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解题思维障碍及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30
/ 2

高中物理解题思维障碍及对策探讨

常付春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二中学 277700

摘要:任何科目的学习,都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和技巧,才能将所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构图。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也能提升学生的高考成绩。为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科中的思维和解题技巧,教师通过分析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实验论证物理定理等方面的掌握程度,进而得出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存在的解题思维障碍。本文探析了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时,存在的解题思维障碍,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展开讨论。

关键字:高中物理;解题障碍;教学策略

  1. 引言

课本上知识内容的学习,最终的体现在做题效率上,做题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最为快速有效的方式。如果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思维障碍,就会找不到解题的思路。可能使非常熟悉的知识内容,由于没有思路,造成解题效率低下。可以看出,思维障碍对学生的影响非常严重。

  1. 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一)学生基础及时不够牢固

很多物理教课堂,依然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学习状况。教师在课堂上将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其次,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思维不够活跃,没有进入深度的学习。这样的物理课堂缺乏一定的效率,也使得学生的思维,在最开始的学习过程中就没有掌握扎实。导致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混淆概念,或想不起来题型考察的是什么知识点的现象。

(二)物理实验形式化

高中的物理少不了物理实验。但在以往的物理课堂中,很多物理教师在开设实验时,过于形式化,以完成任务的心态进行物理实验。这样的实验,起不到预想的效果。使得学生在做有关实验类型的题型时,找不到解题的思路,这也是思维障碍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1. 物理基本概念的导入

教师在讲解物理知识内容时,只有让学生牢牢的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才能让学生在做题时,得出试题的考察方向。进而找到解题的思路,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对于物理基本概念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深入的学习。

以高中课本中《静电场》一课为例,这节内容中包含两个基本的概念分别是“正电荷”和“负电荷”。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实际的生活现象,如“在天气干燥的季节,脱衣服时,会有静电的产生,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有的学生会提出,因为摩擦会生电。教师继续追问:“摩擦产生的静电,属于正电荷还是负电荷呢?”学生回答不出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之后,教师可以引出本节课堂要学习的基本概念“正电荷”和“负电荷”让学生从物理课堂的学习中,找到答案,并对基本的概念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1. 物理实验的验证学习

  1. 电荷守恒定律的实验学习

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物理实验的方式,进行讲解。教师开展有关物理电荷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的方式,验证两种电荷之间存在的物理学定义。从而更深一步的掌握书本中的基本概念,并通过物理实验加深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小组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物理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性。

  1. 实验设备:将两个不带电的金属小球A、B、安装在绝缘支架上,用带正电的小球C球来接触A、B两球。

  2. 实验目的:如何使A、B都带等量的正电?

  3. 实验过程: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概念之后,明白可以运用能量守恒定律来展开实验。先将A、B进行靠拢,让小球C靠近B,B球产生负电荷,A球产生等量的正电荷。再将两球分离,用手摸B球,将B球所带的负电荷被中和。再将A、B紧密接触,就能使两球得到等量的正电荷。

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得出了结论,进一步加深了对能量守恒定律的了解。也使得学生的思路得到拓展,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高中物理解题思维障碍的策略

  1. 学生解题思维障碍分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基本概念的引入以及实验的探究打下基础之后,再结合做题,来进一步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做题,分析出学生存在的解题思维障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学生的找到解题思维。首先教师要分析学生在解题时,遇到的解题障碍。

例题:在同一时间内,电流通过电阻丝乙所产生的热量,要比电阻丝甲产生的热量少。以下哪个选项正确()。

A. 甲的电阻一定大于乙的电阻

B. 甲两端的电压一定大于乙两端的电压

C. 甲中的电流一定大于乙中的电流

D. 甲的实际功率一定大于乙的实际功率

在遇到概念性的力图时,学生往往不知道考察的内容是什么:电荷守恒定律、焦耳定律、串并联电路等,不知道究竟与那一部分向对应,因此,在解题时,会遇到思维障碍。

分析:学生会存在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没有审清题目的关键点,所以难以确定考察的方向;还有部分学生在解题时,运用排除法的方法,以这种方式解题没有错误,但仅限于选择题,而且在遇到多个选项都符合要求时,学生也会难以判断。

  1. 提升学生解题效率的对策

在提升学生物理解题效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题时,首先要审清题目,找到例题中的关键词,就以上的例题来说“电阻丝”“热量”就是关键词,找到与关键词相关的知识内容,就把握了大致的考察方向。

这两个的关键词做对应的知识点就是在“恒定电流”中所学习的知识。考察学生对“焦耳定律”掌握的程度。再回忆“焦耳定律”的内容,难以判断电流和电阻对热量产生的影响,推断出A、C不正确。通过“焦耳定律”的公式,得出电阻丝与热量的关系,题目中没有与电压相关的内容,因此,选项B也是不正确的。再通过P=5febdc4a53a86_html_7ada30a45db7b433.gif 得出,当时间相同时,电阻丝的热量与功率存在一定的联系,可得选项D是正确的。

  1. 教学心得

学生在遇到解题障碍时,往往有这几方面的原因,一是书本上的知识点和概念掌握程度不够;二是没有掌握题目中的关键点;三是态度不够端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这几方面入手,让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够有效的提升,进而增强做题的效率。这样才能在高考做题的过程中掌握主动权,获得好成绩。

  1.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解决学生思维障碍,就要从最初的课堂入手。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巩固书本上的知识内容,并在做题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在高考时增加优势。

参考文献:

[1]刘秋娣. 提升物理学习质量——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488-489.

[2]丁岚. 高中生物理解题思维障碍成因分析及对策的个案研究[D].宁夏师范学院,2020.

[3]李伟.浅析高中物理高考解题策略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