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心理文化氛围,巧解“二胎心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9
/ 2

构建心理文化氛围,巧解“二胎心结”

袁丹萍

绍兴市柯桥区六一幼儿园 浙江 绍兴 312030

摘要:二胎政策下,“老大”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作为一名幼教一线教师,笔者认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意识,构建心理文化氛围,是化解“二胎心结”的有效策略,并在实际教育实践过程中进行了粗浅的探索。

关键词:二胎;心理健康;自我意识

近年来,在国家二胎政策的影响下,许多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面临着或是已经发生了变化。二胎,不仅为一个家庭中的成人带来了诸多影响,而且对“老大”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从行为表现上来看,有的幼儿从原本的乖巧懂事变成了敏感脆弱,有的从活泼开朗变得沉默寡言,甚至还有的出现了一反常态的叛逆暴力......这些变化看似各不相同,其实归根结底都源于“老大”们心里的焦虑、恐惧、担忧、迷茫。

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早期,特别是3-6岁是其人格发展的敏感期,如果能充分利用幼儿自我意识形成这一敏感期的良好时机,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与培养,协助幼儿自我意识的积极发展,对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如果幼儿能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便可以更为主动、积极地调节自己的认知、情绪以及行为,从而更为正确地看待二胎问题!在持续两年的教育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三自”策略,对本班出现“二胎心结”的两位幼儿进行了干预指导,并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1. 给予成长时间,积累自我认知

年龄对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关系密切。学者李晓文认为,婴幼儿由于不能意识事件对于自我的关系和意义,因此既不会采取任何策略性行为维护自我,也不会有目的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对周围事件所能作出的反应仅是主观需要本身。也就是说,他们具有维护自我的主观需要,但不具备适应客观境况的自我调节能力。

面对二胎的即将来临或是已经来临,小班幼儿的“二胎心结”明显无法马上解开,他们只能感受到自己的突然“失宠”,感受到原本只爱他一个人的爸爸妈妈好像不那么爱他了,感受到好多属于自己的东西好像都会被抢走了......这个时候,父母和教师的苦口婆心,一遍遍地说“我们还是爱你的”,都收效甚微,因为事实告诉我们,只要一点点刺激,可能只是妈妈多夸了两句“小宝真乖”,那个“二胎心结”便会再次发作,换来“老大”一反常态的敏感脆弱、沉默寡言甚至叛逆暴力等。班上的琪琪就是典型的例子。

这个时候,尤其当“老大”还只是一名小班幼儿时,我们需要清楚这是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局限,属于正常现象,过分的焦虑急躁只会自乱阵脚。作为父母,最好的方式就是尽己所能去平衡对两个孩子之间的爱和付出,尽量考虑“老大”的心理感受,适时给予精神上的关怀和物质上的鼓励。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顺应幼儿天性,遵从这一阶段幼儿的身心特点,送给他们最宝贵的成长礼物——时间!允许他们随着成长的脚步,逐渐在直接具体的事件处理中、在多维度的关系建立中,慢慢发现自我,建立自我,并开始锻炼自我调节能力。

二、捕捉教育细节,尝试自我体验

游戏在幼儿的成长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游戏有自主性、无强制目的等特点,让幼儿在其中总是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相信幼儿教师都有共鸣,区角游戏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最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而随着幼儿年龄、经验的增长,他们的游戏兴趣、水平也在逐渐提升。那我们能否利用这个契机,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自我,发现自己独特的价值,收获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帮助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呢?这个想法在班里的晅晅小朋友身上得以实践证实!

自从妈妈怀孕后,晅晅像变了个人似的,骄扬跋扈,还动不动就“口出狂言”,言语之间常常充满暴力。原来妈妈怀孕后身体不适,无奈之下把晅晅交给了爷爷奶奶来照顾。于是,他便凭借良好的语言模仿能力,用电视影像中的暴力语言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仔细想想,这其实也是因为晅晅对自我还没足够清晰正确的认识,不够自信,对妈妈过于依赖,所以妈妈这个外界环境一旦发生变化,他的精神世界便很容易轰然倒塌。

那该怎样帮助这个曾经的阳光男孩解开“二胎心结”呢?一天早上,晅晅带来两个手偶,所有人都被他吸引过去,他一脸兴奋地为大家表演着。是啊,何不抓住晅晅热爱表演、拥有语言天赋的优势,把这个小小的教育细节放大做实,让其在实践体验中建立真正的自信呢?于是,班级的表演区立刻新增了一项游戏内容——手偶剧,并且大受欢迎。从那以后,晅晅每天都怀着期待来幼儿园,而且经常带来新的手偶道具和故事,成了表演区的常客,也成了全班孩子心中的“小明星”!而从表演体验中获得的乐趣和成就感,以及从教师、同伴那里收到的肯定和鼓励,让他越来越自信,跟父母交流的话题更多地回到了自己身上,似乎渐渐忘了跟妈妈肚子里的宝宝“计较”,终于又变回了那个爱说爱笑的阳光男孩!

三、兼顾家园合力,助力自我实现

以上两个策略的实施,只能算是基本解开了幼儿的“二胎心结”,但打结的绳子依然存在,也就是说不能保证之后还会不会再次“打结”,如何才能持续发力,拿掉幼儿心头那根会打结的绳子呢?此时,良好的家园合力,是助力幼儿自我实现的关键。而能否真正完成自我实现,与幼儿是否具有正确的“自我效能感”息息相关。

而获取这种正能量的过程,除了需要幼儿园层面出力,充分发挥教师和同伴的作用,同时也需要家长的全力配合。就像上述手偶故事的背后,还有一对全力支持的父母,在发现了晅晅的新爱好后,晅晅爸爸一有空便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给晅晅讲故事,有时还跟他一起进行角色扮演,时不时丰富、更新着晅晅的手偶表演素材,而晅晅妈妈则每天都耐心地倾听晅晅在手偶表演上的喜怒哀乐,彼此交流感受想法,还经常为晅晅网购新的手偶道具,激发其新的创作和表演兴趣。琪琪也一样,在发现她的兴趣爱好是美术创作后,爸爸妈妈毫不犹豫为琪琪添置了一整套美术材料,平时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跟她一起创作,还为她选报了相应的兴趣课程。家园的相互配合,精神上的鼓舞和物质上的支持双管齐下,产生的合力有效保证了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提高,使幼儿逐渐拥有持久、真实的自信、满足,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作为一种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利于幼儿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而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也能进一步促进幼儿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实践证明,给“成长”时间、对“细节”关注、让“家园”合力,可以引导幼儿慢慢地发现自我、表现自我、评价自我,从自我独特的价值中建立真正的自信、自尊,并最终发展出良好的自我意识,从而自然化解“二胎心结”!

参考文献

[1]李晓文.关于自我意识发展研究轨迹的探索[J].心理科学通讯,1989,(4).

[2]李晓文.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机制初探[J].心理科学,1993,(4).

[3]杜赟.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和培养[J].创新教育.

[4]纪书芳.“老二”来了,“老大”怎么办——二胎时代幼儿心理健康的塑造[J].新课程,2018,4.

[5]邢强,陈丹丹.培养幼儿自我意识,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J].教育导刊,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