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推进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与运用的初步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31
/ 2

对推进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推广与运用的初步思考

郑华兰

楚雄市农业机械推广站

摘要:在我国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推进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水稻机械化生产,可以提升插秧速度,减少农民的工作量,解放农业劳动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为社会发展带来活力,对于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主要讲述了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和运用的相关问题,旨在进一步提升水稻机械化效率,提升水稻生产效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稻节工降本增效的需求。

关键词:水稻 机械化插秧技术 推广 运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水稻种植技术的进一步提升,不仅提高了水稻生产效率,而且有助于水稻产量的增加,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在科学技术发展背景下,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因此,农业技术人员要加强对水稻机械化技术的深入研究,改善水稻插秧技术,对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进行积极的推广,强化农民对新技术的认知和了解,并进一步提升应用范围和区域,促进水稻生产效率的全面提升,促进代化农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作用分析

(一)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水稻生产机械化后,极大提高了水稻种植效率,促进规范化生产,为实现田间统一管理提供了便利,极大程度地提升了水稻产量。水稻插秧机不仅效率高,而且种植速度快,缩短了生产时间,减少了对劳动力的依赖,降低了人工成本消耗,使农业生产整体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和减少。1

(二)缩短栽种时间

利用机械插秧技术,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传统的人工插秧技术比较,水稻插秧机的生产效率提升了十几倍,部分高科技含量的插秧设备的生产效率甚至达到了三十几倍。这种情况下,缩短了栽种时间,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有效提高。

(三)增加种植产量

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有效应用,减少耕种周期,确保了两季插秧时间的准确性。现代化的插秧机能够对水稻秧苗的行距和株距进行统一化管理,确保插秧深度的合理性,能够为秧苗生长过程提供更加优质的采光条件。2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为水稻秧苗的优质生长提供了最佳的生长环境和条件,而且提升了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倒伏现象,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水稻的种植质量和产量,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

二、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的必要性

传统的水稻插秧技术不仅效率比较低,耗费时间较长,而且对人工劳动力的依赖性较大,种植成本较高,具有一定的生产风险性。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进城打工,导致农业劳动力越来越少。因此,推进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是大势所趋。水稻机械化生产可以把大部分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耕作中解放出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农民可以具有更多的机会选择副业,例如选择发展养殖业、进城打工等方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在现代化农业生产背景下,水稻机械化水平的逐渐提升,可以进一步促进水稻规模化生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经济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由此可见,大力推广和应用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3

三、对推进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运用探索

(一)整理土壤

在进行机械插秧之前,要对田地表面土壤进行优化整理,确保土层表面的平整性,高低起伏不宜过大,对田面的杂草进行清除,确保障土壤表面整洁。要注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土壤中的细菌和微生物对秧苗产生腐蚀作用。把两克敌克松倒入五斤水中,喷洒在土壤中,减少秧苗病虫害问题出现的几率。在整地作业的三天之后,对土壤进行沉实作业,实现上烂下实、,泥浆沉实,确保水层保持适量。4

(二)科学选择秧苗

一般情况下,早栽秧龄在23天左右,中晚稻秧龄不能超过二十天。在进行种植之前,要保持床土的含水量在41%上下,确保秧苗的自然舒展,不要受到烈日照晒。在利用插秧机进行双模育秧时,要注重切块起秧,确保其适合插秧机的应用标准。通常情况下,其大小保持在28*58厘米。对秧苗的质量要进行严格把控,注意在种子破壳时就要进行移植,保证成活率。对秧苗进行区分,清除病苗,烧苗和干抗苗。

(三)合理控制秧苗数量

为了对秧苗生长过程提供更好的采光条件和通风条件,在进行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应用时,要注重对每亩田地的插秧苗数进行合理控制。这就要求对插秧机进行科学调节,保障合理的株距,对每一个穴位的插秧株数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每亩田地的插秧数量要保持在6.5万株最为合适,而且要保持十厘米的株距以及三十厘米的行距。

(四)合理掌握秧苗深度

在进行机械化插秧时,要结合田地泥脚的深度,对插秧机的插秧深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在机械化插秧过程中,因为土壤软硬度的不同,会导致插秧的深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要对机械的灵敏度进行科学设置,以便保持插秧深度的一致性。对秧苗深度的掌握,要在插秧之后,秧苗不漂不倒,保持合适的深度,确保全漂率和倒伏率不能超过百分之三。在实际的机械化插秧技术应用中,插秧深度既不能低于一厘米,也不能超过1.6厘米。

5

四、对推进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的实践策略

(一)加大资金投入

注重对农机维修站的资金投入,促进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持续更新,实现信息化管理,逐渐加大机械插秧技术的推广力度。

(二)转变农民观念

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工作最大的阻碍就是农民的观念比较落后,对插秧机的生产效率认知不足。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机械插秧技术的宣传,让农民切实认识到机械插秧技术的优势。对农民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促进对新技术的掌握。鼓励农民积极学习和接受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并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进行实践应用。对机械设备检修技术和知识进行宣传,提升机械设备管理效率。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现场指导,确保技术推广应用到位,务求取得实效。

(三)实施插秧机购置补贴

政府要对农民购置插秧机设备实施补贴政策,要以种粮大户为龙头对机械插秧技术进行推广,以点带面,实现全面普及。采取集约化育秧生产方式,实现水稻生产的标准化和统一化,为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提供基础性保障。6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对水稻需求越来越大,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和广泛应用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推进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减少了农民的劳动量,降低了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依赖性,使劳动力得到解放,并且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粮食生产量,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对现代化农业的要求。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推广应用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重要性,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增加农民对新型插秧技术的认知,激发农民运用的积极性,促进水稻生产规模化发展,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何胜兵.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8):195+199.

[2]廖利华,邹世平,钟雯.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分析与种植机械发展趋势[J].南方农业,2020,14(18):164-165.

[3]师声.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新技术与应用[J].农家参谋,2020(02):97.

[4]纪树岩.论水稻机械化插秧、育秧技术的推广[J].河北农机,2020(01):21.

[5]王茂理,向薇薇,李柏桥,何勇,肖龙,黄波,徐昌能.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01):34-35.

[6]李超江.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及运用阐释[J].农村科学实验,2018(14):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