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卡”及相关制度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8
/ 3

“华裔卡”及相关制度建设研究

杜俊洁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河北廊坊 065000

摘 要:在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世界各国纷纷调整移民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当下,我国高度重视人才引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融入国际社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人才政策,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参与到国际人才竞争中。考虑到中国单一国籍的情况和海外华人的特殊性,“华裔卡”制度的设立具有很大的必要性。本文首先大致介绍华裔卡的基本内涵,进而分析“华裔卡”制度设立的必要性,为我国“华裔卡”相关制度的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华裔卡;相关制度

当下中国经济的稳健快速发展,中国需要实现由“世界制造中心”到“世界创新创意中心”的转型,这时最需要的是人才资源。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是中国现有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以知识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的关键支撑。在我国人才引进的过程中,由于我国对非原籍外国人吸引力小且外籍华人的特殊性决定,外籍华人是我国人才引进的绝对主力。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设立“华裔卡”制度,更好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利用好我国能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最大海外潜在人才群体——外籍华人,充分利用好这部分人才、经验、资金、管理等资源,利用他们带来更多的商机、外汇和税收,让已经加入外国国籍的原中国公民能重新获得在中国居住、生活、工作等准国民待遇,清除外籍华人人才在国内外流动、投资、工作、生活、子女教育等各方面的障碍。从而,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对国家发展的驱动力作用,有效地吸引海外华人报效祖国,推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

  1. “华裔卡”制度的基本内涵

“华裔卡”制度,严格意义上讲,是的一个构想,专家学者们考虑到外籍华人的特殊性、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的申请难度高和国家对人才需求迫切,因此建议设立“华裔卡”制度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但国家目前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经过笔者对该问题的探索和研究,将“华裔卡”制度的概念进行梳理和归纳如下。

“华裔卡”,本质上为面向外籍华人发放的在华永久居留身份证。“华裔卡”指仅针对外籍华人发放的、证明持有人在华永久居留资格的合法身份证件。对于外籍华人的界定,外籍华人是指已经加入外国国籍的原中国公民及其外国籍后裔或中国公民的外国籍后裔。因此,“华裔卡”适用于外籍华人及其第二代、第三代,吸引海外华人人才来华工作创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

“华裔卡”制度是指国家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外籍华人在本国永久居留的法律制度。该制度对各项纪录良好,原籍是中国以及海外出生、符合高层次人才认证条件的华裔高端人才,简化签证审批手续,直接发放“华裔卡”——外籍华人永久居留证。该制度包含外籍华人永久居留权取得和丧失、永久居民可以享有的福利待遇、管理制度等方面。“华裔卡”制度是在国际移民浪潮下的产物,其背后的目的是为了吸引高端外籍华人人才,根据本国的国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治安管理、对人才需求等情况结合国际形势独立自主地决定是否接收、如何接收和管理在本国居留的外籍华人,达到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引进外才和外资,推动人才环流的目的。

当下,“华裔卡”并没有真正的发行,但是国家十分重视外籍华人,一直在进行调研和试点,用更加解放的思想和更加开放的政策来吸引和接受优秀的外籍华人,增强外籍华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使他们成为中华民族在新世纪持续创新和大国崛起的新动力。

  1. “华裔卡”制度在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实施的必要性

  1. 人才引进的需要

在人才竞争力方面,中国在正规教育和技术创新上优势明显,人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也比较显著,但引才和留才的能力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面对我国人才流失严重的情况,我国必须要意识到外籍华人人才是引进海外人才的主体,我国要对海外华人人才实施优惠政策,制定吸引人才回流的政策,提供便利和顺畅的渠道,并且提高管理水平,加大引进力度。

  1. 单一国籍背景下的现实选择

海外深造到国门之外求学己经是当下中国学子的强烈愿望。当下,相当部分的有留洋经历的高端人才选择留在国外定居并获取外籍,即使他们没有申请退出中国国籍,但根据我国《国籍法》的规定,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所以这些获得外籍的人才在获得外籍的同时就已经被视为失去了中国国籍。客观上讲,单一国籍造成了人才的流失。但考虑到我国的特殊性,现阶段的承认双重国籍是不现实的,为了解决海外华人人才流失的问题,“华裔卡”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华裔卡”作为单一国籍背景下的选择,可以大量的吸引海外华人人才,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中获得优势。

