水位上升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土壤出现沼泽化、潜育化,过分湿润致使植物根系衰败,呼吸困难。由库岸渗漏补给地下水经毛细管作用升至地表,在强烈蒸发作用下使水中盐分浓集于地表,形成盐碱化。

3.3.2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由于水库蓄水后,原有陆地变成了湿地,利于蚊虫孳生,加大了病毒、传染疾病的传播风险。水库的蓄水是免不了要淹没大量的陆地面积,那就必须涉及到大量居民的移民搬迁工作。水库蓄水还可能会淹没一些文物、景观和原始森林。

水库通过涵洞引水使河床干涸,大规模工程建设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新建城镇和道路系统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分割与侵占,都会造成原始生态系统的改变,威胁多样生物的生存,加剧了物种的灭绝。

4.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措施

水电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环境常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就需考虑采从多个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将负面影响降低及最低限度。

4.1要完善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利用法律的手段来约束工程设计和建设单位,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工作的根本点和切入点。

4.2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早期介入,应该对整个流域的规划方案进行评价,能从流域的范围整体考虑开发活动带来的环境影响,并提出宏观的生态保护措施。

4.3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发,应坚持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基本依据,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根本目标,达到水利水电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4.4建议在已有的水文和水质监测站网的基础上,选择中小流域、典型工程试点建立局部区域环境监测体系工作。

5.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长期性的影响。故需努力寻求减轻其不良影响的措施,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今后的水电开发工作应在水电开发中切实保护生态环境,通过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水电建设的健康发展,实现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工程项目的选择、建设和运营都要真正体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


参考文献

[1] 朱党生.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6

[2] 张立中.水资源管理(第3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4

[3] 许土国.环境水利学(第2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4

[4] 孙 林. 环境法与可持续发展[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6

[5] 高季章. 建立与生态环境友好的水电建设体系[J]. 中国三峡建设, 2004, (6)


5fe40ee04ec54_html_75ae0370e27ec2ef.gif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