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路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9
/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路径思考

朱宇华

广东培正学院 广东广州 510830

摘要: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将其融入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之中,是一种正确的价值引导。对此,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积极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东培正学院2019—2020学年校级项目“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研究”(项目批准号:20pzxmyb07)的阶段性成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意蕴深厚,是华夏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上的瑰宝,是涵养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大学阶段是青年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将直接影响其人生价值走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因此,如何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来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涵养和培育,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知识储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无数先哲们提出来的深厚的思想精华,涵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也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学习、掌握的核心内容。比如一直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奋斗。比如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吾日三省吾身”中的自律自省精神,“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中的拼搏奋斗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的责任担当和宽容精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的尊老爱幼的社会美德,以及传承千年的传统“和合”思想等等,这些不仅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为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如何为人处事提供了知善恶、明是非的评判和标准。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知识储备,也有利于引导他们扣好人生中的第一粒扣子。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方向指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当代大学生总会在毕业的时候面临考研、工作、留学等各种选择,此时往往会有很多大学生因为没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和明确的人生目标而感到迷茫、困惑,如同身处迷宫。纵观古今历史之长河,我国的许多文人志士都能在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之时,结合国家的发展方向,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因而,在当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中,教育工作者不能把价值观教育仅仅当作简单的知识传授,更要看成一种价值引导,鼓励大学生积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实现大学生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坚定有力的储备军。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实践指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过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保存了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粹,见证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民族精神,其中蕴含着高度的文化自信,对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为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提供了明确的实践指南。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形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关系。古代中国就已经开始推崇“和合”思想、“天人合一”思想,今天的中国更是将这些思想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对新时代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性格、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新时代的发展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内容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提供了准则。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简单的 24 个字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着时代价值,在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中为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提供了明确的思想行为准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娱乐活动,让新时代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中华民族故事、中华民族特色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有效促进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开展。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涵养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不够强

当今时代,多元文化通过新媒体的迅猛传播,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在此情况下,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不够强,导致大学生很难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第一,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缺乏主动性。面对世界各种文化,由于新时代大学生对自身的认知水平、辨别能力以及自我约束能力不足,他们更容易沉迷于好莱坞大片、网络游戏小说等各种快餐流行的文化当中。这就降低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先选择性和主动钻研性。第二,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熟识度不高。受教学模式、课堂时间等影响,大学生接触到的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未曾真正的认识和了解其整体结构、具体内容。比如,很多学生对中国四大名著的了解仅限于课本中的片段,只有少数学生愿意利用更多时间阅读全部章节等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内容和方式相对单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一直都是高校教育者、社会大众的关注点。为了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一系列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工作在高校和社会中有效展开。但是,不管是在高校,还是社会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依然比较单一,对接受者来说比较乏味枯燥。在课堂讲授中,教育者即便利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但依然侧重于与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由于受到课堂时间、授课方式和内容、学生的接受程度等方面的影响,难免会出现枯燥机械式的理论讲解,未能与丰富有趣的传统文化内容有效结合,导致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捉摸不透,丧失兴趣,影响教学质量。在社会文化传播中,受到市场经济的利益驱使,以及受众人群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局限,微博、抖音、电视等各种媒体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内容缺乏多样性、趣味性、深入性,在传播方式上也未能合理有效地利用科技,甚至出现曲解、篡改优秀传统文化等现象,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健康传播。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育环境相对缺乏

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环境。不管是国学经典走进中小学课堂,还是古今经典名著频频登上综艺节目的舞台,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和制约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第一,社会的传播环境不足。当前,众多流行文化、西方文化打入经济市场走进人们的生活,被人们接受和喜爱,在文化市场中迅速占据一席之地。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利益中的消极思想、西方思想意识渗透等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的传播环境中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和影响。第二,高校的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很多高校因为专业方向、教学设施、教学设备等各种因素和条件的限制,缺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重视度,并且缺乏校内外的文娱活动,使教育工作的效果打了折扣。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路径

(一)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

在全球化加速深入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不仅需要硬实力的比拼,更需要文化软实力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绵延至今,靠的就是其中蕴含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家国情怀、道德理念等各种内在价值。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之所在、魂之所系,支撑着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今,在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中,更加需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准确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观,找到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之间的契合点,真正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走进大学生的内心世界、现实生活,最终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为新时代大学生的青春梦想注入深厚的文化力量。

(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内容和方式,注入新时代的生命力

在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中,要充分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博大精深的知识宝库,坚持传承和创新相结合,在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上打破目前单一乏味的局面。在高校教育中,让更多的传统故事、民族习俗、民族艺术等优秀民族文化走进课堂、走进校园,通过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获得更多的学习参与感和体验感。通过校园广播、校园微博、校园公众号等各种新媒体,向学生普及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越学习越快乐的满足感。在社会传播中,让更多喜闻乐见的积极健康的优秀传统文化走上舞台走向国际,让科技助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比如将理论知识融入视频、音乐、图片、游戏等媒体媒介中,为中华民族文化注入新时代的活力和生命力,用更加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形式让人们去接受、去喜爱,从而改变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局面,继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

(三)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环境,坚持社会、学校和家庭相统一

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涵养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发挥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功能,还要将社会、学校和家庭形成一个统一的育人格局。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积极健康的家庭教育是相互作用的,家庭的和睦以及父母健康的言传身教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养成敬人、爱人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让孩子受益终身。学校是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导思想意识的主阵地,对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新媒体,巧妙构思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开展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在寓教于乐中帮助新时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在这个新媒体时代,社会、学校要充分利用微博、抖音、微信等各种平台,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优秀传统文化在多元文化市场中占据话语权,让正能力在每一次新闻事件中发声,推崇道德模范从而引导社会公民见贤思齐,最终形成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只有社会、学校、家庭形成一个统一的育人格局,才能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才能更好的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是一项长期浩大的工程,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既需要仰望天空,更需要脚踏实地。只有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让青春更加绚丽多姿。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4.

[2]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朱宇华(1978 -),女,广东培正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广东培正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邮编:510830 联系电话:13640896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