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施工因素的高职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课程教学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9
/ 2

基于施工因素的高职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课程 教学浅析

石振秋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本文从建筑工程事故发生时常见的施工因素出发,总结了课程进行过程中需要突出的重点内容和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能够运用知识的程度。

关键词:施工因素 课程重点 课程要求

建筑工程事故与分析处理课程对实训教学的要求极高,因此课程设置结合事故发生的施工影响因素对学习该课程的必要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工程质量事故的能力、处理事故的方法和预防事故的意识,并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具备预防、发现、解决工程质量事故的能力。

一、造成建筑工程事故的施工因素

1.建筑材料及制品质量不合格

用于承重结构的材料,质量不合格会导致结构承载力下降,造成结构裂缝。例如,钢筋力学性能不良使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过大的裂缝或产生脆性断裂破坏,水泥安定性不合格造成结构混凝土爆裂;水泥受潮结块会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最终导致结构破坏;防水材料质量不合格导致渗漏、耐热度差等质量缺陷;保温、装饰材料等质量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2.施工中的人为因素

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基本施工理论知识而造成事故。例如:由于对土压力作用缺少认识,采用不当回填基坑方法造成基础位移或基础裂缝;对简支梁和连续梁的基本概念模糊,施工时用预制基础梁的钢筋浇筑成连续梁,造成基础梁在支座处出现裂缝;对砌体在施工中的稳定性认识不足,如山墙在大风中或脚手架震动下倾斜

对装配式结构施工中的整体稳定性认识不足,在装配多层框架接头混凝土强度没达到要求,就施工上层结构造成事故;对预制构件使用和施工时的受力区别认识不清,如预制桩使用时为受压构件,施工中为受弯、压弯、拉弯构件,施工操作稍有不慎,就会使桩开裂。

对悬挑结构的倾覆问题缺乏认识——拆模过早而发生事故;对模板受力特点认识不足,造成模板工程结构方案不合理,安装不当——整体性不好,造成楼板、顶板甚至大梁塌落。

对施工楼面超载要领认识不清,构件、材料堆放随意,出现楼板断裂事故;脚手架或井字架设置不当,造成楼板出现过大变形;不懂对施工现场原有建筑物的保护或采取保护措施,有的在基坑开挖时,破坏了已有建筑的基础,有的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方法,造成已有建筑地基下沉等。

3.现场技术人员的管理问题

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不单纯是技术问题,而是技术管理和施工组织管理问题。这是通过对大量建筑工程质量事故调查研究和分析得到的结果。例如现场缺乏称职的施工技术人员、图纸不经会审或技术交底不清就仓促施工、不按照施工组织合计指导施工、为经同意改动设计、不按规定对进场材料和制品进行验收、在施工过程中缺乏监督、不进行中间交接的检查验收、出事故后不认真调查情况就仓促处理造成结构缺陷等等。

  1. 课程应突出的重点

了解了上述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分析事故案例的时,要按照事故处理程序,重点突出以下几点:

1.向学生讲清楚工程事故的分级,建筑结构可靠度的内涵概念;工程事故类别及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事故处理的原则。掌握事故工程的验收的办法;不需处理事故的条件;各类工程事故的原因分析;事故调查的原则,步骤,基本内容。

2.明确混凝土强度国家标准检测的原理与适用条件;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与缺陷的定义;混凝土构件的尺寸偏差、损伤与变形、内部钢筋、结构性能的检测依据规范标准。掌握混凝土构件裂缝的产生原因、分类、允许出现裂缝的环境条件、裂缝鉴定的依据标准;非受力裂缝的构件,缝宽达到什么程度就不再能承载砌筑块材,砌筑砂浆砌体强度,砌筑质量与构造;变形与损伤。

分析结构可靠性鉴定的概念、依据标准、鉴定程序、标准的层次与分级;综合鉴定评级、依据标准;结构寿命的剩余时间耐久性评估;影响系数材质系数、钢筋保护层系数、环境影响系数、结构损伤系数等。

3.要阐明地基失稳类型——产生事故的原因,基础加固的方法,地基加固的方法,及容易变形的地基土的特点和相应的基础事故处理的类型等内容。

4.要使学生充分认识主体结构破坏的原因与特征;梁板结构加固的各种方法及适用范围;钢筋混凝土柱子的破坏特征及原因;柱子加固法特点;混凝土构件裂缝性质与状态判别,修补的方法适用条件。掌握梁板结构加固各种方法的缺点与适用条件;柱子加固各种方法的缺点与适用条件;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处理的原则。

5.对砌体构件加固原则;设计原理;裂缝的处理办法。掌握砌体损伤的类型与原因;各种砌体构件加固的方法等内容,也要进行必要说明。

6.从构造的角度上让学生了解屋面、墙面、卫生间、地下室渗漏的原因及相应的堵漏方法和适用材料;掌握各种堵漏的方法技巧。

7要向学生重点介绍钢结构缺陷的类型、原因及检测方法。使学生了解钢结构加固的基本要求,掌握钢结构事故的类型、裂纹的修补方法及火灾后的钢结构加固的做法;。

8.通过讲解对于旧房改造的原则、技术鉴定与设计计算的要求。使学生掌握改造过程中遇到的的技术问题;新旧房屋结合部的加固措施问题及施工时采取的非常规技术。

三、课程完成后对学生的要求    

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训练习后,应该能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概念;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施工质量的基本要求;熟悉质量验收的划分、事故等级的划分范围;质量验收标准、验收程序和组织。 

2.明确地基工程事故原因,地基失稳具体形式,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产生的影响;掌

握常用的地基工程的处理方法。明确既有建筑物地基或基础进行加固的方法和建筑物发生倾斜的原因,能够提出合理可行的纠倾方案。了解基坑工程事故原因,掌握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分类及常见基坑支护的方法,基础错位事故类别、特征及处理方法与选择,基础孔洞事故特征、选择处理方法。

3.熟悉砌体裂缝事故的原因和处理的方法,砌体强度不足导致的事故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掌握常用的砌体加固方法和砌体工程的现场检测方法。 

4.清楚混凝土裂缝事故的主要原因和分类及修补方法,混凝土强度不足事故的处理方

法,钢筋工程事故原因,钢筋工程施工要点,结构使用、改建不当事故的主要原因;熟悉钢筋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方法;掌握混凝土构件的常用加固方法。 

5.通过对钢结构事故的常见原因及质量问题的分析,掌握钢结构加固的、现场检测方法、外观质量的检测、表面质量的渗透检测及变形检测。

6.把握建筑防水工程的现场检测方法,例如割开法、蓄水试验等,掌握屋面防水,地下室防水,墙体裂缝渗漏水等事故的处理办法。 

7.了解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工艺标准,掌握抹灰类面层、块料类面层、涂料类面层、粘贴类面层、裱糊类面层,门窗安装等施工材料选择、工艺内容及相关事故处理方法。

四、结束语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是一门需要学生灵活运用多方面工程知识才能掌握的课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