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政策与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8
/ 3

国外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政策与 启示

谭俊英 刘思琪 杨秀喻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贵阳 550025

摘要:个体层面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过程,涵盖教师的专业情意、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参考国外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可以通过引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凝聚团队力量增强教师专业情意,完善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多样化开展教师培训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等路径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关键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启示


一流教师团队是一流学科建设和一流专业建设的根本力量。高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学科、专业的水平,进而也决定了高校办学水平。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贯穿于教师生涯的始终,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关键渠道。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进而分析国外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政策与路径,可为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借鉴。

一、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1.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目前,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认识学界尚未达一致的意见,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戴(Day.C)结合多位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研究,将教师专业发展定义为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参与各种培训活动的过程,并强调这是有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过程。[1]我国学者王建平认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终身学习的内容,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过程。[2]我们认同将教师专业发展从个体和群体两个维度来理解。从个体角度看,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指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过程,涵盖教师个人的专业情意、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从群体角度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特指教师群体的专业资质。伴随着人们对教育理论和实践认识的不断丰富完善,对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理解也不断深入,关注的重点从教师教学效果转变到教师入职前后整个教学生涯,这是终身学习时代对教师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2.学科、专业建设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是高校内涵发展永恒的主题。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建设必须以学科建设为依托。高校教师作为教学科研工作的承担者,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共同的主体。在一流学科背景建设下,高校迫切需要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而这关键在于能否将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相统一,将学科建设的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

高水平师资队伍是一流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关键,而教师的专业情意、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础保障;专业能力的重点是教师将储备的专业知识及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教学;专业情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激发教师产生教学热情并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这三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综合表现。同时,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并不是教师个体闭门造车式的自主学习过程,它需要有教育教学经验和科研经验丰富的前辈、名师与专家的指导,以及教师同伴之间的学习交流,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3]可见,在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亟需打通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渠道,通过专业建设做强学科建设,通过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发展,而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推进学校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动力源。

二、国外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政策与实践

当前,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如何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不同国家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研究、学习不同国家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对推动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美国大学历来重视高水平教师的培养。美国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来源于美国教师群体的自发需求,并且与国家项目和相关计划的支持密不可分。美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包括教学咨询与研讨、教学技术辅导等。教学咨询与研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校内举行研讨会,包括校内、长短期离校研讨会及拓展性校内研讨会,但多是根据学校各自的特点举行。另一种是举办教学咨询活动,一般由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开设,并分为简单咨询和深度咨询两种形式。此外,教学信息化愈加得到重视。美国高校通过举办信息技术宣传活动、技术培训研讨班、技术咨询服务等,激励教师熟练运用教学技术,改善教学质量。其次,美国高校教师发展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中心项目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每位教师提供服务,包括:职业生涯的早、中、后期教师发展项目。4 同时,教师发展中心还结合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及教师个人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有差别、个性化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通过项目制的学习方式引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德国教师专业发展在“博洛尼亚进程”中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要求高校成立教师发展相关机构;要求高校加强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2005年德国发布《关于高校教学法继续教育标准化和认证的指导方针》,要求学校加强教师网络学习,通过共同学习研讨课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5]

日本的教师发展(Faculty Development 简称 FD)制度是专门针对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系列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不断扩大为促进教师潜能和各项技能充分发挥。日本高校教师发展会考虑区域差异和学科难易深度,建立相应的教师发展中心,并针对不同学科举办教师发展项目。开展教育改革研讨会、公开授课、专题研讨等是日本高校教师发展项目的基本形式。[6]

三、国外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受各国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美国、德国及日本等三个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教师专业发展政策与实践都是适应其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宝贵经验,其中一些较好的做法,对我国地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引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从美国,日本和德国三个国家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与实施情况来看,三个国家在培训过程中透漏着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更新的理念。日本在借鉴美国“未来教师培养计划”的发展经验基础上,创新发展理念,并引导教师基于自身实际制定适宜的发展计划。从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看,刚入职的高校教师缺乏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在教学和科研中左右兼顾,难以适从,容易产生迷茫之感。借鉴国外教师发展的经验,高校可以制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制度,要求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的前辈和专家指导、引导教师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促进教师有方向的发展,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凝聚团队力量增强教师专业情意

国外教师专业发展政策都尤为关注教师专业情意,而教师的专业情意不只是表现为对专业的认同,还表现为对课程团队、学科团队,以及对学校的归属感。从我们所了解的情况看,一些地方高校教师的团队归属感很低,常常是因为要上课、开会才来到学校,其余时间多在家办公,而学校也没有自己的办公桌。教师与学校、团队从物理距离的疏远导致心理距离的疏离,凝聚力缺失必然带来的是归属感的缺失,而教师对学校、团队归属感是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因此,学校应关心教师的心理需求,从专业和学科的角度形成教师队伍向心力,抓好基层专业组织——“系”和基层学科组织——“学科团队”建设,提升教师对学校、学科专业的归属感,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如此,才能产生较强的专业情意。

(三)完善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国外教师专业发展也非常重视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教学与科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技能。顺应时代潮流,我国高校教师必须加强信息化教学能力与信息化科研能力。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高校教师应及时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手段,将新信息技术与实际教学更好地融合,学会分享与共享最新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教研相长。同时,高校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的角色,未来教育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有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时代,教师更应成为教学的启发者、引导者和答疑者。因此,高校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应为教师提供教育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培训机会,提升教师使用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技能。另一方面,还应多渠道为教师提供校内、区域内、国内以及国外优秀的课堂教学资源,通过对优秀课堂教学的观摩,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这是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渠道。

(四)多样化开展教师培训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在培训内容上,国外教师专业发展都特别关注教师需求的多样化,注重培训内容的个性化,方式也灵活多样。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也需要基于自身学校的办学实际,通过对教师专业培训相关需求的调研,分类指导教师培训专业技能,注重教师教学的多元化,促进教师队伍教学质量发展。比如,有的教师期望参加课堂教学观摩的培训,有的教师期望参加科研能力提升培训,有的教师期望参加教师职业倦怠应对等心理健康培训……学校应针对不同教师的需求,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工作。以教师需求和学校需求为导向的教师培训工作,才能真正实现通过教师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可见,高校可以通过引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凝聚团队力量增强教师专业情意,完善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多样化开展教师培训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等路径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增强教师的专业情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Day,C.Developing Teacher:the Challenges of Lifelong Learning[J].London:Falmer,1999:38.

2[] [美]Lynda Fielstein,Patricia Phelps,王建平译.教师新概念一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02:9.

3] 覃日怡.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水平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8:13.

4[] Donald C. Baumer. Faculty Development in an Era of Resource Constraints[J].Political Science & Politics, 2005, 38(1):108-109.

5] 马欣慧. 新时代地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8.

6] 沈媛媛.日本《新教员评价考核制度指南》研究[D].西南大学,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