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职教育体系下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8
/ 2


当代高职教育体系下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王欣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104

摘要:在高职教育多年的课程改革探索中,项目教学法获得了较好的成效。然而在实践中还存在着教学内容“市场化”及“专业化”程度不够、实训场所建设滞后等问题。本文主要以服装展示设计课程为例,对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开发与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服装展示设计



高等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越来越受到当下社会和行业的关注,而这一功能建立于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的“市场化”基础之上。2012年国家教育部印发的《高等教育专题规划》(教高[2012] 5号)中指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这标志了作为培养当代应用型技能性人才的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正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一、高职教育体系下的项目教学法与服装展示设计课程

(一)当代高职教育与项目教学法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知识的维度和广度,又强调职业教育的实用性与针对性。总体来看,它最为突出的特征是重视学生实践的能力,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但当前国内高职教育中仍存在着诸多弊端,如教学不能很好与社会和企业相融合、仍主要采用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方法等,这些问题从根本上束缚了当代高职教育的发展步伐。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看到,以校企合作为基础进行项目化教学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校企间持久而深层次的合作关系更是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这已成为当下国内高职教育重要的研究课题。

“项目教学法”是20世纪中后期在西方逐渐成形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它主要是指教师根据传统课程体系中的知识内容,将知识点设计成一个个项目,并交由学生自己解决的新型教学方法。该方法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改变了过去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三个中心”,即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操为中心。它通过对项目的科学分解,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一种学生自主协作、主动参与,既有理论指导性,又有实操的实践性;既有教学目标的总体性,又有教学过程的互动性的新型教学模式。

如何正确高效地进行项目化教学将是当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校企深度合作对于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开发与实践作用突出。

(二)服装展示设计课程与项目教学法

随着国内服装品牌的竞争日趋白日化,服装展示设计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近年来越来越受到行业和企业的关注,成为服装品牌提升形象、促进销售的重要手段,服装展示专业的人才自然也倍受青睐。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服装展示设计课程的学生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在现代服装销售终端中的服装展示专业领域从事服装展示设计、服装款式搭配,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了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笔者分析与研判了国内外各类先进教学模式之后认为实施项目化教学是培养服装展示设计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课程项目教学的构成与实施

(一)项目的设计

1、项目的确立

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是围绕“项目”开展和组织教学,因此它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项目”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一般来说项目围绕课程的主要内容展开,强调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有机结合,如流水台设计、橱窗设计、服装色彩搭配、服装卖场店面规划等。依托多元而紧密的深度校企合作机制,服装展示设计课程中的项目设计能够紧紧围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原则,通过项目实施,把工作过程知识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把每个独立项目任务作为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载体,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

2、教学环境的设置

项目化教学强调的是将现实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和流程引入教学过程,因此这种教学活动应当在一个完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展开。由此也带来了诸如配套的教学实训场所的面积和设施的规格是否能符合行业实际,涉及的物品数量是否能满足全班学生进行训练等一系列问题。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针对不同的实训项目,应安排不同教学实训场所。就校内实训室而言,通常用来安排学生完成一些虚拟的、内容相对基础性的课程项目,如服装色彩搭配、流水台设计、创意橱窗设计等。而在校外企业的销售终端,课程项目更多的可以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而细分为数个子项目,由学生分组完成。因此,深度校企合作模式下双方共同打造的实训室和企业销售终端能够提供一个与市场保持密切联系的教学实训环境,这也成为了后阶段项目实施的重要条件。真实的环境更容易引导学生进入专业角色,直观的了解该职业的岗位需求。

3、理论与实践的课时分配

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了让学生掌握实用的职业技能、积累丰富的职业经验,应重点突出实践环节,强调学生动手操作。一般来说,专业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各占40%与60%,以60课时的服装展示设计课程为例,理论授课12节、实践环节48节,理论与实践的占比可达20%与80%。值得一提的是,与普通课程理论与实践内容划分清晰不同,服装展示设计课程将两者融入在了每个教学项目之中,两个环节相互穿插,使课程真正体现了工学结合的特点。

(二)项目的实施

项目实施是项目教学的核心。教师在此过程中除了理论授课外,不再以直接向学生传输现成知识为目标,而是着重于在学生实践操作中指导他们自行学习并掌握完成项目任务的方法和途径。在服装展示设计课程中每个独立项目的实施均包括了以下方面:

1、明确任务。教师通过先期的理论授课,向学生讲解课程内容、步骤,确定项目任务的具体要求。

2、制定计划。在教师的协助下让学生分组制定项目计划,然后经过对任务的讨论、分析并确定工作步骤。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统筹能力可在制定计划中得到锻炼,教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应进行适当的指导与纠正。

3、市场调研与资料搜集及汇总。展示设计服务于服装市场,自然离不开市场,因此设计工作开始之前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对项目做一定了解。比如学生在做橱窗设计项目前,需要对当下主流服装品牌的橱窗设计风格、特点等信息做出汇总和分析,并得出调研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对于设计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切实的指导作用。教师在学生调研过程中应扮演着“顾问”的角色,适时的进行帮助及指导。

4、实践操作。这一阶段主要是学生把设计构思转化为实物的过程,包括了确定主题与设计风格、细化设计内容、道具的制作与准备、物品的准备等内容。该环节主要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三)项目的考核

1、项目成果的交流与评价

项目完成后,学生可采取分组汇报的形式对设计构思、实践操作方法和成果等内容进行经验交流。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互相学习,找出自身的差距,进而还可以引导他们对整个项目过程进行反思。待学生陈述完成后,教师需要从行业层面、教学要求层面对每个小组在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和完成情况进行专业点评,给出意见和建议。

2、项目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的确立

良好的评价考核体系具有激励学生及促进教学的积极功能。针对项目教学的特点,展示设计课程可以采用“校内考核”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从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多方面进行测评,避免教师凭自己的判断来打分。具体来看,“校内考核”主要是由学校老师从课程角度出发,评价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完成情况是否符合基本要求;项目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是否协作良好等基本要求,并给出具体分数。同时,学校还会邀请有关企业专家或有市场经验的教师从商业角度给予学生“市场评价”。在服装展示设计课程中,“校内考核”与“社会评价”各按照50%的比例共同构成了学生作业的最终成绩。

三、总结

当代服装产业对高职院校服装人才提出了新的培养要求,而服装专业教学的改革必须从课程改革出发,走向社会,走进企业,对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为了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各类校企合作活动,将企业项目引入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面向市场的实践平台,有效建立课堂与企业的联系。



参考文献:

[1] 金彦平.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化课程的教与学[J].吉林:考试周刊,2012(7):179-180.

[2] 刘合群 陈小龙.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互动模式研究.吉林:职业技术教育,2011(7):32.

[3] 郭丽.论服装陈列与服装陈列师定位[J].武汉: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