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育人有法——浅谈小学数学学科里怎样渗透德育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30
/ 2

润物无声,育人有法——浅谈小学数学学科里怎样渗透德育教育

廖文雪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司马浦镇上底小学,广东 汕头 515149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坚持德育为先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1]可见德育是教育的核心,是培育有文化素养、有远大理想、有道德情操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根本途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根据学科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

关键词:数学教育 立德树人 德育渗透

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以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更是指出“要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3]这充分证明: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只是简单的传授数学知识,教会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还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提高广大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也许有人会质疑,数学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性强,如何在课堂中渗透德育呢?其实,每一名合格的老师都是一位优秀的德育工作者,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无论什么学科,只要深入钻研,都可以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在数学科教学中,我们可以立足学科特点,以教材为主体,结合教学内容,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作用,对学生渗透德育思想,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

一、充分挖掘教材,营造德育氛围

数学教材中有美丽的情境图案,众多的数学人物,丰富的历史故事,祖国建设辉煌的数字成就,以及深刻的数学思想等等,只要我们充分挖掘,把握时机,巧妙运用,就能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在各册数学课本例题后的中的“你知道吗?”栏目,就介绍了很多中国古今数学家对数学的探索历程中,取得的许多巨大成就。如:五年级《三角形面积》一节,介绍了大约在两千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就以“圭田术曰,半广以乘正从”论述了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算法。又如: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出入相补原理把一个图形分割、移补,而面积保持不变,来计算出它的面积等。通过深挖课本的这些历史素材,营造德育氛围,不但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家们在数学领域艰辛探索和实践创新创造了伟大的数学成就,还激发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勤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并且进一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热情,实现了以德育人。

二、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思想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补充德育素材,对学生渗透德育思想。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学科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敬业的品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德育目的。例如我在讲解《比的意义》时,利用教学平台出示一张杨利伟在太空展示中国国旗的照片,看到来自太空照片时,学生们兴致勃勃,把注意力集中到照片上。我除了引导学生从图片中国旗的长和宽各是多少,总结出长和宽的比是多少,理解了比的意义,接下来介绍我国在航天事业上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示这面国旗就是向世人展示了我们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如此一来,不仅帮助学生更形象快速地掌握课本知识,还能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的向学生理解我国科技的巨大进步和国家综合国 力不断增强。从而激发学生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激励他们刻苦学习,立足今天、面向未来,为实现祖国强大、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情操。

三、探索教学方法,强化德育意识

具有良好的竞争与合作精神、求知精神、创新精神是学生成为现代化人才的必备素质,也是学生应具备的良好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探索丰富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德育意识,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求知精神和创新精神。如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公式如果仅仅依靠老师进行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掌握的。这时候就我们可以探索丰富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小组竞赛、合作探究、分组交流展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比拼展示,让学生主动积极的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并在小组竞赛中强化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知精神。

四、根据学科特点,培养良好习

数学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很强,是一门以严谨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要严格认真、精确严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们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小学生因其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做题时非常粗心,往往很多时候错题都是因为没有认真审题、仔细分析造成,所以老师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在做题时,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分析的习惯。在六年级测验时,有这样一道题“学校图书馆一共有图书5000册,其中故事书占40%,教科书占60%,教科书比故事书多百分之几”,很多学生直接用60%减去40%,结果答案错误,没有发现是把故事书当做单位“1”来计算。针对这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多读题,理解题意,找到题目中陷井,并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培养仔细审题的习惯。通过强调训练,学生自然就学会先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再解题了。再如,小学高年级的计算题,错误率极高。为了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在平时的习题中,教师应注意提醒学生看清数据,不要抄错数据,仔细对比单位,是否需要转化单位等等。通过这些行之有效方法教育学生,让他们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从而培养了他们敬业、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品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以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4]金伟;学生德育培育的意义和途径[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