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教育的促进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4
/ 2

儿童美术教育的促进研究

卓雯雯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结合相关实践调查可知,儿童的美术教育在具体操作期间,总是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接受。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下,这种教学模式早已不能紧跟时代的脚步。所以,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为美术教学探索正确定位、科学的操作模式,使之更有益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基于新课改有效落实的背景下,从以下三个方面紧紧围绕着儿童美术教育的促进展开论述。

关键词:美术教育;人格发展;儿童

引言

基于科学技术日益完善的背景下,丰富了儿童的生活,也将他们的知识面加以拓宽。针对美术教育来说,其在素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美术教育的发展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鉴于此,立足于实际情况,从人格方面、审美方面、智力方面阐述了儿童美术教育的促进,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以美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和谐发展

  1. 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对于这种教学情境的创建来说,其不单单烘托了课堂氛围,还起到了丰富教学内容的作用。比如,在学习《化妆晚会》这节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提前将教室装点成节日氛围,并在大屏幕上展示晚会的各种场景,并伴随着轻松、愉快的音乐,然后引导他们自身或是小组成员制作出与之相匹配的头饰与服装进行表演,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显然这对塑造其人格品质有着积极的意义。第二,对现代教学方式进行灵活运用,借助于影像材料创造出适宜的教学情境。举例而言,在学习《蜻蜓飞飞》这节课的过程中,因为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基本上没有亲眼看到过蜻蜓这种昆虫,所以为了令学生加深对该昆虫的印象,教师就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将各种蜻蜓飞舞的图片以及短视频展示在学生眼前,并在此基础上科学指引学生进行详细观察,熟知蜻蜓的特点,感受生命的可贵,以此来促进儿童人格的和谐发展。第三,借助于背景音乐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美术教师在对教学情境进行设置的过程中,使用次数比较频繁的是结合教学内容播放与之相匹配的背景音乐,不但可以起到烘托主题的作用,还能促使他们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举例而言,在学习《鱼儿游游》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当学生进入创作时,教师就可以播放“海底世界”等相关音乐,目的是为了令他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尽情创作。第四,借助于语言营造出合理的教学情境。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当在全面了解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语言表述,不单单对学生汲取知识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还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发散学生思维能力、展示教师魅力等方面都具备其他教学方式不可媲美的作用。

综上所述,教育美术应当为它们的实现营造出开放、民主的时空条件。与此同时,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应当将目光放在儿童人格自我实现的上面,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儿童人格和谐发展。

2以美术教育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全面提升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开展绘画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将以下实物当作教材:一是造型优美;二是色彩协调;三是明快而有意义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全体学生到户外进行写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科学指引儿童深刻体会到大自然独特的魅力,或是引导儿童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旨在促进他们审美能力的全面提升。令他们热爱生活,在开展手工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还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儿童慢慢理解变化统一,对称、协调等相关形式美。显然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令儿童的审美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还强化了感受美的创造力。在整个环节中慢慢令他们拥有判断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慢慢构建起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继而为后期的学习以及工作夯实基础。除了上述教学活动之外,教师还应当将目光放在欣赏课的上面,在开展此项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将美术名家的作品充分展示给学生。在实际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依据美的规律进行引导,通常情况下,美的规律一般指对称、平衡、多样统一。打个比方来说,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对一幅好的绘画进行欣赏,就能够用画面构图均衡的美感;无论是画面对称端庄的美感还是富有节奏感的美感等一系列方面均可以对儿童开展形式美的教育,目的是为了令其艺术美的感知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与此同时,还应当依据作品的思想内容,比方说是英雄事迹,教师就可以依次为目标开展社会教育工作。教师应当有意识的把艺术作品中的美通过多种形式体现出来,以激发儿童意识中的美观,继而达到美育的效果。在引导儿童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教师应当将以下几点当作参考标准:一是内容健康;二是形象生动;三是儿童容易接受的,这样才能令他们加深对这些作品的印象,继而促进其审美能力的全面提升。

3以美术教育促进儿童智力健康发展

第一,感知觉的培养。观察的效果不只是依赖于客体刺激的性质以及特征,还与以下几点存在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一是儿童对观察客体的需求程度;二是观察期间的情绪态度变化;三是准备状态等。换句话来说,就是促使儿童处于有意识状态下,积极地和外物展开相应的感知活动。所以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具体教学期间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望,在科学指引其进行观察的前期阶段就把任务布置好,确定观察的目的。打个比方来说,教师可以组织全体去教室外并引导他们对充满文化气息的艺术作品进行详细观察,像盆景绿化、特色建筑房屋等,还可以开展动态的组织活动。借助于校园视觉文化资源,科学指引儿童大胆表达自身对生活情境的真实体验,继而令其感知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令儿童慢慢采取绘画的形式去呈现出这类美,而不是照葫芦画瓢地去临摹。倘若要求是观察细致,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可采取针对性的手段指引学生对教师布置的风格进行认真观察;假如目的是对色彩的感知,那么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系校服的款式以及颜色进行详细观察。在详细观察的基础上,还应当在适当的情况下将视觉文化元素渗透其中。第二,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期间,儿童在实际学习以及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会形成各种各样的思想,倘若要求所有想法均正确是不切实际的,然而正是由于儿童提出的思想越多,因此形成好思想的概率也就越大。通常情况下,思想的形成是瑕瑜互见的,所以此时美术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发散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不要马上打击到儿童的表现。举例而言,在开展此项教学活动的时候为了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理想的翅膀,教师不用事先进行任何的指示,而且要将学生当作课堂的主角,充分发散其思维能力,且要求学生最大限度地做到别出心裁;除此之外,还应当在适当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去想象,继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结语

基于新课改有效落实的背景下,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越发突出。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当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尤其在最近几年里深受人们的高度重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美术教育对促进儿童人格的和谐发展、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全面提升、促进儿童智力健康发展等方面均发挥出了不容小觑的作用。立足于这种背景之下,笔者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探索,旨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路元难.对儿童美术启蒙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20(16):17-18.

[2]袁庆怡.幼儿美术教育对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5):170-171.

[3]黄帅.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创造性思维培养方法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170-171.

[4]于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创新实践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7):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