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9
/ 2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分析

胡晓晴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8

内容摘要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感恩教育是当代德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感恩教育是指教育主体通过一定的内容与方法,引导受教育者知恩、谢恩、报恩、施恩的教育活动,是认知、情感与实践教育的总和。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总体是好的,大学生的思想主流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状态,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大学生价值观念偏差,当前学校和社会的相关制度规范还不够健全,部分大学生感恩情感欠缺等。大学生感恩教育势在必行,家庭、学校、社会要形成合力,保证感恩教育取得良好成效。

关键词 当代 大学生 感恩教育

一、引言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感恩教育是当代德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经济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裕,外国各种思潮不断涌入中国,强烈冲击大学生的价值观,部分大学生出现意志不坚定等情况。感恩教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需要在各种思潮碰撞的当今社会向大学生灌输积极的价值观念;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离不开大学生情感美德培养;感恩教育是一种实践教育,需要通过大学生身体力行的感恩行为来体现最大价值。

二、大学生感恩教育面临的机遇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乌鸦反哺,羔羊跪乳”这些古谚反映出中华民族历来高度重视感恩这一珍贵品质,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当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感恩教育面临重要机遇。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价值观教育。我国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是感恩教育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价值观,重在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责任意识、奉献意识,这些是感恩教育的重要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感恩教育的一个必要环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大学生对感恩的认识,以感恩的心适应社会的发展。

2、完善规范制度保障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实践教育。近年来社会和学校对感恩教育非常重视,各界正逐步完善感恩相关制度。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各地纷纷出台《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一方面弘扬正气,表彰见义勇为精神,另一方面规范受益人行为,应当对见义勇为人员及家庭成员表示感谢等;各地一些高校将感恩活动写入学校《评奖评优细则》中,进一步从学校制度层面,保障感恩教育。

3、情感美德教育深化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情感教育。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活动,利用网络平台宣传感恩事迹、邀请专家学者,感恩事迹当事人来校讲座、利用寒暑假组织公益小分队社会实践活动等,加强学生对感恩重要性的认识。社会各地营造良好感恩文化环境,电视媒体大力宣传感恩精神、各地建立感恩文化教育基地、景区建造感恩长廊等,这些均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大学生感恩教育面临的挑战

大学生感恩教育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教育是统一的,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但部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大学生感恩教育面临巨大挑战。

1、大学生价值观念存在偏差

漠视家庭亲情,孝义观念淡薄。“百善孝为先”,当代部分大学生把父母的付出和心血当做天经地义,一味索取,更有甚者作出伤害父母的违法行为,有些学生宁愿将时间花费在网络游戏中,不愿与父母沟通交流。

漠视师生恩情,教诲之恩缺失。“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当代部分大学生对待教师态度冷漠,课堂上屡次出现旷课、迟到等现象,将老师的教诲不放于心,甚至出现辱骂、殴打教师的现象。

漠视社会责任,奉献精神不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代部分大学生受多种社会思潮的激荡,立场不坚定,成为功力主义者,以自我为中心,把社会责任抛诸脑后,严重缺乏奉献精神。

2、社会感恩环境有待优化

社会感恩制度规范上仍不完善,社会中还出现忘恩负义之行为。一则诙谐幽默的小品《扶不扶》正好能反应此现象。社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对于积极给与帮助的人,却反而被诬陷,遭受巨大损失,这种现象对社会造成了巨大负面影响。我们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的制度体系仍不完善。

3、学校感恩教育尚待健全

学校一方面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将感恩教育纳入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层面,不少高校将学习成绩、学科竞赛、科研成果作为优秀学生选拔的重要条件。因为道德是难以量化的,而成绩却能直观、简单反应学生的品质。使得部分学生认为只要成绩优秀,就理所当然应该是优秀学生,享受更多荣誉,全然没有丝毫感恩、感激之情。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面临机遇与挑战,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因继续研究分析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懈努力,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华 莹.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2008.

  2. 冉孟荣.试析大学生感恩教育[J].商.2012 (08).

【3】张太权.关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析[J].山西青年,2017(13).

【4】张凤,陈思思,张文娣.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9) .

作者简介:

胡晓晴,女,1989年4月,江苏启东,硕士研究生,讲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