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战略视野下跨界合作协同创新服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8
/ 2

品牌战略视野下跨界合作协同创新服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李骏

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省科学院) 山东济南 250353

摘要:品牌战略铸就强势品牌成为现代竞争经济中引领企业制胜的战略性意识。本文以服装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以培养适应服装市场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企业输送综合创新型人才为目的,以品牌战略为视野,采用跨界合作协同创新构建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新思路,使服装教育与服装行业发展相协调。

关键词:品牌战略视野;跨界合作;服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国,无论从近期还是长远来看,随着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服装强势品牌的崛起,服装行业始终是我国对外贸易的相对优势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却存在缺乏与市场、服装企业的联系,导致企业找不到相关人才,学校培养不出企业和市场直接需要的人才的矛盾境地,这就要求我们应以品牌战略为视野,采用跨界合作协同创新的形式,共享资源,思考如何构建创新型服装设计教育模式。

一、服装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也取得的很大成就,但是面对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变化,传统服装艺术教育领域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传统服装设计教育专业对人才的培养模式仍然沿用传统的培养模式,暴露出课程之间连贯性不强,衔接性较弱,项目代入较空泛等问题,造成了专业学习容易和真正的服装市场链接断层,同时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学模式教师以理论与案例讲授为主,加之市场的不可确定性,很难直接运用有效的市场信息,整个课程的主动性不掌握在学生手中,以被动接受理论知识为学习基础。

其次,课程体系存在缺乏必要的交叉学科的融入,教学环节安排也不够紧跟时代发展,学生缺乏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由于实践的机会少,使得跨界合作协同创新的教学课程建设开展不完善或带有片面性。这些方面的欠缺也就直接导致学生的服装设计仅仅停留在理论与技艺方面的提升,而关于品牌视野、设计内涵、文化等方面的内在提升缓慢。

最后,服装设计教育还存在与现实需求脱节,缺乏市场意识的问题,由于无法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时代发展变化,导致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培养模式等方面都与市场需求出现一定偏差。从目前服装行业市场来看,服装设计普遍缺乏原创性,传统教学中学生们养成了依赖“模仿”“借鉴”的习惯,导致学生们在毕业后从事服装设计和策划的时候仍然难以实现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个性的真正“原创”,由于忽视市场和不同群体的需求,会导致学生就业后对服装市场变化缺乏敏锐的感知能力,很难得心应手。

二、跨界合作协同创新服装设计教育模式的重要性

服装设计教育应该为市场提供高端设计相关人才,日前越来越多的设计公司与企业都迫切需要具有综合性知识结构的创新性人才,既有一到两个学科或专业领域高度专业的知识,又具有其他专业与学科领域更广博的知识面与兴趣。在当前的全球产品设计整体化的大趋势下,很难靠一个人的力量,从单一的行业出发实现创新。跨学科模式以及跨专业课程成为众多发达国家大学艺术设计课程改革的焦点,因为它摒弃了分科课程的缺陷,符合人的整体认知特点和科学发展的综合化走势,更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艺术创新与实践应用能力。[1]

我国高等设计教育正处于快速增长与调整期,设计类大学应该围绕跨学科领域重新构建新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打破原有知识结构的局限,在原有学科、专业划分的基础上,逐步尝试增加跨专业的横向课程,将其建设成为一种整合的、跨学科的和基于应用的课程体系,同时结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构建“跨界合作协同育人”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知识观,激发其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使学生不仅具有适应全球化时代要求的素质,更具有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的实战能力。

三、品牌战略视野下跨界合作协同创新培养模式对策

要解决当前我国传统服装设计培养模式中的不利因素,就要以市场为基础以品牌战略为视野,回归服装教育层面,以当前设计人才培养趋势为导向,与服装企业和市场发展需求相接轨,在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的背景下,构建创新培养模式,推动中国服装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建构

首先,继续完善服装设计教育体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将教学与市场结合起来,以扎实理论课程为基础,将服装设计相关专业课程直接面向市场,专题设计及品牌策划课程按照服装企业品牌的开发工作流程作为根据展开教学设计与活动,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性服装设计理念,敏锐的市场意识以及优秀的团队精神。其次,修订相关教材,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发新型教材,注重信息化教学,扩充涉及服装设计的实践指导资源,为学生进行服装设计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源。最后,以市场为导向,建设经过专业的考量的各类品牌、设计案例库,案例筛选那些符合目前国内服装行业的大环境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价值、对比和借鉴的价值,具有可操作性的经典案例,并紧随市场的发展趋势持续扩充,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将理论和案例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加清晰、更加深刻地了解现代服装行业、企业现状。

(二)跨界合作协同创新培养模式

现今世界早已进入了全新时代,服装产业也迅速发展。通过对近几年服装专业毕业生摸底调查发现,从事专职服饰产品设计的学生相对较少,更多的还要参与到陈列、平面、动态等各种时尚设计活动中去。作为综合性、交叉性、创新性及实践性很强的设计专业,服装设计不会作为一个产品的单独载体进行呈献,需要多学科的融合与革新来解决,服装与服饰设计设计、现代手工艺、平面设计、数字艺术与传媒、展示与陈列的跨专业、广角度的学习非常必要。因此在确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扩展选修课程,在培养模式的构建中强调不同文化、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跨学科多专业学习和合作团队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最终构建符合时代发展、岗位针对性强,综合能力培养的创新型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体系。

(三)构建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

学校要加强与企业、市场的联系,让师生能够及时掌握外部有效信息,除了实地实践还要构建多元化教学手段,以教师团队与企业设计师合作,结合课程成立项目组带领学生构建项目工作室,承接部分来自企业的工作任务,并运用新型网络教学手段打破地域限制,开发企业教学新模式,运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进行学习与实践,运用网络平台将课堂设置在企业内部,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进行实践性内容学习。通过实际项目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在掌握服装设计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好了解企业与市场需求,提升学习效果。通过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建设,培育符合企业品牌战略发展和用人需求的综合应用能力强,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专业人才,而且服装企业能够与学校在合作平台基础上进行品牌、材料、设计等深层次研究,利用学校研究优势,为企业提供核心竞争力。[2]

总之,服装设计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体系应注重实践,深化改革,提高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其培养内容应具有“艺术技术一体化”、“理论实践一体化”、“跨界合作协同创新”的特点。培养具有多学科视角、跨界合作能力,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是现代服装设计教育的培养目标。

[1]王志惠.基于市场需求的服装设计教育[J].艺术教育,2017(23):171.

[2] 邓琼.国内服装品牌的现状与发展战略[J].智库时代,2017(11):13.

个人简介:李骏,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齐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