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合理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31
/ 2

浅谈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合理应用

孙晓

天津达瑞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00

摘要: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多数地区的乡镇都朝着城市化方向发展,而规划设计作为前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影响现代化城市的整体建设质量。众所周知,现代化城市建设会给城市生态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最终导致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出行效率。例如,部分沿海城市如果建设规划不合理,较易引发水体污染以及洪涝灾害等环境问题,而生态问题始终是限制我国实现经济生态稳定发展的最大因素。随着海绵城市理论推广及应用,这一现状正在逐渐得到改善。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引言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与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吸收外界降雨,通过储存、渗透与净化处理后,对地下水进行补充、调节,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结合我国市政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现状得知,景观绿化设计效果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特别是外界降雨量过大时,会降低道路景观绿化效果。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市政道路景观绿化设计质量,本文深入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要点。

1 传统城市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

道路园林景观中,植物是最主要的元素,注重植物的搭配和设计,有助于营造和谐美观的园林景观。因此,在道路绿化建设中,植物生长效果将直接影响整体环境效果。但现在道路绿化存在规划单一,树木生长较差等问题,无法展现遮荫效果,也无法满足人们审美要求。植物生长较差的原因有 2 种,一方面,因为植物不适合当地生长环境,另一方面,设计不到位。很多树木不适合当地的生长环境,生长趋势缓慢,严重影响了绿化效果。绿地在城市建筑群中是衔接市政道路与红外线的建筑,通过营造景观地带,还能给城市减轻二氧化碳,成为城市的肺地。但在城市绿地建设中,没有落实好景观养护工作,导致城市景观绿化无法呈现应有的效果。此外,市政设施在建成后,很多项目开始进入到养护阶段,但由于人们忽略了养护,导致地面降沉、材料出现问题,大多人行道遭受了损害,多次维修也成效甚微,严重影响了城市美化效果。所以,面对此情况,必须要进行修整,因为人行道是城市主要的景观之一。

2 海绵城市的内涵

1)海绵城市的内涵及意义 海绵城市(Sponge City)是一种全新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将城市变得像海绵一样具有压缩性与膨胀性,换言之,就是在适应环境变化以及应对洪涝灾害时具备良好的弹性,故又称为“水弹性城市”。海绵城市最大的实际效用就是对自然降水以及洪涝灾害的管理。目前我国已有 30 个试点城市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并与现代化城市理念相融合,实现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健康发展。2)海绵城市的建设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促进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融合发展,实现城市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延续。当城市发生强降雨或洪灾时,应当以保证城市排水防涝安全为基础,利用道路地表的渗透、净化以及市政雨水管道的引导,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资源的贮存,有效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以及生态环境效益。

3 海绵城市框架下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3.1 植物的配置

针对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主要以行道树为主,以乔木、灌木、地被相结合,形成连结的绿带。在植物的配置时,必须考虑到海绵城市框架下植物会受到雨水的浸泡。因此,在植物的配置选择中,尽可能的选择耐湿、抗涝的品种进行种植。与此同时,尽量选择当地的植物品种,根据不同城市不同的降雨量选择最为匹配的植物品种,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投入,降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成本。为满足海绵城市框架下对雨水能够起到自动调节的作用,在植物的配置方面必须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实现对雨水的收集与再次利用。植物的配置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采用树带式,将植物种植在距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大于 2.0m 的种植带中,避免植物阻挡行人及驾驶者的视线,同时可以通过对植物的裁剪,起到美化效果。在交通量大的城市路段,可以将植物的配置设定为圆形,结合海绵城市框架既提升城市道路的透水性,还不会降低城市道路的使用性,防止交通量大的城市路段出现严重拥挤。结合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对于美观的要求,在植物的配置必须保证植物形状的整齐度,基于植物自身耐修剪,养护容易的特性,最大限度上提升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质量。

3.2 车行道设计

目前,在国内很多城市的市政道路,车行道都采用的非透水性路面,这样很容易造成雨水堆积的问题。当雨水通过路面的坡度流入雨水收集口之后,由于雨水较多,雨水一时之间难以流入下水道,这时的路面就会比较湿滑,所以下雨天极其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影响车辆的通行。为了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采用海绵城市的理念进行设计,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对整个道路的路面使用透水型设计,这样可以减少雨水在路面上的停留时间。不会造成雨水堆积的现象,这样可以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根据海绵城市的路面透水性要求,目前已经逐渐推行透水铺装:即采用大孔隙的机构层,通过特殊设计,在地层下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路面的雨水直接渗透到地层,同时起到了过滤污染物、补充地下水的作用。在设计的时候,路基土壤的透水性可能会比较差,这时为了可以增加路面雨水的渗透能力,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在基层设置一些排水管道。纵坡合理控制在 2.5%,路拱横坡要控制在 1%~1.5%,从而达到快速排除路面雨水的效果。以确保在道路红线以内,通过人行道和车行道的径流,将雨水一并汇入地表边沟或雨水管道,再通过特殊设置的沉淀池及滞留处理,最后进入排水系统。

3.3 分车绿带

海绵城市框架下要求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必须具备在展现道路美观的同时,能够起到对机动车雨水径流的调蓄作用。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对于车流量大的城市道路分车绿带建议设计宽度范围为 8-15m;对于车流量中等的城市道路分车绿带建议设计宽度范围为 5-8m;对于车流量小的城市道路分车绿带建议设计宽度范围为 3-5m,从而保证能够降低雨水径流速度。在分车绿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行车的安全视距,避免由于分车绿带阻碍视线出现交通事故。设安全视距为 D ,则其计算公式,如公式(1)所示。

5fed3f7ac1c82_html_4c3d2752eac66425.gif (1)

在公式(1)中,a指的是汽车停车后与危险带之间的安全距离,单位为m;t指的是驾驶员发现必须刹车的时间,单位为s;u指的是规定行车速度,单位为m/s;b指的是刹车间距,单位为m。以通过公式(1)计算得出的行车的安全视距为标准,进行分车绿带设计。在分车绿带的种植过程中,通常分为:封闭式种植以及开敞式种植两种。海绵城市框架下封闭式种植主要是用于对雨水的存储;开敞式种植主要是用于对雨水的排放。针对不同城市道路的分车绿带设计可采用不同的种植方式,因此,分车绿带的设计必须讲究因地制宜的原则。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简要解读了海绵城市理论,强调海绵城市作为全新的规划理念应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积极推广与应用。通过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出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 4 种应用途径,以期为现代化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于涛.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研究[J].花卉,2019(8):136-137.

[2] 赵洁,王君波,毛远. 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住宅设施. 2018, 01(011), 041-042.