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模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8
/ 2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模式探讨

田丹

深圳市石岩公学   518108

摘要:音乐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一个人甚至一个民族思维模式、气节、审美的集中体现。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大约有六千多年,音乐发展从古代到现代在音乐表现形式、音乐创作环境、音乐设备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的音乐不仅是悦耳动听,更具备了陶冶情操,激发兴趣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音乐;音乐鉴赏;音乐教学

引言: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在高中音乐课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美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使学生感受音乐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实践的研究和对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调整,激发学生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感到音乐不再是高高在上难以理解的圣典,拉近了优秀音乐作品与学生间的距离,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一、引导学生们学会聆听感受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教师若想使学生学会鉴赏不同题材、主题、风格、形式的音乐作品,最好的办法则是让他们听。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不论采用何种教学形式,都应坚持以让学生聆听音乐为主的原则,要让学生通过音乐鉴赏掌握一种感知事物、表达自我的方式,使他们能够听出不同的音乐要素,并把这些不同的音乐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能够对不同形式、题材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并作出评价;能够听辨音乐作品的主题。此外,音乐同时也是一种情感的艺术。音乐鉴赏教学的过程应是让学生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予以整体性的感知和体验,直接与音乐作品进行“交流”。在学生“听”的过程中,教师切忌用过多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体验,不能用自己的理解来代替学生的感知。

二、教学中进行适时的言语引导

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学科同其他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体验的方式。音乐是一种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的获得必须通过知觉的方式。因此,音乐教育过程,应是一个学习者对音乐的感受、感悟和音乐对学习者的感染、感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引导者和促进者,其作用是引导学习和促进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仍试图把音乐给学生“讲明白”,这种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其根本症结在于排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无法形成同音乐之间的直接体验与交流。音乐音响的非语义性特征决定了音乐教师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过多讲解,学生们在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时,由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所联想或想象到的音乐内容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对音乐内容进行过多的讲解和诠释,无益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在适当的时机进行适当的言语引导是音乐鉴赏教学有序进行的保证。

三、激发学习兴趣,乐于欣赏和享受音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总是对未知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音乐同样如此,他们有喜爱音乐的天性,有探索音乐世界的欲望,而激发他们探索音乐欲望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能把握好音乐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保护好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真正产生欣赏音乐的兴趣,使其身心融入到音乐实践中,通过自主的学习和体验来认识音乐、感悟音乐的真谛。为此,教师可采用启发式教学,设置疑问,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其好奇心,可通过流行歌曲、音乐名人轶事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比如,从欣赏刘欢的《好汉歌》到中国民歌,从谢津的《说唱脸谱》到传统京剧,既使学生学到了音乐知识、又激发了其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教学中进行适时的言语引导

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学科同其他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体验的方式。音乐是一种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的获得必须通过知觉的方式。因此,音乐教育过程,应是一个学习者对音乐的感受、感悟和音乐对学习者的感染、感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引导者和促进者,其作用是引导学习和促进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仍试图把音乐给学生“讲明白”,这种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其根本症结在于排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无法形成同音乐之间的直接体验与交流。音乐音响的非语义性特征决定了音乐教师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过多讲解,学生们在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时,由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所联想或想象到的音乐内容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对音乐内容进行过多的讲解和诠释,无益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在适当的时机进行适当的言语引导是音乐鉴赏教学有序进行的保证。

五、教学中尊重差异突出个性

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个性特长,让学生人人都能参与到音乐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作为人类特有的精神食粮,音乐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方法体现教学过程的愉悦性,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这既是音乐教学能否获得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也是音乐教学应达到的一个目标。当学生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动力。同一首乐曲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学生可以体会到不同乐器演奏的音色的不同美感。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能够更深刻地体会音乐内涵。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觉得高雅音乐离自己很近,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

六、多媒体技术是辅助教学工具,避免喧宾夺主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扩展了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为音乐鉴赏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局面,也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已逐渐成为目前主流的音乐教学辅助手段。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过多地依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认为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必须使用多媒体,使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就等于上了一堂优秀的音乐课,从而走进了多媒体运用的误区。有些老师在准备一节音乐鉴赏课时,似乎不是把功夫下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法上、而是把精力聚焦于课件制作上:彩色背景、立体文字、三维动画、影视录像等等应有尽有,而不管与教学内容有关无关、有没有必要。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都被这“辅助手段”深深吸引,他们再没有心思去聆听音乐、去体验音乐。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发出的唯一感慨就是:音乐教师制作的课件太棒了!

结语:

高中生的音乐认识还处在发展阶段,虽然他们比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生活环境、生活阅历的局限,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还不高。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应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美育方面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此外,高中生面对高考大关,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音乐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压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马俊燕.走向深度学习的音乐课堂——以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为例[J].中国音乐教育,2019(08):25-29.

[2]甘美逸. 高中音乐鉴赏课"文化分析"教学模式初探[D].

[3]潘国华. 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 科普童话, 2019, 000(007):P.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