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高职生契约精神的培养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8
/ 2

网络时代高职生契约精神的培养策略探析

左玮玮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1231


【摘 要】:基于“微时代”背景下,从思想、内容、形式等三个层面对高职院校如何进行契约精神培养,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职生;契约精神

契约精神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它在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运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法治建设有着相互补充的作用。在信息化以及网络化时代之下,要想让网络变为弘扬社会正气、全面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职生契约精神的有效抓手,首先要掌握占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高地的主动权;由于高职生是一个思想活跃、思路灵活、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度比较高的群体,所以要合理利用网络等相关媒介来传播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传递正能量、消弭负能量。

一、从思想层面上说,要积极打通师生通道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发展焦点逐渐转移到新闻客户端等自有平台建设上,在一定程度上,微博、微信逐渐成为媒体新产品的推广工具和引流平台。将单纯灌输教育转变为受教育者主动接受教育并非易事,除了要增强网站、微信等平台的吸引力,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正确选择信息,打通师生通道,想方设法增加自我教育在高职生契约精神培养中的分量。

第一 ,因势利导,构建价值认同。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善于运用时下流行用语或事件、晓以大义,传播正能量;运用通俗易懂、简洁平实的语言,引起情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内部认同。同时还要牢记一点,立场坚定,掌握自媒体言论的主动权,引导舆论导向,真正切实提升高职生思政教育的成效,真正切实成为高职生心目当中话语平等的“网络好友”和立场坚定的 “意见领袖”。

第二学生参与,注入更多活力。选拔、培养一批学生骨干,形成师生合力。比如:针对时事热点、舆论舆情提供“学生视角”,使掌上的职业教育更加贴合学生实际,吸引学生眼球;能及时捕捉到学生群体的需求,善于创新创造,教育的施教者与受教者间的角色限制随着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全面发展而被很好地破解,受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更加凸显,也使得受教育者契约精神的培养更加有益,二者能更好地进行更强更直接的互动和交流。

第三创新带动,规范队伍管理。思政教育最终其实就是为了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自身的价值观体系,加强高职生法治理念和契约精神养成,是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与持续性的支撑,是高校公正有序思政教育环境形成的关键。提高高职生对契约精神的认同,就要规范队伍管理。对于他们来说,通过加强普及法律知识、权利意识、学生程序规则意识、公平公正意识等角度展开提升,可帮助他们获取理论框架,补足认知短板,不断探索与思考。

从内容层面上说,要积极优化结构设计

互联网时代,网络的虚拟不等于虚假,在信息内容的采集上,必须从高职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在理论、原则和要求的指导下,从内容设计方面进行调整,实现最大程度的优化。

第一政治教育是核心内容与灵魂。我国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一名词,包含着对己谋生,对众服务,实一物两面”,职业教育不仅为个人,更主要的是为大众服务,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以政治教育为主导,加强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帮助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增强国家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面对多元文化,尤其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重自觉”(道路自觉、理论自觉、制度自觉和文化自觉)。

第二价值观教育是基础性内容。重点要优化道德教育的内容结构,内化道德规范,践履道德规范,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素质,特别是要增强受教育者在激烈的竞争中用于进取、不怕挫折、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意志品质和能力;培养高职生守规范、不循私的正直理念,对他们建立职业生涯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杜绝工作中的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甚至徇私枉法,滑向犯罪深渊,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三文化素质奠定契约教育根基。要吸收中国传统道德的合理内核,活化传统思想道德资源,塑造契约精神,同时又注入时代精神,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道德责任能力”以及与新媒体时代相适应的文明上网、诚信上网的意识和能力等。《尚书》有云:“恭俭惟德,无载尔伪。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意思是人要有恭俭美德,不能行奸作伪;有德者诚实正直,言行一致,不搞投机取巧,会有良好的社会声誉;作伪者违背良知,欺心求进,劳苦诈穷,必然至于道曲而事日拙,所以奸伪不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更是如此,从本质上讲,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失去了个人信用,工作、生活将难以为继,应引起高职生的高度重视。

三、从形式层面上说,要积极增进融合互动

当务之急,在充分调动高职生的感官、思维的前提下,使他们尽可能地接受法治教育,培养劳动者的法治意识,切实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使劳动者感到人格与尊严的平等,使职业道德规范深入人心,同时,不断增强网络教育的感染力。

第一化被动为主动。互联网的开放性、各种信息传播的快捷性以及网上角色的随意性和虚拟性,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导地位,牢牢把握主动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以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强调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和牢固的专业思想,第一时间主动发布信息,根据高职生的自身实际情况迅速做出反应和判断;及时更新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及时反映相关的热点问题;在原有图文影音呈现的基础上,链接优质第三方平台,加入测试、直播等新鲜元素,增加内容吸引力,拉近与学生的交流距离。

第二由主动到互动。网络并不是一剂神丹妙药,还需要网上网下、网内网外的和谐互动,优势互补,共同营造育人氛围,更好地发挥双向育人作用。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要实现双向互动,在遵循青年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因势利导,重构职业道德规范,更新职业道德教育理念,提高青年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成效,通过网络媒介,互相交流思想,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充分、合理利用当代网络媒体技术,语言、沟通和影响多管齐下,让高职生更容易接受,提升他们的网络素养。

第三以互动促融合。要增进网络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重点要倡导“三自”教育新模式。在自我教育方面,强化学生在教育当中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学生在工作中尽忠职守,爱岗敬业,自觉地完成本职工作,体现出个人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对契约的尊重;在自我管理方面,以社团的名义组建队伍,使之作为“三自”教育体系的有效实体;在自我服务方面,鼓励学生通过主动发现、自我思考,去解决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难题、矛盾与困惑,从中体味教育价值,不断认识自己。契约精神是以人为本,平等互利,诚实守信,法治意识等众多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与责任意识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互为表里。一个有责任意识的人,才会认真履行契约;反之,有了契约精神,必然会有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 理查德•A•斯皮内洛.世纪道德:信息技术的伦理方面,刘刚译[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52.

[2] 冯冠.以契约精神引领高校职业观教育[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 周鸽. 高职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法治和契约精神的养成研究[J]. 教师,2020(2).

[本文系浙江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职生契约精神的培育路径探究”(编号Y20193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