  1. 海外华人的特殊性——“华裔卡”制度实施的必要性

海外华人不同于非原籍外国人,海外华人又很强烈的心理归属感和认同感,在吸引高层次人才时,要着重突出海外华人人才的特殊性。“华裔卡”可以为海外华人人才提供便利条件,借助海外华人的心理归属感,满足他们想要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心愿。而且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决定,我国对非原籍外国人的吸引力很小,外籍华人是外国人才的绝对主力和引进外国人才政策最重要服务对象,因此,实行“华裔卡”制度,充分发挥外籍华人的主力军作用,最大限度的吸引外籍华人。

  1. “华裔卡”制度及其相关制度建设的建议

  1. 构建“华裔卡”制度,尽快推进实施

  1. 研究制定“华裔卡”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实现法律制定体系化

  1. 法律法规制定。在国际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国必须立足于本国实际,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立法目的,加快研究制定“华裔卡”法律法规。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和制度,把设立“华裔卡”的目的确定为吸引外籍华人人才,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我国现在只有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和一系列法律法规,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应该将出入境管理和移民管理分开,将外籍华人人才和非原籍的外国人分开,从吸引外籍华人人才出发,制定一整套系统的外籍华人人才管理法律体系,逐步提升外籍华人人才永久居留和在华就业管理的现实操作性,更好地为移民管理服务。

  2. 政策制定。一要抓紧建立“华裔卡”制度体系。首先,要遵循国际惯例,在原有外国专家和外国人就业制度的基础上,整合建立面向所有来华外籍华人人力资源的统一的外籍华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以此作为申请有关签证的必备条件,避免套用干部和工人的思维,避免对外籍华人的歧视。其次,按照外籍华人的知识、能力、业绩、工作性质,以职业能力测试为基础,细分为外籍高层次华人人才、外国专业技术华人人才、外籍普通就业华人人员,对不同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再次,细化职业签证种类,即在原有的签证种类基础上增加一些签证类别,签证类别的增加与细化有助于缩小签证对象的范围,使得管理人员和被管理者更明确自己的法定权利和义务。

  3. 配套政策制定。外籍华人居留期间,根据所持证件享受相关待遇。一是对符合外籍高层次华人人才标准的,提高入境与居留便利。二是简化通关手续,对外籍华人科技专家和外籍高层次华人人才,建立绿色通关通道。三是对外籍高层次华人人才和投资者,提供在华就业便利。四是根据有关规定,落实外籍华人个人所得可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待遇。五是建立外籍华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探索建立海外医疗保险结算平台,满足外籍华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六是子女入学。对外籍华人提供子女入学便利。此外鼓励用人单位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根据贡献程度,提供个性化的福利待遇,为外籍华人人才来华工作创业创造更大的吸引力。

  1. 成立外籍华人管理部门,实现高效管理服务。

整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外国人就业管理和外国专家管理部门的外国专家管理职能,构建统一的外籍华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赋予其工作许可审批职权,建立统一的外籍华人工作的评估、申请、受理、审批、发证等环节的管理流程,基于不同层次的外籍华人予以不同的工作许可类别,在华居留、工作期间给予不同的待遇。同时要协调和指导外籍华人人力资源招募、吸收、安置、运用,劳动关系、薪酬福利、纠纷处理等工作。在外籍华人管理部门下设4个小部门,即(1)外籍华人社区服务部,负责外籍华人的身份认同,优秀外籍华人人才奖励活动及其他文教计划的实施;(2)对外移民服务部,负责外籍华人人才政策的制定,“华裔卡”制度改革,外籍华人的保护与管理等事务;(3)经济服务部,负责筹建投资协助中心、基金会与网络等;(4)行政管理部,主要负责人事与后勤,与移民局、各个部门的协调,官方语言的运用及其他行政事务,以保证外籍华人管理部门工作的顺利进行。

