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问题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8
/ 2

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问题地研究

宋彦光

黑龙江省龙建路桥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黑龙江 150000


摘要: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电力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保持高质量的电力运输至关重要。在电力发展过程中,自动化技术大量用于输配电和电力工程,以此来适应电力市场的发展和改革。本文根据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概述和重要性,探讨了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电力工程自动化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地解决措施。

关键词:电力工程;输配电;自动化

一、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概述

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电力工程自动化主要采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再借助信息技术,满足当前社会对智能化供电的要求,有助于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有助于实时监测供电网络运行状态,合理计量配电,提高管理效率,为电力用户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服务对促进电力工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电工程自动化运行的重要性

2.1是对当前经济发展模式的总体适应

电力企业的发展可以为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有序运行带来最有保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实现电力过程自动化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模式对接,保证社会经济科学技术能够及时转变,给社会更多的文明状态和科技发展空间。在现代电力资源自动化运行模式中,坚持科学创新、技术实践的原则,既能保证电力能源运行的整体稳定性,电力过程自动化运行模式是当前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考虑模式。

2.2能够促使更多的自动化科学技术产品诞生

电力工程自动化直接给我国当前的社会科学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就是实现产品和过程的自动化生产,而产品自动化将带来电力工业自动化发展的有效性,因为电力工程自动化直接关系到科学技术的提高,为新产品的推广提供了坚实的动力基础。工业自动化可以节省劳动力,为企业创造更实际的经济效益。另外,电力工程自动化的开发建设,只有在高科技电子产品的应用中,才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

2.3能够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目前,国际经济发展模式是综合国力排名,而综合国力是科技和经济发展总水平的总和。因此,城市现代化建设必须有科学技术的全面护航,自动化建设就是其中之一。权力是科技进步和进步的基础。实现城市现代化,要把科学技术落到实处,技术首先是生产力的第一口号,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电力工程自动化建设是科技的主要动力,而电力工程自动化建设是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

三、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电力工程自动化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1设备因素

近年来,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输变电工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输变电都达到了掌握这一领域的最高水平。但总体而言,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的研究还处于启蒙阶段,而缺乏先进的输配电技术使得电力企业的供电不可能实现深层次的发展。尤其是一些电动精密机械,从外观上还是需要进口的,否则,仅靠国内工业制造业的产出无法满足我国巨大的用电需求。

3.2 缺乏科学管理体系

输变电和电力工程自动化运行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国家电网属于国有企业,所有环节都要遵守国家的规章制度。从整体框架来看,该体系无可挑剔。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没有一个非常详细的权力分配制度和约束。甚至一些地方领导还存在计划经济的残余思想,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电力企业的人才管理和物资分配。

3.3电力损耗

电能损耗现象是目前输配电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用电项目长期处于连续工作状态,维修技术条件不具备。当这两个原因同时出现时,必然会造成功率损耗。遗憾的是,电能的浪费不仅是国家资源的损失,也反映了我国输配电技术的不成熟。

3.4外界因素影响

除了内部因素外,外部因素也给输配电带来诸多限制。比如南北方气候环境不均匀造成的设备损坏,比如北方冬季寒冷,可能导致用电负荷持续下降,南方夏季高温天气不会刷新用电负荷。用户的巨大需求永远是用电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如果企业不能重视这些不良的外部因素,就无法实现设备的定期维护。当设备过度使用时,老化速度会加快,输变电性能自然下降。除了气温、暴风雨、暴风雪等恶劣天气外,输变电运行和电力工程自动化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四、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电力工程自动化运行的解决措施

4.1合理控制电能的损耗

有关调查统计表明,由于电力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或失误造成的电能损失占总损失的47%。因此,必须做好对电力从业人员的监督,这是减少电力损耗的前提。同时,电力企业要加强输配电和用电工程自动化操作规程的制定,要求全体员工严格按照既定方针进行各项操作。建立科学完善的奖惩机制,严格责任制,更好地监督和控制员工的经营行为。此外,要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专业能力评估,使他们清楚自己目前的专业能力,引导他们不断学习和提高,增强责任感,加强节能教育,增强节能意识。除了提高个人能力和各方面素质外,还要鼓励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增强创新能力,对具有创新精神的员工或团队给予表彰,为电力企业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4.2积极保障电力的稳定性

在迎峰度夏期间,临时用电不足是普遍现象。迎峰度夏期间,要积极应对因缺电造成的输配电系统和用电系统不稳定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对输配电和电气工程设备进行在线监测、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二是对输配电系统和用电系统进行事故预案。为防止故障,必须准备备用电源。

4.3引进自动化技术

将自动化技术引入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是一项重要措施。输变电及用电工程引入自动化技术,为输变电工程和用电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保证输电事业的顺利发展;符合输变电和用电工程发展的实际要求,实现了电力企业改革自主创新和研发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自动化技术的运行和应用效果,企业必须加强研究,积极投入资金,借鉴国内外成功地应用经验,努力寻找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开发与该技术相关的其他技术,实现自主创新。

4.4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为了使输变电自动化和电力工程的可靠运行,必须重视技术人员。首先,在招聘员工时,要尽量选择具有丰富自动化技术经验的专业人才,而有效引进专业人才是保证输变电和用电项目自动化可靠运行的重要途径。其次,为了实现输变电工程自动化的可靠运行,还必须重视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这也是加大培训力度的途径。

4.5全面实现科学化的管理模式

科学的管理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一是摒弃传统的用人模式,注重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引进;重视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相应的制度和培训。如果培训不合格,他们就不能工作。培训达到合格标准,方可上岗。一是放弃传统的用人模式,注重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引进;重视自动化专业的培训,建立有针对性的相关制度和培训。如果培训不合格,他们就不能上班。培训达到资格标准,方可上岗。二是相关电力公司和科研机构必须关注人才的福利,关心人才的生活,引导和鼓励他们的自主创新研究。第三,相关供电企业必须实施一定的企业制度改革,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中的无序和懒惰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科学管理制度。

结语:

总之,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供电质量和供电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需要从事这项工作操作人员不断加深对技术的理解,采取合理的技术应用提高电力系统供电稳定性,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手段,有利于提高输电企业的发电能力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从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牛洋威.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问题地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8):1854-1855.

[2]张聪.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问题地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607.

[3]吴坚.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问题地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20,(26):236.

[4]范彧珩,徐新宇.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问题地研究[J].中国金属通报,2018,(8):205-206. DOI:10.3969/j.issn.1672-1667.2018.0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