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级中弱势群体的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8
/ 2

浅谈小学班级中弱势群体的管理

李悠

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泾华学校 713700

摘要:近几年来,弱势群体问题不仅在社会上受到广泛的关注,而且在学校中也备受教师的关注。但学校中的弱势群体却有别于社会上所说的“弱势群体”,主要是指在班级活动、学习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班级成员的总称,包括“学生心理弱势群体”、“特困生弱势群体”等。弱势群体在学校教育中是客观存在的,它仅仅是表明了一种特性与个性,也仅仅是教育的多元化和多样性的一种体现。弱势群体也仅仅是在特定情境下所表现出的一种当下状态,并不是一直如此。因此,教师必须对这些处于班级弱势中的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和管理,否则将会不利于整个班级的和谐发建设,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班级中生活、学习氛围的形成。

关键词:弱势群体;小学生;有效管理


小学阶段是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也是一生中所受的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校教育。所以,只有在这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要打下坚实的基础,才会在

整个中学阶段乃至大学阶段有出色的表现,才会称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1]从小学阶段,每个班级中都会存在着这么一些学生,他们也许总是坐在最后几排的座位上,也许每天都会有违纪的情况:迟到、早退、开小差、插话等情况;他们的成绩总是跟不上班级的大部队,经常会托班级的后腿;他们对教师有一种莫名的抵触情绪。这就是弱势群体中的一种,也就是“学困生”。“学困生”现象在学生学业生涯的各个阶段都是普遍存在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对于这些“学困生”却是不怎么关心和爱护的,对其要求更是不高,可以说教师对这些人是“视而不见”的。只要他们不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不影响班级的正常课堂秩序,就不会给予他们正面的关注,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不必要的精力。在整个班级中,这个群体往往是没有获得尊重、鼓励和支持的一群人,通常被称为“拖后腿的人”或“被抛弃的一族”。在这种恶性循环的作用下,对他们自身的发展和他人的影响由此可想而知。例如,通过“犯错”等形式来引起教师的关注、同伴的关注或其他人的关注就是这群人对自身身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一种诉求。

那么,究竟如何对这些处于“弱势群体”中的学生进行管理呢?本文主要从弱势群体的类型、表现及教育现状来浅谈如何对其进行管理。

一、弱势群体的常见类型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所面对的对象是不同的个体——学生,每个学生有都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因此,了解学生弱势群体的生成原因,对于教师更好的管理班级、转化弱势群体是有益无害的。从归因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将学生弱势群体划分为“心理性弱势群体”、“ 品格性弱势群体”以及“成就性弱势群体”3个常见类型。

(一)心理性弱势群体

心理性弱势群体中的儿童,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各项活动时,其适应能力、承受能力以及控制能力都比较差。心理性弱势较之于其他弱势群体会显得更为隐蔽,其引发的问题也会更加的严重。[2]一般而言,心理性弱势群体中的儿童常常会感到焦虑、孤独、自卑,还会出现敌对、易怒、有暴力倾向等激烈的对抗情绪,甚至出现严重的逆反心理。[3]

(二)品格性弱势群体

品格性弱势群体中的学生,最为典型的就是过去有“污点”的学生,如在班级中有自私(不愿帮助人)、懒惰(不讲卫生)、嫉妒心强、攻击性强等行为的人,且这类人很容易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和戒备。[2]

鉴于这类群体中的学生早已染上了许多不良的习惯,而且经常有违纪行为的出现,有时甚至用“故意顶撞教师”、“故意惹事”等不良行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所以,这类学生不是那么十分的讨人喜欢,在教师心中的口碑也不是很好。正是由于他们自身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校园中的生活,才导致他们一方面对自己失去信心,他们才是班级中名副其实的弱势群体。这类群体中的学生更需要关心和爱护,他们中的大多数产生不好的行为主是为了引起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注意,因为平时并不优秀的他们得不到教师和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只有在他们犯错误之后,教师和家长才会在他们的身上投入更多的关心,这样,他们就会获得存在感和满足感。对于这类学生,教师更应给予重中之重的关注。

二、弱势群体的有效管理

(一)运用榜样激励的方式管理弱势群体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样能够温和地而又深刻地打进人们的心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也提出,利用榜样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由于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十分强大的,所以,运用榜样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管理弱势群体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如在弱势群体中寻找在某一方面可以做榜样的人物,对其进行当堂表扬,以激发同类型的弱势群体进行学习。当学生向身边的榜样人物那样去思考、去行动,并能克服困难、持之以恒时,榜样的作用便起到了效果。但同时,教师也应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品行、才智、风度等去激励学生。这样对学生才会起到双管齐下的效果。

(二)运用欣赏教育法管理弱势群体

欣赏是有效教育的一种态度,也是实施有效教育的手段之一。它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在这些弱势群体中,大部分学生的表现多是不够突出甚至有问题的,且多数是由于教师缺乏引导而造成的。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必须学会挖掘这类人的优点,发现这类人身上的美,发光点,去引导他们欣赏自己、接纳自己并相信自己。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引导班级中的其他学生去欣赏弱势群体中的学生。只有通过全班之力,去欣赏这些弱势群体才能转化他们,也只有让这类人看到并坚信自己身上是有优点的,他们就会改变自己,完善自己,进而使自己融入课堂、融入学校。

(三)采取“学生自治”的方式管理弱势群体

小学阶段,也是学生从“听话”向“平等”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也正是教师培养其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治”的方式,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做班干部,并从中体会班级荣誉感是与班级中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

(四)运用情感感化的方式管理弱势群体

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就这样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情感”在教育中所处的核心地位。所以,在小学班级的管理中,教师应该对每一位学生都倾注自己的爱心。对于好的学生要热爱,对于这些处于边缘的学生就更要付出自己的真心,给予自己力所能力帮助和关心。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是他们学习的东西,是他们完善自己的途径,更是

他们有效转化的窗口。

在小学阶段,这些“弱势群体”就像是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不仅需要我们教师精心地去打造成、去雕琢;更需要我们用爱心去滋润他们、呵护他们。我们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成长、成才,就如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一样。事实证明,今天的“尖子生”不一定就是明天的“尖子生”,同样的,今天的弱势群体也不一定未来还是,我们要做的就是采取更合理的管理方式,给这些弱势群体更多的关爱,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空间和条件,让他们抓住属于自己的挑战和机遇,让他们向更好的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艳芳.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小学课堂管理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2(4).

[2]陈庆凤.学生弱势群体形成的学校因素暨对策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09(9).

[3]郭瑞茹.陕西省神木县农村弱势儿童教育问题田野调查报告[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