  1. 确定“华裔卡”申请条件

对于“华裔卡”的申请应当依据我国现实需要,鉴于外籍华人的特殊性和我国对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应当适当放宽,降低门槛,并且明确法律词语的规定,确定客观的评价标准,尽量避免使用“重大、突出贡献”这种模糊的词语。不限制就业单位类别和副高级职务级别,引用市场化的人才认定方式,通过运用评分制从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年薪、成就和突出贡献等方面来评定资格。针对原籍中国(本人或父母曾拥有过中国籍)具备硕士学历,或在国内纳税超过一定额度,或具备高层次人才标准,在“双自”区内或“双创”示范基地内单位或在边远地区工作且保持一定收入者,或在中国境内工作达到一定年限要求者,可以考虑发放“华裔卡”。同时,拥有“华裔卡”的外籍华人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和需要赡养、抚养的老年人也可以给予便利。通过给予外籍华人更多的出入境、工作、居留、子女入学、就医、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便利,以吸引更多的外籍华人留华,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1. 发展“华裔卡”信息化建设,实现跨部门的信息共享

实施数据透明化与多部门数据共享,可以有效提升我国的移民治理效率。从外交部的签证发起开始,到国家移民管理局的外国人入出境记录,再到外国专家局颁发的专家证与工作证,以及民政部社保及安置信息登记,基层与社区多方面的信息搜集核准,多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即时准确的掌握国际移民动向,发掘国际人才岗位需求与劳动力市场缺口,从而更好地引进、疏导与治理有利于中国发展的人才。发展“华裔卡”信息化建设,要以信息资源共享和相关部门联动为核心,建立海外人才信息库,实现信息共享,更加高效地吸引海外华人人才。

  1. 全方位的配套服务建设,保障政策的有效落实

在各项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涉及到复杂的沟通和证件办理过程,这些成为海外华人人才来华工作创业不容忽视的阻碍。因此,为了保障各项政策的落实,我国应该加大人才发展软环境的营造和全面的配套服务体系的搭建的力度,精简一系列不必要的办事手续,通过结合内部评估,对建设的服务体系进行不断地调整和升级,以更好地为外籍华人人才服务。可以通过开设“华裔卡”制度咨询热线;建立“点对点”服务机制;通过微信、互联网等媒体发布或办理相关的手续;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化服务机构,为外籍人才提供语言培训、法律等融入服务;及时跟进服务,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设立“一站式华裔卡”制度服务大厅,全方位的提升海外华人人才业务办理的便利度,保障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

参 考 文 献

  1. 刘国福.引进外国人才政策:严峻形势、重大挑战和未来发展[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4).21-26.

  2. 王辉耀、苗绿:《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6.

  3. 王辉耀.完善国际人才移民制度的思考[J].中国人才,2013(3):48-49.

  4. 吴帅.海外人才引进机制与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5. 王辉耀.浅析我国高层次人才困境,探索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M]//陈化北,梁伯枢.新时期引智实践与理论创新.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120-131.

  6. 王辉耀.设立“海外公民证”和“海外华裔卡”吸引人才回流[J].国际人才交流,2011(4):35-37

  7. 曾建权.北京中关村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策略研究[J].实践与探索,2016(223):16-17.

  8. 姬青青.我国绿卡制度改革试运行下的社会融入制度探索性研究报告[J].人间,2016(6):68-70.

  9. 薄贵利,程志勇.人才强国战略是实现国家强盛的第一战略[J].行政管理改革,2017(10) .

  10. 高雅洁.我国引智工作取得新进展[N].中国信息报,2016(002).

  11. 关静.关于我国海外人才引进政策的比较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12. 新华网.开放的环境吸引优秀人才一一我国出入境新政有力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EB/OL].(2017-02-OS)[2017-02-06].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7-02/OS/c_1120413514.htm.

  13. 王海磐.2015国家“千人计划”年度报告[N/OL].光明日报,(2016-01-07)[2017-01-12].http://news.gmw.cn/2016-01/07/content_18395661.htm.

作者简介:杜俊洁(1996-),女,山东烟台人,中国人民警察大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

中新网“关于界定华侨、外籍华人、归侨侨眷身份的规定”

http://www.chinanews.com/zgqj/2011/04-06/29550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