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下土地储备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9
/ 2

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下土地储备的实践与思考

于文彬

临沭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省临沂市 276700

摘要:为使承载着人类各项生存活动的土地资源能够被有效利用,我国需不断探索正确的土地资源管理途径,利用有效的管理措施来缓解当前的人口与土地矛盾,在保护土地资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提升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率,为我国的未来发展提供保障。基于此,以下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下土地储备的实践与思考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土地储备;实践与思考

引言

土地储备制度是我国土地资源科学合理高效利用的重要前提,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充分意识到当前土地储备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制定相应解决措施,保障土地储备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土地储备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十分有效的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应用,但是目前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对我国土地制度的建设和发展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加以改革和完善。

1城市土地储备工作的转变及存在的问题

土地储备经历了起步探索、发展完善、快速扩张和规范、改革转型阶段。土地储备工作伴随国企改制土地资产处置、城市拆迁、土地打包、城中村综合改造、三旧改造、棚户区改造等多个阶段同步发展。时至今日,土地储备已从散点式向片区式转变,从单纯的地块储备向城市综合整治更新、自然资源保护发展。重点功能区、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城区经济(技术、健康)产业园区、教育(艺术)创意园区、特色城镇等大片区储备工作将是土地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片区储备将使土地储备从规划、储备、开发、管理、供应向项目策划、资源配备、功能引导、定向配套等工作进行延伸成为可能。大片区储备要建立“市级统筹、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分工协调、属地实施、利益兼顾、市场机制、社会参与”的土地储备运行模式。加强土地整备的规划统筹力度,实现土地整理储备与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民生、康养、文保工程等重大项目落地充分结合,互为促进。充分调动各区实施主体及相关机构的积极性,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与责任机制。实现储备土地的统一入库管理,进而提高土地整理储备效率,保障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供地需求,在实现城市整体利益的基础上保护各方当事人的长远利益和发展权益。目前,土地储备工作存在多头储备、统筹力度不够、监管体系不健全、相关机构合作乏力、资金利用效率不高、资源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为满足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落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要求,必须建立储备机构统筹管理机制,理顺市区两级储备机构的职责分工,充分发挥各级储备机构的工作优势。

2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下土地储备的实践

2.1严格规范土地储备计划管理

土地储备规划是土地储备规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政府债券土地储备资金需求和数额的主要依据;(b)根据城市建设和交通安排的发展需要,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土地储备规划、土地外部计划、地方政府债务边界和财政状况等因素,制定三年期土地储备滚动计划。通过科学制定“三年滚动计划”“年度储备计划”,合理确定矿产资源的规模、结构和时间顺序,满足节约储金项目的资金需求。

2.2完成相关法律的衔接和土地储备系统的明确定位

(a)土地管理制度的功能定位,规定了土地市场的调控和土地市场的调控;二、促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保护城市利用的能力。在这方面,建议改善相关立法之间的联系,规范土地管理制度与相关立法之间的关系,以促进保护农田与满足建筑活动需求之间更好的宏观经济平衡。根据国家标准,有关的行政和部门条例将进一步完善。同时,积极促进土地储备信息的披露,鼓励公众参与,赋予土地所有者应得的权利,使公众了解适当知识和参与权,并参与矿物资源工作,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3矿产资源的全面生命周期管理

建立基于土地储备项目的土地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在不违反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空间计划等的情况下,考虑到地块、区域、时间期限和资本平衡等条件,将储备纳入为期三年的土地储备滚动和年度计划。建立一个零占用空间计划项目库存,为计划的收帐、重新分类、资助方案、奖励储备等执行整个生命周期的生命周期管理,并按项目分配、统一调节和管理基本数据,如项目名称、地理位置、储备期和土地的预期出口、项目成本、收入和融资方案、政府净收入、按项目分列的政府债务。

2.4积极探索和制定有效计划

持续调查、抽样和分期支付退款。建议根据城市的既定基准值确定地面补偿标准。建筑物的补偿标准可以根据城市的结构来确定。为了减轻土地储备中心的财政负担,可以分期付款。一旦确定了土地的偿还费用,可分为购置、回收和土地供应两个阶段,在收回期间支付补偿,剩馀部分则在土地开垦阶段支付补偿,而土地服务中心必须支付的利息。

2.5技术研发与质量管理

由于在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有关土地资源的测量数据需极其准确,所以这也就要求工作人员需具备极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所以,为了有效的提高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水平,我国需加强对管理人才的培养,依据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对人才水平的要求,帮助管理人员理解和掌握新型管理技术,并通过让其进行不断的实际操作,从而使其能够具备熟练操作新技术的能力。并且,我国还需加强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引入和培养,创设土地资源管理科目。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研发,我国也应加强将信息技术融入至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创设出如数字化遥感技术或热能成像集成技术等新型的土地资源管理技术,并应根据我国实际的土地资源管理需求,在技术的科研创新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从而使我国研发的新型土地资源管理技术能够很好的推动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并为后续的技术研发提供指导和方向。最后,在研发新型的土地资源管理技术时,研发单位需确保构建的精英小组是由具备高专业水平的创新型人才组成,并需将由立项、实验到成果的一系列环节落实到个人,以此来确保参与项目的各个人员都能够很好地履行自身职责,共同研发出更为高效且科学的土地资源管理技术。

结束语

土地储备制度在20多年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土地资源配置方式由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转变、土地管理由资源管理向资源资产并重管理的转变。20多年来,通过各地的积极探索和实践,自上而下的相关制度体系已逐步健全,建立了土地储备机构名录制,实施了全生命周期管理方式,规范了土地储备项目预算管理,健全信息监测监管机制等。土地储备的运行模式也逐步完善成熟,形成了政府主导、专业机构实施的运行模式

参考文献

[1]李雪梅.土地储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0(09):261.

[2]潘明伟.新形势下国有土地储备模式的探讨[J].国土资源,2019(09):53-55.

[3]白一涵.论土地储备对土地市场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9(26):61+69.

[4]陈竞荣.当前土地储备管理政策与走向分析[J].上海房地,2019(07):27-28.

[5]杨璐.关于土地储备制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南方农机,2018,49(1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