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全科教师政策的认识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8
/ 2

对小学全科教师政策的认识与思考

李林蓓

重庆市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重庆北碚 400700

摘要: 近几年来“全科教学”成为国家政策文件及教学实践领域的热词,相关的教改活动也渐成燎原之势,与此同时全科教师的培养也是我国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并且,对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模式也存在多种解读,诸如培养“通才型”教师、培养“全才型”全科教师等话题盛极一时。在当前新教育改革的目标指引下,“理性与人性相互交融”的发展路径是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方法论解读的合理归宿,也是立足于教师教育生命本身发展的学理性基础。

关键词: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教育政策;存在问题

引言:近几年,全科小学教师在国家教育政策、教育界以及不少地方的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中都是一个高频词。2012年9月6日,国家教育部、发改委等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完善小学教师全科培养模式”。同年9月20日,教育部等四部委在《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再次提出扩大“全科小学教师培养规模”。2014年8月《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又强调“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重点探索全科小学教师培养模式”,这个文件的重申,实际上标志着在国家层面已经把全科小学教师培养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攻坚目标之一。当前,我国对小学全科教师的认识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一些基本概念及内涵还处在探究之中,尤其是在对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的方法论解读上,出现了诸多不同的观点。因此,对小学全科教师政策的认识与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模式概略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观念、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方式多层面有机结合的产物,其基本问题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它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反映,必须以社会需要为依据,并与社会需要相吻合。”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正是基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不断变革,从而引起的在教育领域中的系列改革之一。教育教学所面对的是一群有生命的、有活力的群体,教学参与者是也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活生生的现实人。教学是质朴的、守成的、思辦的、分析的、批判的、创新的,是情不自禁的,是从灵魂深处流露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的发源地。因此,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具有稳定性、时代性、发展性和灵活性等多种特征。

二、小学全科教学产生的背景

小学全科教师是相对于小学分科教师而言的,是指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能独立承担国家规定的小学阶段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的教师。小学全科教师在我国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且是早有先例。现在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说是对中师培养模式的传承,也可以说是一种新生事物。目前,对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从概念、培养的思路,以及理念等方面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且吸纳了国外一些国家的先进做法,但我国的全科教学目前仍处于方兴未艾的探索阶段,因此还需不断的改进,寻找到一种适合我们国家培养全科教师的道路。小学全科教师作为一种新的提法,一种新的思路既有传承,也有创新。目前,对于基础教育的师资培养具有颇多诟病,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理念的提出为解决中西部农村小学办学规模小、师资缺乏、跨学科教学的现状提供了一种改革思路,有助于推进基础教育的师资培养工作。同时,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深度变革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重视“教得好”,更要重视“下得去、留得住”

随着《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的实施,当下已经有不少地区开始在地方师范院校开展对乡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但就目前来看,已经出台的“文理相通”“一专多能”“分段培养”等培养方案,大多是针对教师“教得好”,而很少涉及教师“下得去,留得住”。这种培养方案默认,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是政府协议所要发挥的功能,在这一环节上,目前也存在着诸多纰漏。如果培养对象不想“下去”或回老家,只是因政策胁迫而到乡村任教,其教育教学效果又如何保证呢?如果培养对象不想“留下去”,宁愿违约也要离开农村教学点,那花费时间和精力培养的人才就这样流失?那样的话,以“教育扶贫”来“阻隔贫困代际传递”的蓝图多少也会落空。这个过程不仅是培养学生对乡村教育感情的过程,同时也是带领学生站在宏观角度思考、研究农村教育的过程。只有让被培养者肯沉下心来,研究自己的工作,发自内心的愿意为乡村教育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才有可能在未来找到职业归属感、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

四、关注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工作的特殊需求

由于乡村条件相对艰苦,很多学生也是留守儿童,师生的心理援助急需社会重视。无论是教师职后培训还是师范生培养,都需适当加强适合农村实际的心理学知识与技能教学内容。根据乡村全科教师面临任教多门学科的现实需要,加强学科课程整合的指导,如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语文和“道德与法治”、数学与科学、体音美整合。语文作为工具学科,完全可以充分融人其他学科教学和生活的全过程。在一些研究中了解到,一个老师负责多个年级的某门学科,另一个老师负责多个年级的另一门学科,也是当下许多教学点经常采用的“变通包班”方式。而对教学器材有较高要求的科学、体音美课程,则需要教给乡村全科教师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让教育者不会因设备设施不足而失去教学的兴趣。

五、全科小学教师的政策实施

小学教师的全科教师是我国乡村教师队伍中的一大群体,然而当前全科教师尚未在正规途径上得到认可。比如在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上,当前我国关于全科教师的考核、准入政策并没有相关法律规定,与之相关的《教师资格条例》第三章规定中,对小学教师中全科教师并未明确规定其资格要求;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中,从考试内容上看跟全科要求是相似的,但其面试却规定着“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等面试科目,并对面试合格的教师颁发相应科目的教师资格证书。

这样就使我们面临着,一个接受了全科培养模式的小学教育专业师范毕业生,面试时又必须选定一科作为申领方向。这样的话,在专业表现上肯定比不上那些接受过分科教育的师范毕业生。此外,《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没有设置专门的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证书,致使受全科教育培养的师范生在教师资格上得不到认同,外界对其专业认可度较低,对全科教师这个群体而言其打击是十分巨大的。

最重要的就是制度先行,保障全科教师权利。全科教师在我国教师招聘制度中的权利保障已成为当前发展乡村教育、乡村教师短缺、就业形势严峻等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制定全科教师相关保障制度将成为乡村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现今我国教师资格制度以及教师招聘制度方面对全科教师群体没有相关制度保障和规定,但随着国家对乡村基础教育的重视,以及全科教师在乡村基层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的凸显,全科教师的相关权利保障状况会得到相应改善。

总结

作为全科教师的预备队伍的一员,了解全科教师政策,不仅是自我权利的保障,更是自我发展的核心。全科教师这个群体面临着许多困境,正确认识全科教师政策是冲破困境的关键。小学全科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是小学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必由之路, 要把实践教学以教学元素的形式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而不是仅当作一个教学环节来完成, 这样才能促进优秀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我们要在自己的岗位中不断发现问题,反思和总结,这样才能打破小学全科教师人才培养的困境,提高我国的师资力量,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我国培养更多的栋梁。


参考文献 :

  1. 关于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及农村小学教师现状的思考 卢琦《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年06期

  2. 小学全科教师招生政策的冷静思考 杨涛《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16期

  3. 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思考 田振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6年04期

  4. 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张献伟《中国民族教育》2016年12期

  5. 全科小学教师培养的现状思考与实践路径 郝晓霞,杨丽萍《文学教育(下)》2017年01期

  6. 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现状与研究趋势 程芬萍《教学与管理》2016年17期

  7. 小学全科教师政策变迁及趋势展望 杨梅《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