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4
/ 2

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黄荣仲

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罗布镇中坝小学 657906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改革,素质教育对小学科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不仅要使学生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科学知识,并且要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实验进行独立思考,在实验中验证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发挥科学实验的重要作用。在现阶段的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缺乏操作能力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学教师需要在科学实验中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以小学低年级学生为例,提出了一系列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培养措施

前言:

科学是小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尤其是近些年来社会的发展,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人才更加重视。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使小学学生以后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小学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科学实验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探索到更多有用的科学知识,为小学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利条件。

  1.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科学学科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验性。为了帮助小学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科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科学学科中的一些知识比较抽象,小学阶段的学生会具有差异性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能力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尤其是对于一些在科学学科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通过科学实验,能够将科学知识由抽象化为具体,由难化易,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学科中的重点以及难点。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一些小学学生认为科学学科是枯燥、乏味的,对于科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其主要原因是在传统科学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知识的讲解主要是“灌输型”的,学生被动接受科学学科知识,对于科学学科的学习态度主要是“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教师忽略了动手实验的重要作用,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科学学科的教学效果较差。

还以一些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科学知识,对于学生知识的讲解过于详细,学生无法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的科学学习。对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对科学实验兴趣的培养,兴趣能够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催化剂,在无形中推动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学习,从而使科学学科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将科学实验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可以围绕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展开教学,引起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增加科学学科的趣味性,提高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1]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磁铁的吸力》一课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主要是带领学生探究和发现磁铁的性质。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自制力较差,很难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学习。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钓鱼比赛”的兴趣,让学生比一比在相同的时间内,谁钓上来的鱼数量最多。通过玩游戏,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白钓竿的前面装上了磁铁,钓鱼的游戏主要是通过磁铁的吸力将小鱼钓上来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迅速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引出接下来的磁铁教学,带领学生研究这节课的活动主题。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磁铁能够吸起来什么样的物体呢?教师可以准备各种不同的物体,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验证。通过游戏的形式,能够增加科学实验的趣味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1. 教师要在科学实验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科学教材中的大多数案例多来自于生活,学习科学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为了使学生的科学学习更加轻松,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并且要在观察的同时养成思考的好习惯,养成多问、多思的学习习惯。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培养过程。很多学生都没有观察的习惯,但是能够在后天进行培养。在科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善于观察身边的小变化,并且分析现象变化的具体原因,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二年级《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土壤,寻找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了解土壤中关于小动物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出示土壤中小动物的图片,西瓜虫、屎壳郎、蚯蚓、蚂蚁等,使学生通过图片观察并且讨论,初步认知土壤中的小动物。在经过一定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寻找土壤中小动物的日常活动,并且记录下来,在课堂中进行讨论。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想一想小动物为什么生活在土壤中,土壤对它们有什么样的作用。此外,教师要注意,要使学生地观察时不能破坏小动物的家,要爱护小动物。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能够对科学实验的观察引起重视,教师可以对科学实验中记录全面、表现积极的学生进行表扬,引起其他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以后的科学实验中,发挥科学实验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彰显科学学科的教学价值。

  1. 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主要引导者,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重要影响。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教学氛围严肃,甚至一些小学学生害怕教师,对于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敢向教师请教,不利于学生的科学学习。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用爱心、耐心来对待学生,要以爱育人,使小学学生对教师产生情感依赖,喜欢科学学科的教师就会相应的在科学学科的学习中努力学习,积极表现自己。对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重视,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能够有效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集中精力学习科学知识。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胜心,希望通过努力学习能够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肯定。教师要在互动中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一点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为了达到教师的期望而努力学习,能够使学生在科学学科的学习中感受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为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2]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自制指南针》一课时,教师可以出示指南针,让学生观察指南针,让学生初步了解指南针的结构。然后教师可以指出指南针的具体部分,告诉学生哪里代表的是北极,哪里代表的是南极,为学生演示指南针的操作方法。教师要使学生积极发言,向教师请教不懂的地方。在经过一定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指南针,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查,解决学生在制作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要耐心引导,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从而有效提高科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使科学实验的教学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结语:

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是科学学科的重要教学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对此,小学教师要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引起充分重视,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摸索中探索出适合培养小学学生操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才能不断激发小学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小学学生的操作能力,从而有效提高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越.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01):68.

[2]曹琼敏.如何提升小学低学段学生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0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