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4
/ 2

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于晓阳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人才培养也需要进行改革。本文就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施保障进行探讨


关键字:人才培养 改革 网络技术专业

一、专业发展目标

立足信息化建设,主动适应中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需求,深化“岗证融合、分段进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网络应用”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的发展变化修订培养方案;继续引入交通行业和思科、联想等IT企业的技术标准合作开发专业课程;推行工程项目导向的“学徒制”、“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索建立“引企入校”、“课堂入企”的实习实训基地;完善“企业参与、自我约束、持续改进、推进就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家级重点专业。

二、 人才培养总体目标

本专业面向IT行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必备的文化知识和网络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具备适应网络技术岗位需要的岗位职业综合能力,从事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应用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立足交通信息化建设,服务中西部地区信息产业,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主动适应IT企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化“岗证融合、分段进阶”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健全教育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完成专业课程标准修订、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编写工学结合教材,建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搭建一个集专业课程教学资源、网络虚拟仿真教学、对外技术培训与服务等资源于一体的数字开放式信息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深入对接中部地区网络技术行业企业,开展网络设备管理、硬件生产与服务、系统集成等相关岗位调研与人才需求分析,掌握企业对人才资质与数量需求;根据IT行业工程项目建设不定期的特点,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结合企业工程项目进度需求,进行预约安排,按需教学,试行“学徒制”,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规范、岗位操作规范及实施细则,推行“柔性”管理机制和“动态”运行机制,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

三、创新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按照“专业带产业、产业促专业”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行业参与、校企主体、实体支撑”的多方联动作用,进一步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市场资源,完善项目驱动机制,实现专业设置共议、培养方案共订、师资队伍共培、实训基地共建、教育资源共享、培养过程共管、校企文化共融、科研成果共用、市场运营共推,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以“信息技术工作室”、“网络技术服务中心”实体为支撑,建立信息沟通机制、情感促进机制、利益分享机制,完善合作体系与政策引导机制、市场驱动机制、校企融合机制建设,确保校企合作深入性、长效性。

四、优化模块化课程体系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行业标准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工程操作流程为主线,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工作任务出现的频繁程度、重要性以及所能承载的知识与技能水平,通过岗位分析确定本专业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坚持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以网络技术行业的相关职业岗位的职业活动为主线,有效融合知识、技能、素质,强化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基于职业行为导向与中高职有效衔接,针对网络集成、管理与应用等岗位群资质要求,构建基于中高职衔接的高职课程模块、普通高中起点的高职课程模块。依据职业能力梯度,遵照职业能力递进规律和学习者认识规律,按照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项发展能力三个层次序化课程模块,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模块化课程体系。

五、建设数字开放式信息网络教学资源

为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一支专兼结合、德艺双馨、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专任教师应具备计算机网络或相近专业教育背景,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并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具备较好的教学能力,熟悉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流程,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有相关企业工作经历;兼职教师应为从事布线施工、网络设备管理、网络安防等相关工作的能工巧匠或一线技术人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善于沟通与表达,热心教育事业,能遵守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能保证一定的教学时间和精力。

1.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85%(评估要求70%)。

2.本专业教师数量应与在校生规模相适应,师生比例为1:16左右。

3. 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梯队合理,4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比例应达到30%;

4. 专任教师高级职称的比例达到25%以上,主要专业技能课程至少配备相关专业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

5. 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至少能负责一门课程的建设任务。

六、建设数字开放式信息网络教学资源

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网络技术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同时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应设置内嵌测试的作业题或讨论题,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或测试学习者学习效果。建成项目规范化,素材多样化、资源共享化,知识可拓展的,融"教师授课、学生自主学习、员工进修、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一体的数字开放式信息网络教学资源平台。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所需的教材、图书文献及数字教学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有关网络技术、方法、思维以及实务操作类图书,信息技术和传统文化类文献等。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应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能满足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 胡群. 基于4G网络的校园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11)

[2] 龚达宁. 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发展趋势[J]. 通信管理与技术. 2009(05)

[3] 宋恩梅,袁琳. 移动的书海:国内移动图书馆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0(05)

[4] 严栋.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 图书馆学刊.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